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證論

實證論

實證論是經驗主義研究問題的一種理論,研究自然界和社會現象時偏重考察事實的一種方法。這種理論是根據休謨的懷疑論及康德的批判論而形成的學說。它的基本論點是,人類的認識、知識完全來自經驗,任何正確的理論無需依據抽象的推理,而要依據“實證的、確實的事實”。凡是不經過經驗體驗,沒有被親自感受的經驗所證實的,都是虛構的。實證論必然導致休謨的不可知論,甚至是休謨不可知論的翻版。第一個建立實證論思想體系的人是孔德(1798—1857),他在其代表作《實證哲學》中將人類的知識分為宗教的、形而上學的和實證的。

目錄

正文


實證主義認為,關於人類歷史的各種知識,向來是各家意見紛紜,只能有主觀見解,而不能達到客觀真理,所以脫離實證的研究方法不可能有真正的科學,唯有經驗科學才是真正的科學。在宗教階段,人類將一切自然現象歸之於超自然的力量安排;在形而上學階段,出現了各種哲學和知識體系;到最後,人類的認識才發展到實證階段,研究知識的方法是觀察、實驗、測量。實證論認為,事物自身是不可知的,對事物自身的探討,由於遠離了經驗的基礎,必然是徒勞的。科學研究是用數學公式表達出事物的自然法則,並加以組織和統一,使之成為嚴格的系統。實證論認為自己既不屬於唯物主義,也不屬於唯心主義,而是超乎二者之上的。它的主要錯誤就是否定唯物主義對客觀事物規律性的揭示,反對將人們的認識上升到理性階段,特別是反對前人的正確的理性認識。單從科學研究方法上考察,實證主義重視事實,把事實作為研究的起點,又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把大量社會事實搜集起來,加以科學的論證,而不是長篇大套地綜述抽象的理論,作為科學研究的一種流派,仍有一定的價值。在20世紀末期,實證論被廣泛應用到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大量科學著作主要是羅列事實研究社會現狀和未來領域,而抽象的推理卻很簡單明了。這是時代大轉變時期,大量新事實的出現使人們不得不把注意力轉向對這些事實的搜集、整理與研究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