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鳳蝶屬

虎鳳蝶屬

虎鳳蝶屬(學名:Luehdorfia)分類上屬於鱗翅目鳳蝶科,該屬最新統計共6種。成蟲中型,翅膀基色為黃色,前翅外緣有寬的黑帶,翅面有黑色短紋,猶如虎皮,故得名。后翅外緣波形,尾突較短,外緣黑帶上鑲有彎月形黃斑,黑帶中間嵌有藍色斑點,最裡面有一列彎月形紅斑。它們喜歡生活在光線較強而濕度不太大的林緣地帶。飛翔能力不強,經常尋訪的蜜源植物主要有蒲公英、紫花地丁及其他堇科植物。完全變態,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等四個階段。產卵於芸香科、樟科、傘形花科及馬兜鈴科等植物上。分佈於中國、朝鮮半島和日本。

信息


中文學名:虎鳳蝶屬
拉丁學名: Luehdorfia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亞門:有顎亞門
綱:昆蟲綱
亞綱:有翅亞綱
目:鱗翅目
亞目:錘角亞目
科:鳳蝶科
亞科:鋸鳳蝶亞科
屬:虎鳳蝶屬
種: 6種
發現命名: Grüger , 1878

體形特徵


虎鳳蝶屬各種類翼展從3.0cm - 5.3cm 不等,翅面黃色,有黑色斑紋,翅脈黑色。底部是一個倒置的副本,顏色更為明亮。前翅外緣有寬的黑帶,翅面有很多黑色短紋,猶如虎皮,故名。后翅黃色,有一長一短的黑色條紋,外緣波形,黑帶上鑲有四個彎月形黃斑,黑帶的中間嵌有藍色斑點,最裡面一列彎月形紅斑。在黃色襯底的前翅上,自前緣向後翅延射著八道如虎斑的粗黑條紋,后翅外緣呈鋸齒狀。雌蝶比雄蝶略暗。
生活史是經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成蟲有二對大而且布滿鱗片的翅膀,體表及膜質翅上都被有鱗片和毛,身體為黑色,胸背及胸側生有濃密的棕色毛列,貼身的后翅外緣生著灰色羽絨狀毛叢。成蟲具有可以收卷的虹吸式口器,口器特化為虹吸式的喙,不用時作螺旋狀捲曲。複眼發達。觸角未端膨大,呈棒狀。有凹進的肛角與尖細的燕尾。下翅尾端有一對尾突。幼蟲有“臭角”,受驚擾時會伸出。觸角端部逐漸加粗。前足脛節內側具有大形中刺,端部具有對稱的爪1對。前後翅近似三角形;兩翅中室均為閉式。前翅R脈5分支,R4與R5共柄;M1與R脈不共柄;具有基橫脈(cu-a),A脈有2條(2A及3A)。后翅肩區具鉤狀肩橫脈(h);外緣呈波紋狀;內緣收縮,靜止時側面明顯露出腹部,A脈只有1條(2A);多數種類M3脈延伸為尾突,有2條尾突。

生活習性


喜歡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活動,生活在光線較強而濕度不太大的林緣地帶,翔能力不強,
.
.
在分佈地域內活動。它們經常尋訪的蜜源植物主要有蒲公英、紫花地丁及其他堇科植物,也飛入田間吸食油菜花或蠶豆花蜜。日落前後就棲息於低洼沼澤地段的枯草叢中,體表的色彩和條紋形成的警戒色可以使其在錯雜的枯草背景上難以被天敵所發現。幼蟲的寄主為芸香科、樟科、傘形花科及馬兜鈴科。
每年生1 - 3代,以所在地區定。

地理分佈


分佈於中國、朝鮮半島和日本。

保護級別


該屬及其所有種均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令《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其中,中華虎鳳蝶是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的Ⅱ級野生動物;中華虎鳳蝶和日本虎鳳蝶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公布《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2002)中的受保護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