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葉桉

桃金娘科尾葉桉屬植物

尾葉桉(學名:Eucalyptus urophylla S.T. Blake)是桃金娘科桉屬植物,常綠高大喬木,原產地樹高60米,胸徑2米。樹榦通直圓滿,樹榦可達樹高1/2-2/3。樹冠舒展濃綠。葉具柄,果杯狀,果成熟后暗褐色;果盤內陷,果瓣與果緣幾乎平行,4-5裂。

原產於印度尼西亞東部的弗洛勒斯島、阿多納拉島、龍布陵島、帝汶島、番塔島、埃落島和維塔島範圍南緯7°30’-10°。

尾葉桉具有速生豐產,樹榦通直圓滿,木材易漂白且得漿率高的特性,是世界公認優質紙漿纖維用材樹種。

形態特徵


尾葉桉
尾葉桉
常綠高大喬木,原產地樹高60米,胸徑2米。下半部樹皮粗糙,紅棕色,上部樹皮灰白色平滑,呈薄片狀剝落。樹榦通直圓滿,樹榦可達樹高1/2-2/3。樹冠舒展濃綠。葉具柄,葉呈披針形,長15-25厘米,寬2-5厘米。
帽狀體鈍圓錐形,與萼筒等長;果杯狀,果徑6-8毫米,果柄長5-6毫米;果成熟后暗褐色;果盤內陷,果瓣與果緣幾乎平行,4-5裂。

近種區別

早先人們曾把尾葉桉劃歸白桉(E. alba),1975年尾葉桉才從白桉中分出來,定名為E. urophylla。1995年“尾葉桉”由澳大利亞分類學家Pryor教授從分類學角度重新劃分為3個種,即尾葉桉、維塔桉(E. wetarensis)和帝汶桉(E. orophila),維塔桉分佈於更乾旱瘠薄的立地。與尾葉桉的不同是葉子較窄,果較長。帝汶桉分佈於帝汶島2200米以上的山地,其主要特徵是具有淡灰色的光滑而剝落的灰白色樹皮,葉子較短。花梗也較短。

生長環境


原產地生長於海拔90-3000米,分佈區炎熱、濕潤,夏雨型,年降水量1400-2400毫米。最熱月平均氣溫29℃,最冷月平均氣溫8-12℃,不耐霜凍。在東帝汶島地區尾葉桉分佈的海拔範圍最廣(300-3000米)。生長在高海拔地區的尾葉桉為扭曲的小灌木;生長在低海拔和中緯度地區的較好。在由火山灰和變質岩發育的深厚、濕潤、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長最好,在頁岩、板岩、玄武岩發育土上也能生長,但在石灰岩土上生長不良。
在中國生長從海拔20-50米的廣東雷州半島到海拔500-1490米的川滇高原,年平均氣溫17.4-23.5℃,年降水量900-1800毫米,包括沿海台地、內陸低丘和川滇高原,土壤為非石灰岩發育地酸性或微酸性土壤。
抗風能力不如細葉桉赤桉。在中國的熱帶、南亞熱帶地區低山、丘陵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能適應鐵質磚紅壤、赤紅壤、山地赤紅壤等多種立地類型。

分佈範圍


尾葉桉是僅有2個不屬於澳大利亞天然分佈的樹種之一,其分佈於印度尼西亞東部的弗洛勒斯島(Flores)、阿多納拉島(Adonara)、龍布陵島(Lomblen)、帝汶島(Timor)、番塔島(Pantar)、埃落島(Alor)和維塔島(Wetar)。範圍南緯7°30’-10°。
中國自1976年開始引種尾葉桉,1980年代廣西東門中澳國際合作項目以及中國林科院熱林所的中澳國際合作項目“澳大利亞闊葉樹種引種與栽培研究”,均對尾葉桉進行了全分佈區系統的種源/家系試驗,並開展了大面積的豐產栽培與推廣研究。該樹種在中國的引種栽培範圍從北緯19°14’-30°15’即海南瓊海至四川仁壽,在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廣泛栽培。
除原產地外,1919年納瓦羅·德·安德拉德(Navarro de Andrade)將尾葉桉引種到巴西,1935年巴厘島引種了該樹種,1966年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引種了尾葉桉。20世紀80年代。許多國家,如巴布亞紐幾內亞、剛果、喀麥隆象牙海岸、馬來西亞、馬達加斯加、留尼旺、法屬蓋亞那、阿根廷等國家先後引種和栽培該樹種。

生長繁殖


在對尾葉桉進行育苗期間,可以利用種子育苗方法實現栽培和扦插工作,確保能對無性系苗進行培育。種子培育方法的應用,在期間不僅能實現簡單操作,其具備的出苗率和成苗率也會逐漸提升。在實際育苗過程中,需要將種子播種在已經完成的播種床上,在幼苗生長到3-4葉的時候,可以將其移栽到容器中,並基於苗圃中的一定要求和標準,對其進行護理和養護。在完成移苗后的2個月後,可以將苗的高度設為20-25厘米之間,以促使其能出圃造林。在育苗工作完成後,不僅能保證其根系發芽,也能保證造林成活率的穩定提升,從而實現快速成長。

栽培技術


林地清理

在造林整地前期,需要進行劈草煉山、清理林地,並將林地的雜灌草等進行挖除。在進行煉山工作中,要注意到其中的防火和水土保持工作。在煉山完成後,要對造林地進行整地挖穴,保證能降低水分的流失。在林地清理工作中,其具體的執行時間可以在造林前一年對其完成。

合理整地

通過合理整地工作,能為幼樹的成活和實際生長提供更為良好的生長環境。尾葉桉種植,可以基於塊狀整地工作,對其進行挖明穴回表土工作,確保其規格在60厘米×40厘米×40厘米。在整地的時候,要沿著等高線對其進行作業,按照“品”字形對種植點進行排列,整地時間要選擇在造林前一年進行,尤其是在11月底前期進行,將促使其效果的發揮和實現。

施基肥

對尾葉桉進行施肥是非常敏感的,在營造林期間,為其提供基肥,是獲得豐產的主要措施。造林前的一個月,對其進行回表土過程中,要為其提供鈣鎂磷等一些等量尿素混合肥、專用肥等,確保每穴為其平均施肥500克。基肥的選擇,要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則,並依據海撈海肥和山積綠肥的方式進行,其肥料在1-2千克。

栽植

首先,對桉樹苗進行造林定植工作,在栽植工作中,要將容器和存在的塑料薄膜剝掉,在撕袋之前,可以雙手對容器壓上,並對袋子全部取出,但注意不能撕邊要撕底部。在對其進行定植覆土期間,可以從四周到內部壓緊,禁止其產生垂直下壓,以免對容器造成很大破壞。在對桉樹苗定植的時候,不能將苗木移栽在基肥山上,避免幼苗的根部和肥料接觸,禁止產生少苗現象,以免降低苗木的成活率。不僅如此,還要保證根部舒展和壓緊,以促進幼苗的根部和土壤之間的相互融合。
其次,對尾葉桉進行撫育施肥。在完成尾葉桉栽培后的第一年,要對其進行撫育和施肥。期間,第一次施肥工作不僅要使用10克的尿素,在10天後遇雨後,再次使用15天的尿素,並對其進行圈施。在完成栽植后的一個月,要對其進行第一次的除草撫育。當達到8月份的時候,使用複合肥和專用肥,其含量可以在100-150克,並對其穴施。在對尾葉桉進行第二次施肥,分別在3-4月份或者7-8月份的時候,對每尾葉桉樹施專用肥250克,促使其冠外穴施肥。

防治方法


病害

• 青枯病
危害癥狀:尾葉桉受到青枯病的影響,將給幼樹造成很大危害,具體上,其主要類型表現為兩個部分,第一,急性型,主要是病株的葉片失水萎蔫,枝條不斷被脫落,是一種典型的青枯癥狀。該病害從發病階段到枯死階段時間較短,僅僅需要2周左右。第二,為慢性型,主要是病株表現的較為矮小,葉片逐漸脫落。該病害的需要時間較長,周期維持在3周以上。
防治方法:為了對其防治,要為其選擇抗病害的品系,並對苗木進行出圃檢疫,避免病菌的產生。也不能為其提供未腐熟的有機肥,實現良好的撫育管理工作,利用生石灰和福爾馬林等進行消毒,以免病菌的進入和殺滅。

蟲害

• 白蟻
危害癥狀:尾葉桉受到的蟲害主要為白蟻,該病蟲害主要會威脅尾葉桉的根部、莖部以及樹榦等位置。對於一些新造林,其生長1-3年生幼林經常會受到災害的影響。對白蟻危害進行預防和治理,能夠保證尾葉桉在實際種植工作中,實現健康成長。
防治方法:在對白蟻進行防治過程中,需要在造林前一年的9月份或者10月份進行,並為其挖15-25個小洞,其規格在10厘米×10厘米×10厘米,保證在每個洞為其放入一個或者兩個白蟻誘殺包,並為尾葉桉蓋上茅草,對尾葉桉進行覆土壓實。一般情況下,在未整地的造林地進行投放,將獲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在整地過程中,要保障煉山清理更徹底,並在回表土過程中清理草根,保證能將白螞蟻的食物源徹底切斷。
• 癭姬小蜂
危害癥狀:癭姬小蜂危害尾葉桉的樹苗、幼林等部位,一般在葉片、主,脈和葉柄等位置和枝葉上形成癭姬小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使苗木出現逐漸倒伏、落葉等現象。各個植株和枝梢也會枯死,從而給樹木的整體生長情況造成影響。在一年之內,幼林受到的危害最為嚴重,植株受到的災害率將達到100%以上,也會影響林地林木的實際產量。癭姬小蜂的危害非常兇猛,造成的危害也非常嚴重,其擴散速度也逐漸提升,給林業的有效發展造成很大危害。
防治方法:為了對癭姬小蜂有效防治,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預防控制。比如:在期間種植一些抗蟲害的品種,禁止易感品種的使用。使用抗蟲害品種代替易感品種,能促進桉樹純林的大面積種植。對於一些較為嚴重的區域,要實現有效的主伐和改造工作,因此,在對其防治期間,可以將主伐地的剩餘物質或者燒毀的物質清除掉,避免萌芽枝葉侵入病菌。在苗期,也可以使用能內吸殺蟲劑,確保在一定周期內,能按照低濃度對其噴霧,保證更好地對癭姬小蜂的入侵進行控制。還要促進幼苗、苗木水肥管理工作的科學執行,以維護植株的整體生長趨勢。
• 油桐尺蛾
危害癥狀:油桐尺蛾產生的危害,是基於幼蟲的產生對其造成的,這些害蟲專門啃食葉片,是尾葉桉栽培區域最為嚴重的害蟲。產生后,會發展將樹葉全部吃光,從而對其造成很大損失,也會影響整體的生長量。
防治方法:為了對其進行防治,可以在幾方面進行完善。如:保證施肥管理工作的科學執行,實現有效的撫育除草工作,對林木的穩定建設和生長也存在很大關係。因此,使用生物和仿生製劑對其防治,針對一些較低齡的害蟲,可以在該階段使用25%的滅幼脲液3號進行噴灑防治,也可以利用森德堡可濕性粉劑,每畝控制在10-20克,並將其增加30-35倍的中性載體進行防治。使用化學製劑對其防治,也可以在害蟲低齡蟲幼蟲階段,利用2.5%的溴氰菊酯粉劑、50%的殺螟松乳油等對其噴灑防治。

主要價值


尾葉桉木材在帝汶島被廣泛用作重型建築材和橋樑用材。該樹種木材還適合製作纖維板刨花板等用材,在造紙業發達國家和地區,用於製漿造紙,其木材基本密度適中,造紙性能好(緊密度大,平滑度、耐坡度、抗拉強度和耐折度都較好),纖維得漿率較高,漂白性好。5年生的檸檬桉窿緣桉、雷林1號桉和尾葉桉製漿(採用硫酸鹽法)性能試驗結果表明:尾葉桉的木素、綜合纖維素含量屬中等水平。纖維形態較好,平均纖維長度中等為0.7毫米,壁腔比0.48。粗漿得率47.4-48%,細漿得率46.5-47.5%。柔性係數較高為71,但比重較低僅為0.48克/立方厘米。單段漂白后白度88%。在打漿度400SR的情況下,未漂漿撕裂指數達到10.51平方納米/克,裂斷長和耐破指數優於其他桉漿,而漂白漿的強度低於本色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