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體育學院
國家體育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上海體育學院(ShanghaiUniversityofSport)是新中國成立后創建最早的體育高等學府,創建於1952年11月,原名華東體育學院,由原南京大學、金陵女子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院校的體育系科合併而成;1956年更名為上海體育學院;2017年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和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序列。學院原直屬國家體育總局,2001年6月國務院決定上海體育學院划轉地方,由國家體育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上海體育學院是中國政府獎學金資格學校和教育部指定的自主招收中國政府獎學金留學生試點院校學校,是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產業分會、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分會和中國老年學與老年醫學學會運動健康科學分會掛靠單位,是國內體育高等院校中最早獲得碩士學位(1981年)和博士學位授予權(1986年)的單位之一,是“國家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國家中長跑青少年隊落戶學校,擁有國內唯一的體育國家大學科技園。學校與國際乒聯、國際手聯、國際田聯、中國籃協、中國田協、中國鐵人三項協會等體育組織開展合作共建。
截至2020年3月,學校設有楊浦、徐匯2個校區,佔地面積600餘畝;設有10個教學單位,開設本科專業23個;擁有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點1個,博士學位二級學科徠授予點7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點4個,碩士學位二級學科授予點1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4個;擁有教職工近700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259人;在校各類學生6000餘人。
1952年11月,原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和南京金陵女子大學等院校的體育系科合併成立華東體育學院,是為上海體育學院的前身。 施之皓、孫海平、陳忠和、王躍舫、沈富麟、馬良行、鄒市明等
1956年2月,華東體育學院正式更名為上海體育學院。校名由書法家舒同題寫。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體委主任賀龍元帥親自蒞臨上海,選定清源環路650號為新校址,學校當年夏遷至新址。
1957年,開始研究生教育。
1972年5月,上海體育學院和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學院、上海教育學院、上海半工半讀師範學院合併成立上海師範大學,撤編為上海師範大學體育系。
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原上海體育學院恢復建制。同年,恢復研究生招生。
1986年,學校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成為國內體育高等院校中最早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學校。
2001年6月,國務院決定上海體育學院划轉地方,由國家體育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以上海市為主。
2002年10月,原上海體育學院、上海體育運動技術學院、上海體育科學研究所合併組成新的上海體育學院。
2003年,學校成為體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同年,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批准,上海體育學院設立體育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2010年9月,國家體育總局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市政府舉行共建上海體育學院中國乒乓球學院簽約暨揭牌儀式。
2015年11月,中國乒乓球學院通過審核成為國際乒聯最高學院級附屬培訓基地。
2017年8月,“中國籃球協會籃球學院”在上海體育學院揭牌成立。 9月,上海體育學院入圍首批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同年,經國務院批准,國家體育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興奮劑檢測上海實驗室啟動建設。
2018年3月,上海體育學院成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試點單位。6月,學校首批入選上海高等學校一流本科建設引領計劃。9月,全國首個電子競技解說專業在上海體育學院開課。同年,上海體育職業學院實質性併入上海體育學院,成為上海體育學院徐匯校區。
2019年8月,中國體操學院共建簽約暨揭牌儀式在上海體育學院舉行,中國體操協會和上海體育學院協商一致,共同組建成立中國體操學院。9月,上海體育學院—澳門理工學院聯合培養體育學博士課程開學典禮在澳門理工學院舉行,該課程為澳門首個合辦體育學博士學位課程。同年,學校首批入選上海高等學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領計劃。
2021年7月26日,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碩士點。
2021年7月26日,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專業學位碩士點。
根據2020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10個教學單位,開設本科專業23個。
教學單位 | 本科專業 |
---|---|
中國乒乓球學院 | 運動訓練(乒乓球方向) |
體育教育學院 | 體育教育、運動訓練 |
武術學院 | 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表演(武術演藝方向) |
休閑學院 |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休閑體育、體育旅遊 |
運動科學學院 | 運動人體科學、運動康復學、康復治療學、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經濟管理學院 | 體育經濟與管理、市場營銷、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公共事業管理 |
心理學院 | 應用心理學 |
傳媒與藝術學院 | 播音與主持藝術、表演、舞蹈編導、新聞學(體育新聞方向)、英語(體育英語方向) |
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際教育學院 | —— |
上海體育學院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 陳佩傑 |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 學校運動健康科學教師團隊 |
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 周成林、劉宇 |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 毛麗娟、劉宇、庄潔、黃海燕、郭玉成 |
上海市領軍人才 | 劉宇 |
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 | 劉宇 |
上海市高校特聘教授(東方學者) | 劉宇、徐昕、曹振波、王少白、韓甲、黎涌明 |
上海市浦江人才 | 韓甲 |
上海市曙光學者 | 韓甲 |
根據2020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點1個,博士學位二級學科授予點7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點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4個;擁有世界一流建設學科1個,上海市重點學科3個,上海市高校一流學科2個,上海市教育高地重點建設項目1個。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 體育學 |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 體育學 |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 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民族傳統體育學、體育教育訓練學、體育管理、體育工程學、運動康復學 |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 體育學、心理學、醫學技術、新聞傳播學 |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 體育、藝術、新聞與傳播、旅遊管理 |
世界一流建設學科 | 體育學 |
上海市重點學科 | 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民族傳統體育學 |
上海市高校一流學科 | 體育學、心理學 |
上海市教育高地重點建設項目 | 體育教育專業群 |
質量工程
根據2020年3月學校官網,學校擁有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學校有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上海市精品課程10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上海市教學實驗中心1個,市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個,上海大學生藝術實踐基地1個。
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運動訓練、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康復、體育經濟與管理
國家級特色專業: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體育教育實驗中心
國家級精品課程:武術、體適能評定理論與方法
上海市教學實驗中心:運動人體實驗教學中心
上海市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運動康復與健康、民族傳統體育
上海市級精品課程:運動解剖學、大眾足球、體育賽事市場開發、學校體操、體育傳播學、民間體育實踐指導、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體育賽事管理、拳擊理論與實踐、體育場館管理
上海大學生藝術實踐基地:上海大學生武術藝術實踐基地
教學成果
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構建了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開展了常態化的校內教學質量評估,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國家體育總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按照創新人才培養要求,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1篇博士論文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10餘篇碩、博士論文獲“上海市研究生優秀成果(學位論文)獎”,本科生科創作品獲全國“挑戰杯”二等獎2項、三等獎10項。學校建立培養拔尖創新創業人才的教學機構“蘊瑞學苑”,探索體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創建體醫結合運動康複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獲2014年高等教育國家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學校曾獲得5枚奧運會金牌、1枚奧運會銀牌、5枚奧運會銅牌、28枚世界錦標賽金牌、39枚亞運會和亞洲錦標賽金牌;3人3次打破世界記錄、2人12次打破亞洲記錄;為上海市獲得了18枚全運會金牌。培養了一批國際知名教練員,如施之皓、孫海平、陳忠和、王躍舫、孫荔安、沈富麟、馬良行等。通過了“國家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實地評估。國家中長跑青少年隊落戶上海體育學院。與中國籃協和中國田協共建籃球學院和馬拉松學院。
截至2020年3月,學校已建成1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智庫和科研基地。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運動健身科技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國家興奮劑檢測上海實驗室 |
長三角體育一體化研究中心 | 上海市人類運動能力開發與保障重點實驗室 | 國家體育總局運動技戰術診斷與分析重點實驗室 |
上海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體育賽事研究中心 | 上海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 上海市運動與健康產業協同創新中心 |
上海市學生體質健康研究中心 | 體育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 - |
截至2020年3月,學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3項;科研經費總量近億元;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哲學社科基金項目70餘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4項;被SCI、SSCI、A&HCI收錄論文300餘篇,中文論文被CSCD、CSSCI收錄1300餘篇。
上海體育學院代表性獲獎科研成果一覽
項目名稱 | 所獲獎項 | 獲獎年份 |
---|---|---|
中國游泳運動訓練的關鍵技術突破與創新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 2014年 |
競技體育對抗性項目致勝關鍵技術系統研究與應用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 2012年 |
提高運動員體能的關鍵技術研究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 2010年 |
館藏資源
根據2020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上海體育學院圖書館館舍共有兩部分組成:老大樓藏有近60萬冊圖書,其中中外體育及相關專業圖書20多萬冊;新大樓有中外文體育及相關專業報刊600餘種及電子資源。
學術期刊
根據2020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編輯出版發行3本學術刊物。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入選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主要專欄有:專題論壇、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民族傳統體育學、體育教育訓練學等。
《運動與健康科學》是被SCI和SSCI資料庫同時收錄的英文版體育學術期刊,主要刊登運動醫學、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物化學、體育教育訓練學、健康與養生學等自然科學領域的體育學術論文。
《中國體育教練員》是為中國體育教練員服務的專業性刊物,主要欄目有專稿、科學訓練、理論與探索、教練論壇、封面人物、崗培之窗、專家提醒、大賽縱橫、國外體育透視、大視野、教練園地、運籌帷幄、桃李絲語等。
截止徠到2019年底,學校已與31個國家和地區的115所高校和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培養來自美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等6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1800餘名學生。學校與盧森堡大公國合作建立了中國乒乓球學院歐洲分院,與美國懷俄明大學在該國共建設立“上體-懷大海外中心”,與越南北寧體育大學合作開展博士生聯合培養。在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與澳門理工學院合作開展體育學博士、碩士聯合培養。
校徽
學校校徽為由舒同題寫的校名的長方形印章。
校徽
校標
學校校標由象徵遇到農場的橢圓形團和寓意火炬的紅色飄帶型圖案構成,橢圓形團中央為學校的建校年份“1952”,下方的綠色圓環上為舒同題寫的校名字樣,其外側白色圓環上為英文校名字樣。
校標
校訓
身心一統,兼蓄競攀。
辦學銘
上海體育學院始建於一九五二年十一月,為新中國第一所體育高等學府。首任院長吳蘊瑞先生潛心探究先進體育學術理念,奉體育為人之完整教育,循“身心一統、德技相長、文理兼修、服務社會”之思想,倡“嚴謹篤實、悉心治教、為人師表、教學相長”之教風。學校初創,諸事艱辛,然師生莫不競相共勉,以苦為甘,一時從教治學靡不斐然向風,凡所舉措,屢開國內體育教育新風。
新世紀國昌民阜,樹現代體育大學之目標,遵“身心一統,兼蓄競攀”之校訓,夯基礎之實、重技能之強,厚積薄發,育複合-應用型人才。
治校者當勵精圖治,與時俱進,塑各盡其才人文環境。教師當學高為師,身正垂範,以時代精神踐行師職。學生當慎思明辨,砥節礪行,懷廣遠理想服務社會。
上下一體,萬方同心,紹續先賢魂脈,身肩時代重任,薪傳體育學術,盡展競攀氣度,彰顯更快、更高、更強之奧林匹克精神,向未來之勢,耀民族之光。
校歌
《上海體育學院校歌》 | |
身心一統,德技相長,文理兼修,服務社會。 手牽手,相聚綠瓦校園,擁抱明天,似青春年少不變。 心相連,你我彼此挂念,期待未來,一起奔向世界之巔。 經歷風雨是生命的瞬間,兼蓄競攀是我們的信念,萬語千言的默默的,聲聲呼喚似愛無邊。 多少年,難忘每一天,留下你我的燦爛容顏。 多少年,精彩每一天,釋放我們的青春火焰。 我們青春的火焰。 | 身心一統,德技相長,文理兼修,服務社會。 再牽手,難忘綠瓦校園,無盡的愛,似春雨灑落人間。 情相隨,你我再看一眼,燃燒歲月,青春無悔似水流年。 經歷風雨是生命的瞬間,兼蓄競攀是我們的信念,萬語千言的默默的期許,面對未來一往無前。 多少年,難忘每一天,留下你我的燦爛容顏。 多少年,精彩每一天,釋放我們的青春火焰。 我們青春的火焰。 |
綠瓦大樓:前身是舊上海政府大樓,後為學校行政辦公樓,是本校學校的標誌建築物,歷史悠久,且上海市的重點文物保護建築,裡面有院辦、組織部、宣傳部、後勤產業處、科研處、學報編輯部、研究生處、教務處、武保處、財務處、設備科、招生辦等學校行政機構的辦公地點。大禮堂是學校用來召開重要會議的地方。
上海體育學院新教學樓
新教學樓:大部分的文化課程可都是安排在這裡上的,四樓還有語音教室,一般多用作上課使用。另外學校在晚間也會開放一些教室用於同學們自習。
老教學樓:計算機培訓基地,也是學生上機的地方。三樓的語音教室,可供英語學習。
老圖書館:一樓是圖書外借處,一卡通一次最多可以借8本,二樓是書刊雜誌的閱覽處,三樓查閱專業雜誌,裡面科研報刊、專業知識包羅萬象,查閱體育相關的理論知識。
上海體育學院校園風光
設有七個閱覽室/區(報紙?閱覽檢索區、圖書閱覽區、中文期刊?體育圖書閱覽室、研究生論文閱覽室、外文圖書閱覽室、外文期刊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和一個期刊庫房。
學生活動中心:三樓舞廳經常舉辦各種文體活動。二樓的報告廳舉辦學術報告和召開中小型會議。
報告廳旁邊是團委、學工部、就業指導中心以及學生會辦公室,一樓是跆拳道館和擊劍房。
科研樓:裡面是運科專業的教學辦公地點,兩個國家實驗室。二樓通宵階梯教室。
解剖樓:解剖學上課的地點,裡面有珍貴標本。
上海體育學院
足球場:分東、西及中央足球場,中央足球場面積7000平方米,東、西足球場面積各約8811.84平方米。中央天然草坪足球場,東、西兩片足球場是國內比較先進的人造草坪,既能滿足教學、訓練使用,也能為足球愛好者提供良好的活動場所。課外免費向本院師生開放,雙休日也用來對外開放。
人造草坪網球場:網球愛好者的活動場所,由四塊標準網球場地組成,除教學訓練外,其餘大部分時間免費對全校同學開放。
室外籃球場:常用的籃球場地,在人造草坪網球場的隔壁,除了用於教學以外,其餘大部分時間對全校同學開放。
上海體育學院
籃球館:又稱“白宮”,建築面積為5508平方米。該館為二層大型混凝土灌注結構。一樓東側為摔跤、柔道訓練,西側為武術訓練,二樓是籃球的本科教學與訓練。
排球館:面積3230平方米,它是供排球、男子散打、女子散打、乒乓球本科的教學與訓練使用。其中一樓西側為排球訓練館,它由3片標準排球場地組成,一般情況院隊專項班下午訓練,普修班本科學生上午和晚上上專業課,雙休日對外開放羽毛球場地;一樓的東側是男子散打和女子散打訓練館,這裡有女子散打世界冠軍吳鈔來等優秀運動員;男子也訓練出了多位世界冠軍。二樓是乒乓館面積260平方米,可放20餘張乒乓桌。
上海體育學院
綜合館橡膠網球場:綜合館有6片水泥網球場,面積2800平方米,也主要用於本科的教學與訓練,每年還是國家軟式網球隊的定點訓練基地,它為國家軟網隊提供了良好的訓練環境。這幾片場地課餘時間進行對外開放,因為它的設施比較齊全,有400平方米休閑大廳,男女更衣室、衛生間、淋浴室等都寬敞明亮。
健身房:面積250平方米,跑步機、拉力器、啞鈴、綜合訓練器、杠鈴、臂力練習、腿部肌肉練習等各種訓練器齊全,它主要承擔本科學生的力量練訓等,在課餘時間主要用於對外開放。
上海體育學院
中國武術博物館:中國武術博物館是科技部、教育部批准的世界第一家以中國武術歷史與文化為題材,全方位展示中國武術悠久的歷史,再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專業博物館。該館的一期和二期工程都已順利完工,中國武術博物館二期工程增設武術器械廳、武術名人廳、武術拳種廳、武術典籍廳四個展廳。
室外高爾夫練習場:2011年開工建設,2012年年底建成;作為上體體育休閑與藝術學院教學之用;
國際乒聯博物館和中國乒乓球博物館:在全國率先引入國際體育組織立項建設;
體育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體育總局唯一命名的國家體育科技示範園
據悉,建成后的中國武術博物館將發揮服務教學科研、展示教育和促進國際間的文化交流與傳播等功能,並將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上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使武術走向世界。
另外學校還新建了一座新的綜合館,和室內田徑館。新的綜合館內擁有大型的室內溫水游泳池。綜合館的一部分設施採用了與一兆韋德公司合作的方式經營,首期簽約年限為8年。
休閑館:該場館擁有設施主要有:舞蹈房、乒乓球館、羽毛球館、攀岩館、武術館、跆拳道館體操房、室內網球館等組成,主要用於體育休閑與藝術學院教學使用。
文化傳統社團
學生社團分為思想學術類、文化藝術類、體育健身類、實踐服務類等四大類別。我院學生社團發展勢頭很好,至2012年已有72個註冊社團,我們本著鼓勵優秀社團,優化校園文化的原則,對各個社團進行了適當的篩選,現有學生社團的數量比較適中,總體質量也比較高。四類學生社團的發展基本齊頭並進,在很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課餘生活。
思想學術類
大學生思源理論研究會(各系設分會)、《精武風采》編輯部、《弄潮》編輯部、《地平線》編輯部、《印象》編輯部、新聞學會、自律會刊
文化藝術類
雷雨劇社、電影協會、漫畫協會、體育時裝表演團、攝影協會、書畫協會、《追求》編輯部、《秋楓》編輯部、排舞協會、東升協會、BOB街舞協會、《星之眸》編輯部、音樂藝術協會、星璨歌手協會、英語劇社、體育表演團
體育健身類
30球迷協會、跆拳道協會、舞龍隊、舞獅隊、棋牌社、西洋劍社、民間傳統體育協會、足球俱樂部、籃球協會、拳擊協會、健身健美協會、傳統武術協會、網球協會、游泳協會、體質健康測評俱樂部、排球俱樂部、MMA格鬥協會、NFL腰旗橄欖球協會、手球協會、PINGPANG-當道協會、瑜伽協會、高爾夫協會、羽毛球協會、桌球協會、空手道協會、滑板協會、輪滑協會、嚕拉拉協會、國際標準舞協會、健步球協會
實踐服務類
志願服務團。上體創行團隊、DV協會、電腦協會、英語角、讀書俱樂部、吶喊協會、裁判協會、健康美俱樂部、車迷協會、子衿心理協會、推拿針灸俱樂部、體育彩票研究會、特奧志願者服務團、伊人調色館、飛越形象創意社、瘋狂上海話協會、i才就業聯盟、P.E.C協會、紅十字會學生分會
社團文化
社團名錄
根據2020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特奧志願者團、SPS花樣跳繩社、音樂協會、推拿社、CPS街舞社、上體彩雲支南協會、學研公社、上體志願者服務團、上體儀仗隊、啦啦操社、上體心理協會、上體紅十字學生分會、星璨歌手協會、攀岩協會、弄潮雜誌社、英語角、上體禮儀社、武益社等社團。
學生活動
根據2020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開展了教育節、記者節、籃普杯、足普杯、趣味體育比賽、十大校園歌手大賽、“一二·九”歌詠會、情景時裝大賽、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周、寢室文化節、體育英語術語知識競賽、英語原版電影欣賞、英語歌曲大賽、英語片配音比賽等學生活動。
新生節
每年新生入學是校園最為熱鬧的一段時間。引導新生了解、適應大學校園生活,了解學校現狀和所學專業的特點,增進與同學的交流,為以後的學習、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並且讓新生們感受到學院的關懷、集體的溫暖,更好地營造體院的人文氛圍,提高新生的人文素養,豐富新生的業餘生活,讓新生儘快融入大學生活。
教育節
旨在加強該院校園文化的建設,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豐富學生第二課堂生活,增進我院師生的相互交流,為今後從事教師職業的學生創造提高教學能力的舞台,讓學生充分展現自我,展現當代大學生的風采。期間將會開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師”評選等活動。
記者節
以體育新聞傳播與外語學院新聞係為主體,開展各類與記者、媒體有關的活動,為學生提供鍛煉和展示的平台。先後開展了“我眼中的體院”攝影大賽、新聞作品大賽、新聞論壇、DV協會作品展、“新外之聲”主持人大賽等活動,旨在增強全院學生對體育新聞的認識和理解。
體育節
體育活動也是增強集體榮譽、擴大交流的良好途徑。我們每年都面向全校各院系舉行體育節隨著校運動會的開幕,籃普杯、足普杯、趣味體育比賽等活動將相繼展開。藝術節
藝術節是傳統的文化節日,在此期間分別將開展教職工書畫展、十大校園歌手大賽、“一二?九”歌詠會、情景時裝大賽、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周、雷雨劇社專場演出、閉幕式藝術團專場演出等形式多樣的文藝活動,將極大豐富我院師生的校園文化生活。
寢室文化節
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通過開展以寢室為單位的文化比武活動,引導大學生自覺開展各類寢室文化活動。通過開展諸如文明寢室評比,寢室文化徵文比賽、才藝大比拼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培養同學的團隊精神。
心理健康教育月
主要針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在大三學生教育實習期間開展系列與教育教學有關的活動,提高學生、特別是體教專業學生的教學能力。期間開展實習生談實習感受、博士半月談、博導與大學生談人生等特色活動。
英語節
旨在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興趣,更好地將英語學習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寓教於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加強各系部之間的交流。相應地將開展體育英語術語知識競賽、英語原版電影欣賞、英語歌曲大賽、英語片配音比賽等活動。
社團文化節
旨在促進學風建設,加強我院精神文明建設,豐富校園文化生活,規範社團建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平台,培養大學生健康向上的興趣愛好,在此期間將開展社團文化節形象大使比賽、各社團風采展示、明星社團評比等活動。
讀書節
旨在營造“文武兼蓄”的校園人文氛圍,推進校風、學風建設,並幫助同學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提高自身修養。
綠瓦人節
主要針對畢業生,在畢業生中開展“愛國、榮校”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增強畢業生與母校、園丁之間的感情,使畢業生在離校時能感受母校。
暑期社會實踐月
通過社會實踐引導大學生在實踐中塑造、培育、弘揚上體精神,進一步增強自強不息、振興中華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引導大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素質,奉獻青春智慧,在奉獻社會、服務人民的實際行動中提高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實現全面發展。
黨委書記 | 李 崟 |
黨委副書記、院長 | 陳佩傑 |
黨委副書記、副院長 | 陳曉峰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詹 萌 |
黨委副書記 | 潘 勤 |
黨委副書記 | 楊 玲 |
副院長 | 施之皓 |
副院長 | 王興放 |
副院長 | 王 陳 |
上海體育學院歷任黨委書記
黨委書記 | 任職時間 |
范鴻恩 | 1958.04-1966.06 1978.06-1984.04 |
吳宗華(主持工作) | 1984.04-1987.02 |
馬如棠 | 1987.12-1994.07 |
胡愛本 | 1994.07-2002.09 |
於信匯 | 2002.09-2005.06 |
虞麗娟 | 2005.06-2010.06 |
戴 健 | 2010.06-2018.01 |
上海體育學院歷任院長
院長 | 任職時間 |
吳蘊瑞 | 1952.11-1966.06 |
章鉅林 | 1978.08-1984.04 |
陳安槐 | 1984.04-1992.01 |
俞繼英(主持工作) | 1992.02-1994.06 |
俞繼英 | 1994.07-2002.09 |
姚頌平(主持工作) | 2002.10-2003.12 |
姚頌平 | 2003.12-2009.08 |
章建成 | 2009.08-2013.10 |
學院成立以來,已培養博士研究生近200名、碩士研究生1000餘名、本科生13300餘名、成教生近9800名、專科生2200餘名。其中包括雅典奧運會金牌獲得者劉翔的教練孫海平、雅典奧運會首枚金牌獲得者杜麗的教練王躍舫、國家女排主教練陳忠和、足球教練員馬良行、前中國女子乒乓球隊主教練、國際乒聯新一屆副主席、中國乒乓球學院院長施之皓等一批傑出校友。
界別 | 姓名 | ||
---|---|---|---|
體育界 | 孫海平 | 陳忠和 | 施之皓 |
鄒市明 | 吳敏霞 | 丁寧 | |
王梁 | 張瑞林 | 卓賢麟 | |
左秀娣 | 劉尚 | 韋劍 | |
王躍舫 | 高淑英 | 盛澤田 | |
沈富麟 | 葉沖 | 馬良行 | |
鍾天使 | 朱雨玲 | 閻森 | |
政界 | 王禹平 | 趙建軍 | 郭蓓 |
2020年12月,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上海體育學院在文科實力排名第92名。
2021年1月3日,《2020中國大學海外網路傳播力建設報告》發布,中國141所內地大學海外傳播力綜合指數中,上海體育學院排名第13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