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正丁酯
無色液體狀的低毒類物質
丙烯酸正丁酯對健康有危害,靠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1.物質的理化常數:
國標編號 33601
CAS號 141-32-2
中文名稱 丙烯酸正丁酯
英文名稱 n-butyl acrylate
別 名 丙烯酸丁酯
分子式C7H12O2;CH2CHCOO(CH2)3CH3 外觀與性狀 無色液體
分子量128. 17 蒸汽壓 1.33kPa/35.5℃ 閃點:37℃
熔 點 -64.6℃ 沸點:145.7℃ 溶解性 不溶於水,可混溶於乙醇、乙醚
密 度 相對密度(水=1)0.89;相對密度(空氣=1)4.42 穩定性 穩定
2.對環境的影響: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經皮膚吸收對身體有害。其蒸氣或霧對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中毒表現有燒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氣短、頭痛、噁心和嘔吐。
二、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
毒性:屬低毒類。
急性毒性:LD50900mg/kg(大鼠經口);2000mg/kg(兔經皮);LC5014305mg/m3,4小時(大鼠吸入)
刺激性:家兔經皮開放性刺激試驗:10mg(24小時),輕度刺激。家兔經眼:50mg,輕度刺激。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濃度(TCL0):135ppm(6小時)(孕6~15天),植入后死亡率升高。
致癌性:IARC致癌性評論:動物可疑陽性,人類無可靠數據。
危險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熱或與氧化劑接觸,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容易自聚,聚合反應隨著溫度的上升而急驟加劇。若遇高熱,可能發生聚合反應,出現大量放熱現象,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現場應急監測方法:
4.實驗室監測方法:
氣相色譜法(WS/T161-1999,作業場所空氣)
空氣中微量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的鑒定(氣相色譜法)【刊俄】/Ozhandzhapanyan A.N.;Puzyan E.A.//ГИГ.caHИT.-1988,(11).-43~45 《分析化學文摘 》1992-1993
5.環境標準:
前蘇聯 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 10mg/m3
前蘇聯(1975) 水體中有害物質最高允許濃度 0.01mg/L
前蘇聯(1975) 污水排放標準 60mg/L
一、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儘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進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乾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劑製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釋後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二、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應該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必要時,佩戴導管式防毒面具或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防靜電工作服。
手防護: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嚴禁吸煙。工作畢,淋浴更衣。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三、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滅火方法:滅火劑:泡沫、乾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滅火無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場中容器冷卻。消防人員必須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遇大火,消防人員須在有防護掩蔽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