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0條詞條名為大橋鄉的結果 展開
大橋鄉
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轄鄉
大橋鄉,隸屬於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地處內鄉縣南部,號稱內鄉“南大門”,東與灌漲鎮臨界,西與師崗鎮毗鄰,南與鄧州市十林鎮、羅庄鎮接壤,北與城關鎮、湍東鎮相連,鄉人民政府距內鄉縣城1千米,總面積57.8平方千米。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至1955年12月,大橋鄉境域屬城關區;1984年1月,改大橋公社為大橋鄉;截至2018年末,大橋鄉有戶籍人口36003人;截至2020年6月,大橋鄉下轄15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泉水路1號。
2011年末,大橋鄉財政總收入616.6萬元,比上年增長11.1%,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國稅126.6萬元,較上年增長11.3%;完成地稅305.3萬元,較上年增長21.6%;非稅收入完成209.9萬元,其中稅收收入完成411.4萬元,佔一般預算收入的64.1%,較上年增長13.5%,人均財政收入301元,比上年增長6%,農民人均純收入2738元;2018年,大橋鄉有工業企業31個,規模以上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至1955年12月,大橋鄉境域屬城關區。
1956年1月,為城關區轄中心鄉。
1958年4月,為縣轄大橋鄉。
1962年6月,屬縣轄大橋公社。
1984年1月,改大橋公社為大橋鄉。
大橋鄉地處內鄉縣南部,號稱內鄉“南大門”,東與灌漲鎮臨界,西與師崗鎮毗鄰,南與鄧州市十林鎮、羅庄鎮接壤,北與城關鎮、湍東鎮相連,鄉人民政府距內鄉縣城1千米,總面積57.8平方千米。
大橋鄉地處伏牛山南麓,地形西部為淺山、丘陵、谷川,中部是平原,東部成丘陵,西部淺山崗坡連綿,多系東西走向,總面積達5.5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50米;主要山脈靈山也稱雲山,洞山又名帽山,馬武山、孤峰山又稱柏樹山,平均海拔450米以上,湍東丘陵由北向南緩降,嶺谷網布,總面積3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0米,中部平原總面積達31平方千米,佔全鄉總面積的5%,平均海拔200米。
大橋鄉地處亞熱帶北部邊緣地帶,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具有明顯的過渡氣候特徵:春季冷暖多變;夏季炎熱,雨量集中,酷熱天氣不多;秋季氣涼陰雨較多;冬季天冷雨雪少,但無大凍害,年平均氣溫15℃,冬季平均氣溫2.8℃,年平均降水量為800毫米左右,夏季降水偏多,平均386.7毫米,佔全年總降水量的45%;冬季雨量少,強度少,平均43.2毫米,佔全年降水量的6%;春季降水量較為適中,平均173.7毫米,佔全年降水量的25%,年平均無霜期220226天。
大橋鄉境內河道有湍河、黃水河、大橋河(又名泉水河),湍河由縣城東、南流過1千米,入大橋鄉境,南北長達9千米,寬500米左右,黃水河,流經湍東鎮的堰坡村南,入境內的堰庄村北,流過封營村北,自西向東注入湍河,境內長4千米,河床寬僅80米左右,大橋河,發源於大橋鎮西1.6千米,明家村北,由峨拱觀、白龍潭、黑龍潭三眼泉水匯流而成,自西向東,境內長3千米,境內水量較大的名泉有啞女泉、鵝拱觀(含白龍潭、紅龍潭、黑龍潭)三眼泉、嵩玉泉、暖泉、白玉泉。
大橋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乾旱、大風、冰雹,1973年7月28日,湍河上游暴雨傾盆,洪水流量4350立方米/秒,河堤決口,全鄉兩岸決口21處,倒塌房舍34間,1986年8月6日,本鄉2.9萬畝秋作物遭受狂風暴雨、冰雹襲擊,倒塌民房十餘間,颳倒樹木0.9萬棵,內鄧公路兩側大楊樹連根拔起,公路塌方,交通受阻。
2011年,大橋鄉有耕地面積26734畝。
截至2011年末,大橋鄉下轄15個行政村:大橋村、靈山村、南王村、鄭營村、大周村、建設村、郭河村、楊溝村、程崗村、磙子崗村、陡溝村、封營村、河南村、堰庄村、謝營村。
截至2020年6月,大橋鄉下轄15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泉水路1號。
村 | 靈山村 | 南王村 | 鄭營村 | 大周村 | 建設村 |
大橋村 | 郭河村 | 楊溝村 | 程崗村 | 磙子崗村 | |
陡溝村 | 封營村 | 謝營村 | 堰庄村 | 河南村 |
截於2011年末,大橋鄉轄區總人口3578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627人,城鎮化率10.1%,總人口中,男性18607人,佔52%;女性17175人,佔4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佔92.4%;另有蒙古、滿、回、維吾爾4個少數民族,共2710人,佔7.6%,其中蒙古族2150人,滿族463人,回族92人,維吾爾族5人。
截至2017年,大橋鄉常住人口31985人。
截至2018年末,大橋鄉有戶籍人口36003人。
2011年末,大橋鄉財政總收入616.6萬元,比上年增長11.1%,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國稅126.6萬元,較上年增長11.3%;完成地稅305.3萬元,較上年增長21.6%;非稅收入完成209.9萬元,其中稅收收入完成411.4萬元,佔一般預算收入的64.1%,較上年增長13.5%,人均財政收入301元,比上年增長6%,農民人均純收入2738元;2018年,大橋鄉有工業企業31個,規模以上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
2011年,大橋鄉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人均0.78畝,農業總產值31458萬元,比上年增長9.7%,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7.1%,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10298噸,人均304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蔬,溫室大有400座,蔬菜種植5000畝,占農業總產值的35.5%;林果(楊溝柑橘6000畝,楊樹苗木花卉2000多畝)占農業總產值40%,畜牧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生產肉類2205噸,禽蛋1457噸,畜牧業總產值13543萬元,占農業產值43.05%,累計造林8500畝,其中防護林3000畝,經濟林55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10萬株,林木覆蓋率38.4%,大型農村機械1167台(輛)。
2011年,大橋鄉工業是內鄉縣知名的建材加工基地,已形成石材開採加工和銷售體系,工業總產值達到12.18億元,比上年增長18.5%,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1.6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職工103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1861萬元,比上年增長20%。
2011年末,大橋鄉有商業網點327個,職工477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到2.6億元,比上半年增長18%;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3619萬元,比上年增長19%。
2011年,大橋鄉有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878萬元,比上年增長9.1%,佔國內生產總值的0.9%,實現稅收71萬元,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9652萬元,比上年增長20%,人均儲蓄2924元;各項貸款餘額9071萬元,比上年增長21%,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4300萬元,比上年增長8.6%,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100萬元,比上年增長26;人身保險保費收入3200萬元,比上年增長4.5%
● 地名由來
大橋鄉,古稱長慶川,后因村旁有一石橋,在附近的六座橋中最大,名大橋,村以橋名。
大橋鄉境內有249省道南北過境,有縣鄉級公路2條,總長26千米,各類大貨車152輛,貨運量130萬噸。
2011年末,大橋鄉有幼兒園20所,在園幼兒2200人,專任教師214人;小學12所,在校生2332人,專任教師13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49人,專任教師6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覆蓋率均達100%,教育經費達850.2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90萬元。
2011年末,大橋鄉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80平方米;文化行業從業人員6人,鄉設立文化服務中心,文化資源共享工程網點15個,13個農家書屋和標準化圖書室13個,文化大院10個;組建13個廣場健身舞蹈隊,9個腰鼓隊,獅子旱船秧歌隊,8個嗩吶隊,1個拉丁舞培訓班。
2011年末,大橋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2個,其中衛生院4家(含私立衛生院3所),村衛生所18個(不含個人診所13家);病床43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2張,專業衛生人員3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87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6萬人次,住院手術188台次,出院病人1.5萬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56%,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2萬人,參合率99%,孕產婦死亡率0/10萬。
2011年,大橋鄉城鎮最低保障戶數52戶,人數81人,支出17.5萬元,月人均18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1261戶,人數1299人,支出112.2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66人,支出14.78萬元比上年增長17.3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1人,支出4.09萬元,比上年增長17.53%;民政部門臨時救濟、災害補貼、倒房重建108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6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21萬元。
大橋鄉風貌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大橋鄉有郵政網點4個,投遞路線總長度21千米,投遞點35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6250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278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4500件,征訂報紙18844份、期刊848冊,業務收入164萬元,電信企業3家;電話交換機容量5000門,固定電話用戶3100戶;行動電話用戶12500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70%,比上年提高20個百分點;光纜線路總長40千米,網際網路埠總數4000個,寬頻接入用戶1600戶,比上年增加20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800萬元。
能源
2011年末,大橋鄉有35千伏變電站2座,高壓輸電線總長45千米,年用電量3500萬千瓦時,年供電收入2620萬元。
大橋鄉境內有香花寨、靈山道觀、馬武山寨、神仙洞、山泉美景等旅遊景點,香花寨位於大橋鄉政府東北1.5千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