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羅夫

美國前總統布希的幕僚

卡爾·羅夫(Karl Rove),被稱為是“布希的大腦”。在十年之內,他就把一個不成器的酒鬼調教成為一個總統。在布希眼中,羅夫曾協助自己策劃競選總統,輔佐執政,堪稱“建築師”。而在布希政府的批評者眼中,羅夫是“布希的大腦”,是近些年在美國政壇翻雲覆雨的“高手”。

“布希的大腦”


卡爾·羅夫
卡爾·羅夫
僅,議州選舉,挑選選,策劃各州政治略,籌集調資,共黨指揮樞。式草根政治遊戲網際網路技術合,創造未政治器。
視玩“黑招”,群雞鳴狗盜徒,善“政治暗殺”,案留指紋。,政治念,共黨找草根政治哲百姓溝語言。
,既瞻矚略,必躬術,必充兵刺客。僅布腦,且共黨腦。業績,轉化黨政治。怪布選獲勝演,稱“設計”。
協助前任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希當選並連任的卡爾·羅夫打算本月底辭職,加入一連串布希政府高官的辭職行列。

“是時候了”


卡爾·羅夫個人相冊
卡爾·羅夫個人相冊
美國《華爾街日報》2007年8月13日報道,羅夫接受專訪時說:“我想,是時候了。這裡(白宮)總會有讓你留下來的事情,我也願意在這裡。我這麼做(辭職)是出於家庭 原因。”
羅夫沒有說明辭職的具體原因,只說他離開白宮后將回得克薩斯州,辭職決定會在8月31日生效。
媒體報道說,羅夫及其妻子達比在得州英格勒姆擁有一處住宅,而這對夫婦的唯一兒子正在得州聖安東尼奧讀大學。
這一專訪8月11日在羅夫位於首都華盛頓的家中舉行。
白宮女發言人達娜·佩里諾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顯然,這是我們的重大損失。他(羅夫)是一名了不起的同事、好朋友和出色的智囊。我們會非常想念他。但我們知道,如果他不確信現在是給家人更多時間的合適時機,他不會走。”
按照佩里諾的說法,羅夫與布希談論辭職已有“一長段時間”。就辭職而言,永遠不會有“好時機”,只會有“合適的時機”。
《華爾街日報》報道說,羅夫首次向布希表露“去意”是在一年前。
最近一年間,儘管羅夫一如既往地保持樂觀,認定共和黨“必勝”,但民主黨人2006年11月贏得中期選舉,結束了共和黨人對國會的多年控制。作為美國政壇公認“最有權勢”的白宮官員之一,羅夫成為眾矢之的,要求他辭職的呼聲不斷。

個人簡歷


出生

1950年12月25日出生於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

學歷

先後就讀於猶他大學、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和喬治·梅森大學

經歷

——1973年至1974年,時任美國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的特別助理;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是前任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希的父親,此後當選美國總統;
——1981年,出任得克薩斯州州長、共和黨人威廉·克萊門茨的州長辦公室副主任;
——1981年至1999年,卡爾·羅夫公司總裁,以公共關係為業務,專事協助共和黨候選人競選。

公職

——2000年,喬治·沃克·布希總統競選委員會首席戰略規劃師;
——2001年至2008年,現任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希的高級顧問兼助理。

家庭

妻子達比,夫婦育有一兒子,正就讀於大學。

與布希家族

——1973年,羅夫成為“大學共和黨人”主席,在首都華盛頓逗留期間成為時任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老布希)的特別助理,首次與喬治·沃克·布希(小布希)見面;
——1977年,為一個政治行動委員會工作,著力推動老布希參加1980年總統選舉;
——1978年,出任小布希的顧問,幫助小布希參選代表得克薩斯州的眾議院議員,未獲成功;
——1980年,協助老布希參選美國總統,未獲成功;
——1994年,充當小布希的競選顧問,助小布希成功當選得州州長;
——1998年,充當小布希的競選顧問,助小布希成功連任得州州長;
——2000年,充當小布希總統競選委員會首席戰略規劃師;
——2004年,充當小布希總統連任競選委員會首席戰略規劃師。

刑事調查


羅夫2003年以後捲入的旋渦是“特工門”。他因而成為刑事犯罪調查的對象,多次接受調查人員質詢。
那年3月20日,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7月6日,中央情報局(CIA)女特工瓦萊麗·普萊姆的丈夫、前外交官約瑟夫·威爾遜公開發表文章,指認政府為爭取公眾支持發動戰爭而故意利用虛假情報。
7月14日,普萊姆的特工身份由專欄作者羅伯特·諾瓦克曝光。
事後調查證實,羅夫是最早向諾瓦克泄露普萊姆身份的政府高級官員之一。
據布希政府官員先前私下介紹,羅夫屬於白宮決策核心圈成員,參與策劃了伊拉克戰爭以及為戰爭爭取民意支持。
威爾遜和普萊姆夫婦認為,羅夫等白宮官員之所以泄露特工身份,旨在以斷送批評者職業生涯和個人生活的方式施以報復。
儘管負責調查“特工門”的特別檢察官帕特里克·菲茨傑拉德2006年決定不起訴羅夫,但後者隨後又陷入司法部罷免檢察官的風波。
美國司法部2006年解職8名聯邦檢察官。內部文件揭示,解職考量因素包括對共和黨政府的“忠誠”程度。民主黨人認為,白宮涉嫌干涉司法獨立。美國國會參議院司法委員會2007年7月向羅夫發出傳票,試圖迫使他接受質詢,而白宮以總統“行政權”為由拒絕。

功過是非


《新聞周刊》封面上的卡爾·羅夫
《新聞周刊》封面上的卡爾·羅夫
羅夫告訴《華爾街日報》記者,白宮辦公廳主任約書亞·博爾頓2007年1月宣布,任何 白宮高級官員如果當年9月3日還在任,就有義務“堅守崗位”,直到布希的總統任期2009年1月結束。
羅夫說,博爾滕所言讓他下定了辭職決心。
自從民主黨人2006年11月贏得國會中期選舉、開始佔據國會多數席位以來,布希政府一些高官相繼宣布辭職。
布希最信任的顧問之一丹·巴特利特2007年6月1日宣布因“個人原因”辭職,白宮行政管理和預算局局長羅布·波特曼6月19日緊隨其後。其他辭職官員還包括總統法律顧問哈麗雅特·邁爾斯、政治事務主任薩莉·泰勒、副國家安全顧問J·D·克勞奇和梅根·沙利文。
就羅夫而言,即使即將離開政壇,仍然不忘議論政治,抨擊民主黨人。他在7月13日發表的專訪中說,希拉里·柯林頓是一名“強硬、固執、帶有致命缺陷的競選人”,卻會贏得民主黨提名,成為2008年總統候選人。
他說,他預計民主黨人會分裂,而共和黨人應在2008年總統選舉中把經濟議題視為吸引選民的首要重點。
當被問及在白宮任職期間是否犯過錯,羅夫說:“等我9月開始休息時想想。”
他表示,辭職后可能會寫書。

“最好朋友”


卡爾·羅夫榮登《時代》封面人物(2005年)
卡爾·羅夫榮登《時代》封面人物(2005年)
美國公共廣播社(PBS)電視台2005年拍攝一部紀錄片,以《建築師卡爾·羅夫》為名,記錄了羅夫的“奮 斗史”。
羅夫年輕時就顯現了對政治的興趣,立志成為共和黨人。
二十世紀70年代初,羅夫時年20多歲,成為時任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老布希)的特別助理,同時也結識現任總統喬治·沃克·布希(小布希),從此與布希家族“結緣”。
他曾經協助老布希競選美國總統,也先後幫助小布希競選國會議員、得州州長以至美國總統。
2000年和2004年兩屆總統選舉中,羅夫是關鍵人物。他從細小處入手,逐一選區策劃競選活動,爭取選民支持,幫助小布希以極其微弱的優勢先後擊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阿爾·戈爾約翰·克里
自小布希2001年1月就任總統以來,羅夫一直在白宮把持重要職位。
照紀錄片《建築師卡爾·羅夫》所述,羅夫得到的“獎賞”,是在白宮內佔據前任民主黨總統比爾·柯林頓之妻希拉里·柯林頓的辦公室。
白宮女發言人佩里諾說,羅夫即使離去,“還將是總統最好的朋友之一”。
美國東部時間2007年7月13日上午(北京時間13日晚間),布希與羅夫一同出現在白宮南草坪上。布希神情凝重,語調略帶傷感:“我們相當長時期以來一直是好朋友,我們還將繼續是好朋友……我不久也將跟隨你(羅夫)離開這裡……”
隨後,羅夫與布希夫婦擁抱,一同乘坐直升機離開白宮。繼而,布希夫婦與羅夫家人一同搭乘“空軍1號”總統專機前往得州度假。

“政治鬥士”


美聯社一篇相關報道把羅夫稱為“無情的政治鬥士”。
正因為是“鬥士”,羅夫受到一些極端保守共和黨人的讚賞,也受到眾多民主黨人的憎恨。
美國2004年推出一部以同名書籍為腳本的紀錄片,名為《布希的大腦》,揭出一段故事:1986年10月幫助一名共和黨候選人競選得州州長時,羅夫“自曝”辦公室內發現一枚竊聽器,暗示民主黨人“搞鬼”。
當時,民意調查顯示,共和黨和民主黨候選人所獲支持率接近。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所作技術鑒定發現,就竊聽器內電池消耗情況看,從竊聽器啟動,到羅夫報警,前後只持續了大約15分鐘。而且,竊聽器電池只能維持工作狀態6個小時,若不是對羅夫的辦公室“熟門熟路”、可以隨意出入,就無法更換電池,也無法發揮竊聽器的效用。
這促使民主黨人懷疑:究竟是他人“搞鬼”,還是羅夫自己“搞鬼”?
但是,這一事件發生在選舉前不久,引起軒然大波,民主黨候選人支持率陡降,共和黨候選人得以當選州長。
在紀錄片中出鏡時,《布希的大腦》一書作者和多名政治分析師認為,竊聽器一事符合羅夫的“風格”,因為他深信:只要目的無誤,就可以不擇手段。
實際上,羅夫參與政治活動的多年間,手段“無情”不僅開罪民主黨人,也開罪不少共和黨人。1973年競選“大學共和黨人”主席之時,羅夫就向同黨們顯示了“非常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