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河鄉

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轄鄉

桐河鄉位於唐河縣城西北32公里處,地處唐河、社旗、宛城兩縣一區八鄉(鎮)結合部,北與宛城區高廟、茶庵鄉毗鄰,西與宛城區漢冢鄉接壤,東與社旗縣晉庄、李店鎮相連,南與桐寨鋪鎮相臨,總面積95.36平方千米(2017年)。

明清朝時期,桐河鄉境域屬唐縣;2010年8月,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淅川縣滔河鄉劉伙、岳凹兩個村搬遷至桐河鄉;截至2018年末,桐河鄉有戶籍人口40125人;截至2020年6月,桐河鄉下轄20個行政村,66個自然村,174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8.12萬畝,人均耕地面積2.31畝。集鎮面積2.5平方公里,集鎮人口5450人。2006年,全鄉實現生產總值59724萬元。;鄉人民政府駐桐河集(街)。

歷史沿革


南齊(公元479——502年)時,曾設河南郡治。
宋朝時已是當地繁榮的河路碼頭,稱為“桐河店”,商業經濟發達。宋紹聖二年(1095年)唐州(今唐河縣城)修建泗洲塔時,桐河店曾捐銀修築該塔的第七層。
明、清時為唐縣20保之一。集鎮修築了土寨牆,營造了四門,周長九里十三步。主要為防匪和防止洪水。街內青石鋪地,號稱“三里長街”。清時,東寨門外河上興建有七孔四十米長的石板橋,有曾任四川茂州州官的桐河籍人劉國柯捐資主持修建。
民國時期,桐河設鄉,屬桐寨鋪區。
1948年8月解放,桐河設第七區,屬唐西縣(駐白秋)。
1949年3月,唐河(北)、唐南、唐西三縣合併,成立唐河縣,桐河設第五區(曾駐張監庄)。
1956年2月撤區,設桐河中心鄉。
1958年8月屬桐寨鋪人民公社。
1961年5月,設桐河人民公社,屬桐寨鋪區。
1968年8月,撤區並社,仍設桐河人民公社。
1983年12月,農村體制改革,改為桐河鄉。
2010年8月,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淅川縣滔河鄉劉伙、岳凹兩個村搬遷至桐河鄉。

地理環境


桐河鄉位於唐河縣城西北32公里處,地處唐河、社旗、宛城兩縣一區八鄉(鎮)結合部,總面積68.5平方公里。全鄉轄桐一村、桐二村、桐三村、桐四村、陳庄村、李營村、范營村、邱庄村、吳庄村、申老家村、官園村、硯河村、小郭庄村、耿庄村、大郭庄村、沈橋村、年庄村、清河村、李司庄村20個行政村,66個自然村,174個村民小組,38308人,耕地面積8.12萬畝。

位置境域

桐河鄉地處唐河縣西北部,東南、南分別與源潭鎮、桐寨鋪鎮接界,西、西北分別與宛城區漢冢鄉、高廟鄉相鄰,東北、北分別與社旗縣李店鎮晉庄鎮接壤,鄉人民政府距唐河縣城32千米,總面積95.3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桐河鄉地處南陽盆地,唐白河沖積平原,地勢東西兩邊偏高,中間低平,整個地勢平坦,微有起伏,海拔相對高度1—10米,地勢低洼平坦。

氣候

桐河鄉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適宜,年平均降水量8501300毫米,夏季雨量佔全年的693%。

水文

桐河鄉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主要河道有桐河、馬河、王河、清河4條,河流總長度20.千米,河網密度為29.5%,境內最大河流為桐河,從西北至東南流經境內官園、邱庄、吳庄,境內長10.02千米,流域面積30平方千米,年均流量30.6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桐河鄉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低溫、冰雹等,洪澇災害年均發生4次,主要發生在每年的7—8月。

自然資源


2011年,桐河鄉有耕地面積7萬畝。
桐河農業
桐河農業
該鄉素有“糧倉”之稱,農業生產條件優越,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是全縣唯一的省級科技示範鄉。全鄉農業資源豐富,2006年全鄉實現農業總產值27349萬元,其中種植業19888萬元,糧食總產量32139噸,棉花產量達1580噸。種植業中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小麥常年種植面積5.2萬畝,玉米常年種植面積3.4萬畝。經濟作物以小辣椒、棉花和優質土豆為主,其中小辣椒2萬畝、棉花3.6萬畝、優質土豆1萬畝。以速生楊為主的林業生產逐漸發展為全鄉的重點產業,現全鄉速生楊片林、農田林網總種植面積達到8000畝以上,林業資源豐富。桐河集鎮地處社旗、宛城、唐河縣兩縣一區結合部,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利,雙桐路和桐少路交匯於此,已初步形成三縱七橫的集鎮框架。集鎮建設迅速發展,以新建的金桐大道為主線,以三峽庫區移民為契機,以工業園區建設為重點,文化廣場、商貿市場建設蒸蒸日上,集鎮功能日趨完備,影響力和拉動力明顯增強,為招商引資發展民營經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桐蛋公司、露絲地毯、鑫達麵粉、豫容棉業等一批民營企業規模日益擴大,桐河已逐漸成為外商投資的一片熱土。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桐河鄉下轄20個行政村:
桐一村桐二村
桐三村桐四村
吳庄村邱庄村
陳庄村李營村
范營村小郭庄村
沈橋村官園村
硯河村耿庄村
李司庄村年庄村
清河庄村申老家村
大郭庄村劉伙村村
截至2020年6月,桐河鄉下轄20個行政村:
桐一村桐二村
桐三村桐四村
陳庄村李營村
范營村邱庄村
吳庄村申老家村
官園村硯河村
小郭庄村耿庄村
大郭庄村沈橋村
年庄村清河庄村
李司庄村劉伙村
鄉人民政府駐桐河集(街)。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桐河鄉轄區總人口364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2000人,城鎮化率33%,總人口中,男性19656人,佔54%;女性16744人,佔4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42萬人,佔94%;有回族等少數民族,共2184人,佔6%。
截至2017年,桐河鄉常住人口28124人。
截至2018年末,桐河鄉有戶籍人口40125人。

經濟


綜述

2006年,全鄉實現生產總值59724萬元,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完成28571萬元、21491萬元和9662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780萬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24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3495元。
2011年,桐河鄉財政總收入5720萬元,比上年增長12%;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610萬元,增值稅3100萬元,企業所得稅1600萬元,個人所得稅2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5%、5%、7%,農民人均純收入3100元。
2018年,桐河鄉有工業企業320個,規模以上企業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

農業

2011年,桐河鄉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人均1.8畝,農業總產值10.1億元,比上年增長4.1%,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0.07%,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豆類為主,生產糧食3.74萬噸,人均1045千克,其中小麥2.54萬噸,玉米8709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花生、西瓜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羊為主,生產肉類3486噸,禽蛋2585噸,畜牧業總產值0.26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6.2%,累計造林2.68萬畝,林木覆蓋率28%,水果種植面積1.2萬畝,產量10.6萬噸,主要品種有糖酥梨,漁業以人工養殖為主,漁業總產值1.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2%,大型農業機械0.68萬台(輛)。

工業

2011年,桐河鄉工業總產值達到0.67億元,比上年增長0.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職工2.25萬多,實現工業增加值0.41億元,比上年增長10.1%。

商貿

2011年末,桐河鄉有商業網點26個,職工890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18億元,比上年增長19%;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2.2億元,比上年增長16%。

金融

2011年末,桐河鄉有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5億元,比上年增長5.6%;各項貸款餘額1.45億元,比上年增長8.6%。

文化


地名由來

桐河鄉,因桐河自北向南穿境而過得名。
桐蛋
桐蛋
桐河有兩個特產,其一為“桐蛋”,元明清時曾列為宮廷貢品。桐河入桐河鄉境內后,河道彎曲,灘塗眾多,水草豐茂,是放牧鵝鴨的好地方。這一河段的蛋鴨所產的優質甜蛋,個大皮薄,蛋形美觀。經過複雜工藝腌漬后,味香可口、余香不盡,稱之為“桐蛋”。
現桐河鄉有桐蛋公司,將腌制好的桐蛋進行包裝,1.5元一枚,是當地群眾過節送禮的上佳選擇。由於南陽端午節有“煮鴨蛋”的習俗,桐蛋也是過節必不可少的食品。
其二是地毯,改革開放之後,桐河興起了一家地毯廠,由手工織就,銷往外地。幾十年來幾經興衰,后被土耳其商人接手,生產的地毯銷往世界各地。2013年,地毯廠再度停辦。

歷史記載

桐河鄉
桐河鄉
桐河屬歷史文化古鎮,桐河街在古代相當長的時期里,曾是宛(南陽)東一帶很有名氣的繁華之地。集市歷來以貿易著稱,糧行、牛行、棉花行聞名宛東。商船下行至唐河、再順河而下入漢江、長江最終可達上海。有個記載,足以說明桐河街古時之盛景。據清乾隆52年(公元1787)唐縣誌校注,在《地輿志》卷有《桐河店稅議》一文。大意為:明朝萬曆38年(公元1610年),唐縣知縣王名登向南陽官府報告,說有不少山西、南陽商人在桐河街做生意,因唐縣稅重,南陽稅輕,商人們不納唐縣之稅,使桐河店每年180兩銀稅無法完成等等。後來,府里還給了批複道:“緣地立行(意為根據地理位置而興辦商業貿易),緣行辦稅,稅之隨乎地也`。桐河店既為唐轄,寓桐河行貨(往來販賣貨物)者,
稅不歸唐而歸誰?該縣即著令抽唐稅,不必再以府為言,使奸滑兩地脫空也”(以上是原文,括弧內為解釋)。當時,全唐縣(明清時,唐縣地域較大,共二十保、十二所,除現域外,往北管轄至社旗的郝寨、苗店一帶)年銀稅1500兩,而桐河店一地就佔了近八分之一,可見商貿生意之興盛程度。

交通


桐河鄉有縣鄉級公路3條,總長180千米,橋樑14座,總長度12千米,開通公交汽車線路5條。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桐河鄉有幼兒園8所,專任教師60人;小學18所,在校生890人,專任教師12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8%;初中1所,在校生2600人,專任教師4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5%,小升初升學率98.5%,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7%,教育機構有1所,教育經費達0.56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0.53億元。

科技事業

2011年末,桐河鄉有各類科技人才0.12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0.05萬人,經營管理人才054萬人,其他技能人才0.25萬人,農村實用人才0.98萬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桐河鄉有文化藝術團體7個,電影院2座,座位260個,年放映130場次,觀眾達7650人次;文化站1個,藏書61100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46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舞龍獅、踩高蹺、沖旱船等。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桐河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3個,其中衛生院2家;病床17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4.7張,專業衛生人員45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3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5.7萬人次,住院手術684台次,出院病人63.4萬人次,重點醫院有鄉中心衛生院、李司庄分院,法定報告傳發病率為0.001/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9%,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加人數3.4萬人,參合率95.4%;孕產婦死亡率0.01/10萬。

社會保障

2011年,桐河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00戶,人數1685人,支出121.5萬元,比上年增長2%;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19人,支出14.4萬元,比上年增長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15人,支出25.8萬元,比上年增長3%;農村醫療救助750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00人次,共支出3.1萬元,比上年增長3.1%;農村臨時救濟650人次,支出12.4萬元,比上年增長5.1%;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25人。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桐河鄉有郵政支局1處,鄉村通郵率達到100%,手機和電話普及率96%,實現了村村通電話。
能源
2011年末,桐河鄉有變電站1座,架設了高壓線路,綜合電壓合格率96.9%,供電可靠率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