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漢墓帛書五行研究
馬王堆漢墓帛書五行研究
本書是以1989年3月至1992年3月,在《二松學舍大學論集》第32號至第35號發表的拙論《譯註1—4》和1992年10月自費出版的拙論《譯註5》為基礎的。在這些《譯註》中,筆者本來關注的問題是,作為戰國時代晚期至西漢時代初期儒家文獻的《馬王堆漢墓帛書五行》中所存在的,對先行的諸子百家的主張貪婪般地兼收並蓄的這一濃重的雜家傾向,以及作為《五行》中心思想之一的,在由“五行”之統一的“德”的最終完成階段,拂拭或排斥人的身體性和物質性,高揚其主體性的“慎獨”思想等。
本書是日本著名中國思想文化研究學者、原東京大學文學部中國思想文化研究室主任教授池田知久所著。該書分為研究編和譯註編兩個部分。
在研究編中,以帛書《五行》為研究對象,根據文獻本身的內容,結合其它史料,對其成書年代、作者學派所屬和思想內容,都進行了深入獨到的考察研究,並提出了很有參考價值的學術觀點和見解。比如,所強調的其思想內容與荀子學派的聯繫性和其中所包含的道家思想因素等,成為判斷其成書年代和學派所屬的重要依據。作為沒有傳世文本的出土文獻,《五行》本身有著極高的文獻價值,通過本書的研究,充分揭示這一作為在先秦至西漢之間出現的儒家類思想文獻所包含的多方面的思想內容。將此書翻譯成中文出版,無疑會為中國思想史、文化史、哲學史研究領域提供一個極好的研究範本。同時也是推動具有思想史、文化史、哲學史意義的出土文獻研究的極其重要的研究成果。
在譯註編中,除了對原文獻作了口語翻譯之外,對其中所包括的文字、語詞、章句等方面的問題,結合前此的研究者的觀點,以注文的形式做了大量的考證、校訂性的解釋、說明,為人們解讀《五行》原文字句篇章的意思和思想內容提供了必要的參考。其中同樣包含和體現著作者豐富的研究與思考的成果。
池田知久,生於1942年1月。1965年3月東京大學文學部中國哲學專修科畢業,文學學士。1967年3月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科中國哲學專業畢業,文學碩士。1969年3月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科中國哲學專業博士課程中退。1998年7月東京大學文學博士。現任日本學術會議委員兼東洋學研究聯絡委員會委員長、日本大東文化大學文學部教授、日本中國學會理事、日本周易學會會長、日本中國出土資料學會理事、中國國際易學聯合會副會長、山東大學客座教授。曾任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主任教授、日本中國出土資料研究地首任會長。專攻中國思想史,包括中國古代邏輯思想、道家思想、周易哲學思想、出土資料與古代思想、魏晉玄學等領域。主要著作有《莊子》(上、下)、《淮南子:知的百科》、《老莊思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