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說不
2012年帕布羅·拉拉因執導的電影
《智利說不》是由導演帕布羅·拉拉因執導拍攝的一部劇情及歷史片,由蓋爾·加西亞·貝納爾、理查德·德萊弗斯、簡·方達、克里斯托弗·里夫等主演,佩德羅·佩拉諾、安東尼奧·斯卡爾梅達編製的一部片長為115分鐘的作品。
它於2012年8月9號在智利上映,在智利、美國和法國製片,電影的對白語言為西班牙語。且該片根據真實歷史為背景,講述在智利軍事獨裁首腦奧古斯托·皮諾切特徠執政期間,“廣告救國”的傳奇故事。
本片根據真實歷史為背景,講述在智利軍事獨裁首腦奧古斯托·皮諾切特執政期間,“廣告救國”的傳奇故事。皮諾切特的軍政府用殘暴高壓政策鎮壓異己,引起了大量不滿。但面對國際施加的壓力,被迫舉辦公投,由人民用“Yes”或“No”的方式,決定是否由皮諾切特接任下一屆八年任期。反對黨領袖找來一位年輕的廣告人雷內·薩維德拉(蓋爾·加西亞·貝納爾 Gael García Bernal飾)為他們的反動運動做廣告宣傳。這場投票戰爭到底是否在廣告宣傳中取得最後的勝利呢?導演帕布羅·拉雷恩長久以來關注智利政局,繼《殺手夜狂熱》、《後事》之後,創作了這部“皮諾切特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本片榮獲2013年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併入圍2012年第25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東京電影節大獎,導演帕布羅·拉雷恩於2012年斬獲第65屆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黃金馬車獎。
智利說不
角色 | 演員 |
---|---|
雷內·薩維德拉 | 蓋爾·加西亞·貝納爾 |
盧喬·古茲曼 | 阿爾佛萊德·卡斯特羅 |
維羅妮卡·卡拉巴查爾 | 安東尼婭·澤格斯 |
西蒙 | 帕斯卡爾·蒙特羅 |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 Augusto Pinochet |
José Tomás Urrutia | 路易斯·格內科 |
Sociologa | 安帕羅·羅蓋拉 |
Fernando Arancibia | Néstor Cantillana |
Militar | 塞吉奧·赫爾南德茲 |
Costa | Marcial Tagle |
Ricardo | Alejandro Goic |
Minister Fernández | Jaime Vadell |
Marcelo | Roberto Farías |
Director de campaña | Pablo Krögh |
Carlos | Diego Muñoz |
導演 | 帕布羅·拉拉因 |
副導演(助理) | Gabriel Díaz |
編劇 | 佩德羅·佩拉諾、安東尼奧·斯卡爾梅達 |
攝影 | Sergio Armstrong |
配樂 | Carlos Cabezas |
剪輯 | Andrea Chignoli |
美術設計 | Estefania Larrain |
服裝設計 | Francisca Román |
視覺特效 | Ismael Cabrera |
布景師 | María Eugenia Hederra |
角色介紹
雷內·薩維德拉
演員蓋爾·加西亞·貝納爾
年輕的廣告商,出身左翼家庭,因著家庭背景的緣故,長期對政治噤聲,在商業領域摸爬滾打,懂得如何用影像與音樂,刺激慾望與製造需求。他開始和“NO”陣營合作,為其製作每天十五分鐘的電視廣告。在十五天的宣傳周期中,他遇到過思路枯竭,遇到過對手威脅等等。這位踩著滑板的年輕人,帶領著他的團隊迎來了反對派的勝利。
盧喬·古茲曼
演員 阿爾佛萊德·卡斯特羅
雷內的老闆,是皮諾切特顧問團里級別很高的一位官員。雖然他看重雷內的才能,想拉他入伙給政府賣命。他狡猾地攻擊No陣營造謠,在背後策劃偷取No陣營的廣告帶子,否則風波結束后,他甘心默默地接受這位和他針鋒相對過的職員雷內為公司主將。
維羅妮卡·卡拉巴查爾
演員 安東尼婭·澤格斯
雷內的前妻維羅妮卡·卡拉巴查爾是一個非常激進的反政黨分子,她始終堅信所謂的公民投票,本身就是一個幌子或一種欺騙,而且拒絕承認獨裁者所擁有的選舉權。當她知道自己的丈夫也涉及其中、成了反對派的代言人時,她更加地看不起他了。
幕後花絮
本片與徠帕布羅·拉拉因之前的兩部作品《殺手夜狂熱》和《後事》被稱為“皮諾切特三部曲”,講述的是在智利在軍事獨裁首腦皮諾切特統治期間(1973-1990)發生的故事。皮諾切特的一生充滿爭議,1973年他發動政變推翻民選總統阿連德上台,此後在智利國內推行恐怖獨裁政治,涉嫌謀殺幾千名不同政見人士。執政期間,他大力推行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智利經濟一度好轉,卸任后,他遭到世界上諸多國家追訴,官司不斷,數次被軟禁。去世之後,也有數百名支持者在醫院外落淚哭泣,高呼“皮諾切特萬歲”的口號,唱起智利國歌哀悼他的離去。在《否》這部影片中,導演聚焦的是1988年智利國民投票大選中,皮諾切特是如何受到反對派一次成功的廣告宣傳影響,從而失去了民心,走下獨裁統治者的位置。這次廣告的策劃人名叫Rene Saavendra,他並非是政客,而是可口可樂公司的廣告主管。
當那次選舉進行時,拉拉因只有12歲,“我的記憶並不清晰,但我記得那時的氣氛,很可怕。我記得在電視上看到大選的宣傳——就像是世界盃一樣刺激。皮諾切特和他的集團並沒有真正重視這些。他們太小看了電視。結果電視改變了這一切。我們之所以對這個故事感興趣的原因就在這裡,它展現了通過電視傳播的一些非常簡單的思想是如何改變了一個國家的命運。而做到這一切的並非是什麼天才改革家。他不是切格瓦拉。他只是一名廣告主管,他相信的是可口可樂而非自由抑或是政治的理念。讓我們感到驚奇的是,皮諾切特被自己一手建立起來的資本主義經濟和社會體系所打敗了。某種程度可以說,他挖掘了自己的墳墓。
帶著一種"《廣告狂人》式"的對時代細節的狂熱,拉拉因不惜使用過時的U-Matic磁帶錄影機來拍攝影片,為的是能和用在片中的真實記錄影響結合在一起。除此之外,拉拉因試圖向人們展現一個真正的皮諾切特是個什麼樣的人。
“皮諾切特非常愚蠢”,他說,”他並非是像瑪格麗特撒切爾那樣腦子好使的人,我也不喜歡撒切爾,但我不會說她蠢。皮諾切特能夠達到他所在的位置憑藉的一是運氣,二是殘暴到能控制一切。他手下是一些聰明人,但是皮諾切特自己連話都說不利索。我不得不把他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如果有一天,有人要拍攝關於他的傳記,那拍出來會是一部類似於薩沙·拜倫·科恩的《獨裁者》的喜劇。”
使用一種過時的視頻格式來拍攝頗具挑戰性,首先很難尋找到設備。“我們在猶他州找到了20台舊機器,然後送到好萊塢,組裝成4部。在飛機運送的過程中,又毀了一台,最終只有一部堅持到電影拍攝完。為了把錄像轉換成數碼格式我們需要一個全新的系統。”
拉拉因從小就是影迷,他來自智利一個相當有權勢的富人家庭。他的父親Hernán Larraín是智利最著名的右派政治家之一,,是一名議員。他的母親則是智利的前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長。“事實上,當年我的父母都為皮諾切特投了支持票。我還能記起當年競選的最後一天舉著上面寫著‘yes’的牌子,就像影片中出現的那一幕一樣。我是幾百萬名在街頭支持皮諾切特的人中的一名。直到後來我長大了,我才搞明白了一切。”
那他的父母究竟如何看待這部影片呢?
“我父親討厭皮諾切特,皮諾切特也討厭他。我父親很有名氣,他在智利轉型民主的時期進入了政界,他曾是智利最主要的大學的校長。但在作為一名政客之前,他首先是一名父親。他為我感到自豪,他不會放過任何一條關於我的新聞。我有兩個孩子,他把大部分的心思都放在了孫子輩身上。”
·蓋爾·加西亞·貝納爾的加盟令本片的命運發生了巨大改變,不但帶來了資金,而且幫助它入圍戛納、摘取一種導演雙周的大獎,最終又獲得奧斯卡2013年最佳外語片的提名。
·為了製造復古的時代效果,影片使用早已經被淘汰的U-Matic磁帶錄影視頻格式進行拍攝。
·影片是繼《殺手夜狂熱》、《後事》之後,由拉拉因執導的“皮諾切特三部曲”(又稱獨裁三部曲)的最後一部。
時間 | 獎項 | 獲獎方 | 具體情況 |
---|---|---|---|
2013年 | 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 《智利說不》 | 提名 |
2012年 | 第65屆戛納電影節(國際藝術院線協會獎) | 帕布羅·拉拉因 | 獲獎 |
第65屆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金馬車獎) | 帕布羅·拉拉因 | 獲獎 | |
2012年 | 第25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東京電影節大獎) | 《智利說不》 | 提名 |
《智利說不》不是一部致力於國家敘事的鴻篇巨製。一半是紀錄片,一半是喜劇的兩個小時里,蓋爾·加西亞·貝納爾用他兼容了世俗和崇高的表演,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更為真實和切膚的想象歷史的方式。片中蓋爾·加西亞·貝納爾便不會時不時地在搖晃個不停的鏡頭前流露出江郎才盡的疲態;或是置身於80年代膠片風格的布景中,收起乖張的個人英雄主義,在反對派的集會上,面對瓦斯和水槍,下意識地擔心自己的汽車是否會遭到損壞。他不是一身凜然的英雄,不狂喜地投身洪流;也不是毫無政治訴求的懦夫,只會躲在商業的保護膜里畏手畏腳。面對國家變革,廣告人Rene矛盾和模糊的態度,無疑傳達了導演對於民主的某種複雜理解。就好像“NO”陣營的競選標誌“七色彩虹”,在清新和溫暖中,卻帶有一絲“曖昧”。(21世紀經濟報道評)
將“政治”等同於“商品”進行電視宣傳,本來就是充滿反諷的隱喻。看過太多用錢堆砌的偽民主,和無所不在的糖衣炮彈,帕布羅·拉雷恩的去英雄主義,極為溫柔地揭示了用媒體包裝政治的全過程,而這一意識形態再塑造的方式,放之四海而皆準。於是,熒屏之上,選民們看到了自己政治理念的投射,不論是“YES”還是“NO”,總有人大聲喊出。畢竟,1988年,皮諾切特軍政府的倒台,廣告宣傳斷然出了大力,卻並非唯一的決定因素。看到蓋爾·加西亞·貝納爾冷靜地淡出鏡頭,真是捏了一把冷汗,幸好這個故事沒有讓好萊塢拔得頭籌,要不然,該又要上演一出怎樣老套的驚天大逆轉。 (21世紀經濟報道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