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鄉

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下轄鄉

大橋鄉,隸屬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

歷史沿革


民國元年(1912年),屬河南省豫東道。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屬城關區。
1952年,設大橋鄉,屬第一區。
1956年,撤鄉屬城關鎮。
1958年7月,屬城關公社。
1963年4月,大橋、大槐樹、門樓任3個小公社合併為大橋公社。
1983年4月,大橋公社改鄉。
2009年9月,境內寺前劉、南台、要庄、七里河、花村鋪、姜庄村交由尉氏縣產業集聚區代管。
大橋鄉
大橋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大橋鄉轄大橋、席蘇、要井、馬庄、崔家、孔家、許庄、大李庄、要庄、姜庄、河灣要、花村鋪、七里河、南台、寺前劉、老鴉劉、周庄、十里鋪、常王、新劉庄、灣里馬、碾陳、大槐樹、通院、崗劉、馮村、大蘇、崗東蔡、大路王、麥仁店30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32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大橋鄉轄30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大橋村橋興大道99號。
大橋鄉區劃詳情
大橋村席蘇村要井村馬庄村崔家村孔家村許庄村大李庄村要庄村河灣要村
姜庄村花村鋪村大路王村崗東村大蘇村馮村村崗劉村通院村大槐樹村碾陳村
灣里馬村新劉庄村常王村十里鋪村七里河村南台村周庄村老鴉劉村寺前劉村麥仁店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橋鄉地處尉氏縣中部,東瀕賈魯河與張市鎮相望,南與南曹鄉蔡庄鎮交界,西、西北分別與門樓任鄉、大營鎮毗鄰,北和城關鎮、邢庄鄉接壤。鄉人民政府駐地距尉氏縣城3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9千米,總面積65.2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橋鄉地處西部丘陵至東部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西部崗陵起伏,共有大孫、南孫、崗西蔡、大路王、南通院、十里鋪6大崗系。境內最高點位於南孫西崗,海拔85米;最低點位於馮村西,海拔64米。
大橋鄉
水文
大橋鄉境內河道屬淮河流域,流域面積71.7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賈魯河,是淮河的主要支流之一,流經鄉境東部邊沿,為大橋鄉與張市鎮界河,境內長6千米,流域面積11平方千米,其支流有豆張溝和中山溝;康溝和縱貫鄉境中部,境內長10千米,流域面積60.7平方千米,其支流有南康溝和和劉麥河。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大橋鄉轄區總人口5616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18人,城鎮化率1.9%。另有流動人口1600人。總人口中,男性29198人,佔52%;女性26969人,佔48%;18歲以下14468人,佔25.8%;19~35歲15867人,佔28.3%,36~60歲18629人,佔33.2%,61歲以上7203人,佔12.8%。2011年,人口出生率17‰,人口死亡率6.2‰,人口自然增長率10.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83.36人。
截至2018年末,大橋鄉戶籍人口為59393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大橋鄉農民人均純收入7842元。2011年,大橋鄉財政總收入2700萬元,比上年增長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100萬元,比上年增長2%。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796萬元,增值稅469萬元,企業所得稅178.8萬元,個人所得稅32萬元。人均財政收入482元,比上年增長2%。
2018年,大橋鄉有工業企業268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2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4個。
農業
大橋鄉耕地面積6.2萬畝,人均1.1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達到3.7億元,比上年增長5.1%,農業增加值佔全鄉地區生產總值的26%。
大橋鄉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8萬噸,人均509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棉花、油菜、大豆等。2011年,大豆種植面積0.2萬畝,產量500噸;花生種植面積0.5萬畝,產量1750噸;蔬菜種植面積0.2萬畝,主要品種有白菜、豆角、辣椒等。
畜牧業
大橋鄉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6.1萬頭,年末存欄8.6萬頭;羊飼養量11.4萬隻,年末存欄6萬隻;牛飼養量1.5萬頭,年末存欄0.9萬頭;家禽飼養量68萬羽,上市家禽26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7591噸,其中豬肉570噸,牛肉944噸,羊肉648噸,禽蛋3150噸,鮮奶94噸。
林業
大橋鄉境內林木以泡桐和楊樹居多,中東部平原以農桐間作為主,西部沙崗以栽種刺槐林為主。全鄉林木覆蓋率為18.6%,活立木蓄積量達18萬立方米,年均植樹15萬株。
工業
大橋鄉初步形成以橡膠、棉紡、服裝、化工、油脂、傢具製造和皮具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77.6億元,比上年增長21.5%。
金融
2011年末,大橋鄉境內有大橋鄉農村信用社開設的3個營業網點。年末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5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各項貸款餘額0.7億元,比上年增長70.6%。

交通


大橋鄉有219、220、325省道過境,其中219省道境內長6千米,向南通往南曹鄉,向北通往邢庄鄉;220省道境內長5千米,向西南通往浦川鎮,向東北通往邢庄鄉;325省道境內6千米,向東通往十八里鎮,向西通往大營鎮。有縣鄉(鎮)級公路2條,總長23千米。

社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大橋鄉有文化藝術社團12個,會員300個,其中團體會員260個,個人會員40個;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400平方米;農家書屋24個,總建築面積480平方米,藏書12萬。文化行業從業人員500人。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大橋鄉有幼兒園(所)12所,在園幼兒2200人,專任教師200人;小學15所,在校生3200人,專任教師26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300人,專任教師16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主要學校有大橋鄉中心學校、大橋第二中學等。
2011年,大橋鄉教育經費達130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300萬元。
大橋鄉民開中學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大橋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1個,其中鄉衛生院1個,村衛生室30個;病床240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5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4張,固定資產總值8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78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職業助理醫師9人,註冊護士22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40000人次,住院手術120台次,出院病人6000人次。
2011年,大橋鄉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400/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5.40萬人,參合率98%。
體育事業
2011年末,大橋鄉有中小學體育場20個,新農村健身廣場1個。5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4%。被授予“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鄉鎮”稱號。
社會保障
2011年末,大橋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67戶,人數420人,支出7.1萬元,比上年增長2%;月人均160元,比上年增長1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50戶,人數2184人,支出179.9萬元,比上年增長3%;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1人,支出2.5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01人,支出13.8萬元;農村醫療救助2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160人次。年平均安置就業人員700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800人。全年共收繳新農保資金200萬元。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大橋鄉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60千米,投遞點210個,鄉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5000餘件,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2200餘件,征訂報紙60萬份、期刊3500冊。大橋鄉有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0個;固定電話2800多戶;行動電話用戶15856戶,行動電話普及率90%以上;光纜線總長達602千米,寬頻接入用戶1378戶。

文化


● 地名由來
大橋鄉因境內透槽潭上有一座石拱橋得名。

旅遊


風景名勝

● 劉致中墓
大橋鄉境內大橋村北丹風崗有清乾隆進士劉致中墓,村東北有清末河南首富山西試用道劉耀德家祠堂、劉家家譜;馮村南有李自成當年所築磨旗台,村北有嚴協總鎮武總兵墓;要庄村有仰韶文化遺址、朝陽崗漢墓群;常王村有祖師影像碑。
大橋鄉
大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