長溪村

江西婺源長溪村

長溪村地處婺源西北部,南接岩前、甲路胡家;北與天寶寺下村毗居;東與古坦交界相鄰;西邊是林塘沙古坦村,距鎮政府17公里。全村由上長溪、下長溪與董家、曹家、方家、嶺腳四個自然村構成。原來的婺源棚、大連山、庄林、劉家木、外方村等自然村因居住人家先後遷移,相繼湮滅。曹家、方家地處村東,與古坦戴家交界,距長溪村7華里;嶺腳、董家與景市天寶相鄰,距村10-15華里。

自然景色


沿著村頭的石板路,逶迤而行,一條寬敞的路由北至南貫穿全村,我在這裡為什麼不再石板路來表述這條路呢?是因為村裡前些年為了方便種的稻穀或其它生產作物運到家門口,原本全是青石鋪成的路大部份用水泥澆在下面了,那些石板都是非常平整的,真是太可惜了。不過,你隨便往這條主路上旁邊的小巷裡一走,則都是更窄的深巷,平整的青石板,踩在上面,那種歷史的滄桑感油然而生。這個有著1000多年古村,現存不少是兩三百年前的徽派建築,不過,在村裡也常看見用泥土做成的房子,當地人叫土牆屋,十分簡陋,還有一些就只是用木泥面,在風雨多年的蝕化下,顯得破舊不藏,看來這個村經濟還是比較落後。全村近600戶人家中,賴姓是主姓,佔90%之多,不少還住著古老的大屋,黑黑的,不過,很多農戶家都很清潔。大門前有有雕刻或是用青石做屋基的,那就是祖上曾有過官宦或是經商的人家,尋常百姓家的房子顯得很小氣,就是門口也比那些大房子起來小得多。整個村子在大山的擁抱之中,那一條潺潺的河水沿村前緩緩流過。
這條養育了千年村的河,叫長溪河,是婺源的四大水系之一,全長有37公里。看了河,再讀村名,就知道長溪村村子名稱的由來是何意了。聽說,長溪村在最初的時候是叫馬源村,後來才改叫長溪村的。至於馬源村是什麼意思,就是族譜上也沒有記載。到村口沿過去約1公里,就會看見一塊巨石蹯踞在河中,至少有10噸以上,那是長溪村的石神,村裡人稱它是“將軍石”,它在村口守衛著村裡的安寧。與此相關的,就是村頭五顆巨楓,相傳是長溪村的始祖第一次來長溪看村基時載下的,村人稱為“五虎”,所以,村裡一直有“五虎守村頭,將軍把水口”的說法,村裡人堅信,長溪村千年來興旺平安,都是“五虎樹”“將軍石”保衛。
沿著清清的長溪河,走在古驛道上。長溪村是一個非常奇特的村莊。以村為中心,無論你向東南西北那一個方向走,15華里不會看到人煙。古時沒有通公路,為了便於生產出行,村裡便築起了幾條聯通外村的道路,全都是用青石板鋪設成的,看著一塊塊石板連級而上,不知要多少塊石塊才成一條路。沿著平整的古驛道走上村裡附近的一個高的山頭,看見依依的河灣,那座古石橋就卧在這水面上,橋下的碧水中有鴨群嬉戲,悠悠地把那千年的古老歸於平凡。事實上,長溪的靈氣帶給這千年的古村落的,不只是青山綠水,還有更久遠的人文追溯。能看到不著脂粉不修邊幅民間鄉村的千年流水遺存,不能不說是一件幸事。就是在這個自稱為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現在也是一個個古村落在旅遊商來大潮中走向湮滅那原有的古樸氣息,像長溪村這樣因為交通原因還不為人所知的村莊,己經是很少了。

建村歷史


長溪村地處江西省婺源西北部,南接岩前、甲路胡家;北與天寶寺下村毗居;東與古坦交界相鄰;西邊是林塘沙古坦村,距鎮政府17公里。全村由上長溪、下長溪與董家、曹家、方家、嶺腳四個自然村構成。原來的婺源棚、大連山、庄林、劉家木、外方村等自然村因居住人家先後遷移,相繼湮滅。曹家、方家地處村東,與古坦戴家交界,距長溪村7華里;嶺腳、董家與景市天寶相鄰,距村10-15華里。至2005年6月止,全村人口2181人,595戶,人口主要分佈在長溪上村、下村,曹家等四個自然村人口420人。其中戴姓佔全村總人口87%,另有豐、程、汪、翁姓氏佔10%,其它姓氏3%。
據《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書辯證》所載,戴姓出自子姓,為商湯的後裔,周初,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亂”后,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紂之庶兄子啟(子姓)於商的舊都(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國。宋國第11位君主(前799年-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後被謚為戴公。戴公傳子宋武公司空(前765年-前748年)其子孫遂以謚號“戴”為氏,是為河南戴氏。據《通志·氏族略》及《左傳》所載,春秋時有戴國,以國名“戴”為氏。到了漢代,戴氏開始有遷江浙、山東、福建;三國至南北朝時,戴氏又有不少向安徽、湖北、江蘇、山西、四川定居安業。。
《戴氏族譜》·序·記載,唐貞觀六年,魏徵奏戴氏宗支有三望,一望亳州譙國郡;一望揚州廣陵郡;一望齊州濟會郡。長溪系出自亳州譙國郡一支。唐神龍年間,就有戴氏遷入婺源之鳳亭里游山居住。唐開元婺源建縣,戴氏亦也在樂平(古屬饒州)發展繁衍。
長溪之來在《戴氏族譜》有記:因其六世祖宋明經大學士戴匡德,與同科文友前往長溪寶靈殿進香,舉目四望,見長溪山水迥環,層戀迭翠,朝神者車馬如簇,遂率家人徙居之。宋咸平五年(997年)始有《戴氏族譜》,其時皆手抄庚錄,未有刻本,乾隆癸未族人始議修譜,並付梓刻印,嗣後續譜皆循沿錄。
長溪古稱星江馬源,宋初村中有一寶靈殿,多有靈驗,朝拜者絡繹不絕,因路途不便,進香者來多用馬車代步,馬簇如蓋,故曰馬源,然此說從村多山路,難能足信。又有一條長長河流經村而過,又曰長溪,或稱馬源長溪。至清年間,村多以馬源長溪為名記載。康熙五十四年,因相鄰村爭執河流歸屬,多有訴訟,康熙五十八年,安徽巡撫李老爺批檄議定,長溪河上自石城山嶺腳下至浮梁界黃沙止,均歸屬馬源村管業。並定凡有杉松竹木經此河內出者必須雇請村居民斫做撐放,以酬方民力食之計,否則另行折費。
追本溯源,長溪村建村有記載的時間應為宋淳化年間(992年),始遷者為婺源戴氏六世祖戴匡德。而村中老人歷代言傳,說早在戴姓到長溪之前,就有豐姓、翁姓散居在村內大山之中,后逐漸形成村落,又有王、何、查姓遷入,故有“豐翁王何戴,還有豆腐查(渣)”之說。傳至二十二代,明洪武年間,村己有規模,己有六七百人口。清康熙年間,人氣更盛,村中各種店鋪林立,景象繁華。茶號、木材行、米店、當鋪、屠鋪多達二十餘家,不少村裡能人己在廣東、上海、江蘇、景得鎮、九江等地開店設鋪,艱苦節儉,成了小富。富貴歸家鄉,他們把所賺錢財大興土木,或在浮梁天寶堂購置大量田產,由當地人佃耕種收租,其時里天寶大部份田產均為長溪人所有。清未民初,因村居僻遠,少有戰亂禍害,村人生活一直安穩富足。時稱“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之象。在世老人憶述,戴氏後人,孝謹仁良,服勤力穡,在婺源熱土上,繁衍生息,日益興旺,鼎盛時期,村人達600多戶號稱“千煙”,人口己達二千四百之眾。至此今日,傳承42代了。村有言描繪:門前石橋水碓碣,日上看見千人上下,夜間瞧見萬盞明燈。足見當時村旺人興是何等繁華之象。旅遊時間
秋天:11月中下旬到12月初,山頂上,山溝里,滿山紅葉競相爭艷,似紅霞繚繞,情趣盎然,灰白的民居與楓林交相輝映,形成了秋季婺源鄉村別樣的風光。冬天:12月底—1月,進入寒冬,落葉枯木都被塗上了一層白霜,清冷逼人。村莊前後的大樹上的大樹都變成光禿禿的樹榦,像一列列衛兵,雄偉、壯觀。每年的冬天都會下幾場大雪,此時,雪光山色與村落村人和諧共處,一片白色的世界。
春天:2-3月,地上遍地蘭花香,山上滿眼是春色。山因水清,水因山活,到處一片春意盎然。油菜花開,杜鵑花到處開得很艷。
春夏:3-6月,到處都是採茶忙,可和茶農一同上山採茶,自己採摘,自己製作,嘗自己做的茶,那茶香是何等的沁人肺腑。
夏天:5-9月,清水長流,河裡小魚忙覓食,到清澈見底河中好好游泳,帶上魚網,撒上幾網,晚上喝著味美的鮮魚湯,、離村不遠的有個特美的風景地,叫“沖里”,山泉飛瀑,鳥語花香,帶上相機,美不勝收。

行走路線


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屏山鎮長溪村
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屏山鎮長溪村
第一條徒步路線:婺源(坐車)—石城(步行)—長溪從婺源 縣城坐車到石城,在石城停留2個小時,11點左右吃個早午餐,從石城步行到長溪,全程10公里左右,約行三小時,雖是山路,但多是石板路,比較好走。一路清幽怡靜,風景迷人。當天在山村農家落下,晚上沿溪漫步,細聽蟲鳴水流聲;早上上山看日出,在山村晨霧中和著鳥叫聲,縱聲歌唱,放飛秋天最美心情!
長溪村夜景
第二條徒步路線:清華(坐車)—岩前(步行)—長溪從清華那方向坐車到第46號公路里程碑下車,公路邊有一幢小屋,邊上有一條山路,可以步行到長溪。下車的路口司機都知道的。全程7公里,約行二個小時。多是古驛道,路途好走。一路上古樹隨處可見,風光無限。戴老師在那個路口和這條戶外線的沿線做了路標到長溪村的記號,是用紅油漆寫了指示標在你腳底下路面的青石板上,請注意查看。路上有農民記得多問路,注意禮貌問路,他們會告訴你的。第三條徒步路線:婺源(坐車)—賦春(步行)—長溪坐車到賦春鎮后,可以打個摩的(5元)到長溪公路路口,這條路線也可以從清華鎮方向過來,和司機說在長溪公路路口下車,然後沿公路步行,也可以走山路,但要問清路道,不要走錯,全程11公里。或在賦春打摩的(10元)到岩前至長溪的那個山路口,從那裡徒步古道到長溪。(參考第二條行走路線說明)途中偶爾會看到掛在樹上成熟的山果,摘下來吃一個吧,沒事的。比任何水果都有口感的喲。
從賦春,清華方向來長溪徒步的朋友,如果體力不錯的話,建議在長溪休整后第二天再從長溪徒步10公里到石城。戶外行走沒有經驗的驢友,最好找老鄉帶帶路,不用擔心迷路,還可聽聽鄉民訴說的民情風俗。

交通信息


到南昌、九江、上饒景德鎮、鷹潭、黃山飛機火車長途車中轉都可。在婺源縣北站可以坐客車到賦春鎮車站,從南昌九江景得鎮方向來的可以直接在賦春鎮下車,鎮上停車場有到長溪村裡的車,一般都是在上午發,一問就有人告訴你,車費7元,趕不上車可以打摩的(30元)人多可包車(100元)到長溪。當天沒有車返回,但要趕回鎮上或縣城,可以叫摩的或請村裡農用車均可。
1、縣城—(柏油路42公里)—賦春—15公里—長溪(山村公路,現己拓寬壓平。到賦春往清華甲路方向前駛4公里,注意公路邊上標識公路里程碑,在第51號公路里程碑,就看見有一山區公路出口,由此駛入即可)
2、景德鎮(柏油路40公里)--賦春—15公里--長溪。(到賦春后往清華甲路方向前駛4公里,注意在第51號公路里程碑,就看見有一山區公路出口,由此駛入即可)
3、清華---長溪(38公里)在清華鎮往甲路嚴田古樟方向開,駕駛約25公里時,注意在公路邊第51號公路里程碑,就看見有一條山區公路出口,由此駛入即可,進入長溪村公路,但由於道路不寬彎多,會車互相禮讓,注意慢行多鳴喇叭。
住宿飲食

住宿情況


住在村裡農民家中,蓋的是他們地里種出來的棉花絮,很暖和,深秋的涼意根本不會影響到你的休息,夜間村裡很安靜,讓你一覺睡到自然醒。
飲食提示
這裡沒有專門接待客人的飯店,吃的是當地人自己種出來正宗綠色食品的蔬菜,還有山上的野菜,很有風味的哦。用餐在15元人餐次。早餐的菜粥與紅薯粥,很好喝,有時還有土雞蛋,在城裡你就是有錢也吃不上。晚上,你還可以請農家給你烤一個紅薯嘗嘗,那是不要錢的。不過,很多人都是吃了一個又想主人再給煨一個。

友情提醒


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屏山鎮長溪村
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屏山鎮長溪村
約上朋友或全家人一同出發到婺源,再在縣城包車前來,如果人數多,不妨直接在 本地包車來,時間行程就好安排多了。或者從石城步行到長溪(11公里)從賦春鎮岩前村步行到長溪(7公里)從賦春步行到長溪(9公里),這三條線路都是山路,但不是很難走,不少路段是古驛道,一路上可以飽覽景色,給你無窮驚喜。(如走山路,記得要聯繫問好路途哦),傍晚在村附近山頭等看日落山村,夕陽將濃烈的金色撒在山村每一個角落,美極了!在村裡住一晚上,第二天起早拍攝山村晨景,輕煙薄霧鎖在上空,如入仙境,美極了!攝影愛好者可根據時間、光線,沿著幾條山路上下往返捕捉最美的景物。當然,你時間充足的話,可以到村裡到處轉轉,看看古民居,感受古村落歷史氣息。與當地農民親密接觸,領略山間古樸純情的村民的生活生產,嘗一嘗農家特產,與他們發音不準確的普通話面對面交流,從他們沒有嬌情的笑聲中,你會知道許多民俗風情,然後打起行包,和山村揮手再見。賦春鎮上10底就會有越冬的鴛鴦到來,到長溪來旅遊的朋友回程時不妨去亞洲最大鴛鴦棲息地---鴛鴦湖看看,感受愛情永不分離的神聖意義。
長溪村身處大山中,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特色,四季有不同的景色。不過長溪村這個地方是離縣鎮較遠的山區,所以住的地方和大家在城裡住的地方有差距,用餐要提前聯繫,交通不是很方便,但是大車小車都可以進山,村公路全程12公里,車程約45分鐘就夠矣。村裡小店有日常生活用品和各種食物出售,價格不貴。

注意事項


A、長溪村是婺源高山區,年老體弱者,應備好常用藥品。戶外步行活動的要記得帶足路上吃食的物品和用水。
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屏山鎮長溪村
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屏山鎮長溪村
B、因長溪村 不是旅遊開發區,無需門票,但飲食住宿得提前聯繫。
C、駕車在進入山村公路時,要檢查剎車片,路上車速勿快,轉彎時多打喇叭,牢記安全第一。
D、山村裡沒有路燈,要記得帶上一個手電筒,以便晚上走動。
E、11月份進村最好帶上禦寒的衣服,早晚溫差較大,比氣象台天氣5報告要低3-4底左右。愛好攝影、登山的朋友,請帶好有關器材,注意戶外保暖。
F、長溪村手機信號是移動的基站,聯通的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