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六鎮

軍制名

北洋六鎮,軍制名,正式名稱為新建陸軍第一至第六鎮。清末拱衛京畿最強的武裝力量,實際由袁世凱掌控,也是後來民國時期北洋軍閥的前身。

簡介


北洋六鎮,即清末新建陸軍第一至第六鎮。光緒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決定在全國推行常備軍制。同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在其所轄武衛右軍基礎上,編練北洋常備軍兩鎮,連同武衛右軍、武衛右軍先鋒隊、自強軍,擴編建制,於光緒三十一年練成五個鎮,加上由袁世凱編練的京旗常備軍(后稱北洋第一鎮),合稱北洋六鎮。清廷視北洋六鎮為國家主力軍隊,用以拱衛京師和駐防京畿。六鎮內除第一鎮由滿人鐵良任統制外,其餘五鎮均由袁世凱的親信將領任統制,北洋軍閥集團的基本武力自此形成。

組建過程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戰爭后,清政府派胡燏棻在天津小站練兵,編成“定武軍”。隨後改派袁世凱訓練新軍。袁世凱仿照德、日陸軍建制和操典條令,對定武軍進行改編,由4000餘人擴編至7300人,定名“新建陸軍”,即北洋新軍。
北洋新軍的建成,是中國陸軍近代化的開始,也為袁世凱奠定了作為北洋軍閥頭子的基礎。1898年,新建陸軍改編為拱衛京師的“武衛右軍”。1901年11月,李鴻章在簽訂《辛丑條約》之後不久吐血而亡,袁世凱接任他的職務,出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1902年“武衛右軍”擴編為“北洋常備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