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融

詞語

通融,拼音tōng róng,注音ㄊㄨㄥㄖㄨㄥˊ,意思是破例遷就;給方便於人;指短時借錢。

引證解釋


1.變通辦法,給人方便。
宋·蘇轍《潁濱遺老傳》下:“寬剩役錢只得通融鄰路鄰州,而不及鄰縣。”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說稗·文武解元》:“以文武兩途,不令通融應試,則不能各展所長,必致遺漏真才。”
朱自清《朗讀與詩》:“後來有時連平仄也多少可以通融了。”
2.融會貫通;透徹了解。
《朱子全書·學六》:“某嘗説讀書須細看得意思通融后,都不見註解,但見有正經幾個字在方好。”
明·康海《粉蝶兒·賀登科》套曲:“學業通融,桂香飄省闈高中,少年時器宇誰同。”
3.流通;交換。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我們用得著的是銀子,有的是貨物,彼此通融,大家有利,有何不可?”
綠野仙蹤》第七二回:“不意先生與家父有通融書籍之好,平輩不敢妄攀。”
孫中山《建國方略·錢幣革命》:“至於供社會通融之紙幣,則悉由發行局兌換而來。”
4.指短期借貸。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崔秀才》:“親戚中不乏富貴者,盍拚一失色,與之通融。”
《近十年之怪現狀》第二回:“因為要還一筆欠項,要用二百元洋錢,一時沒有調動,要想向閣下通融。”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萬一 杜家不聽調度,臨時跟他通融這幾個大錢也決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