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蛾
昆蟲
石蛾屬昆蟲綱毛翅目Trichoptera,成蟲稱為石蛾,幼蟲叫石蠶。石蛾幼蟲生活在湖泊和溪流中,偏愛較冷而無污染的水域,其生態適應性相對較弱,是顯示水流污染程度的較好的指示昆蟲。石蛾又是許多魚類的主要食物來源,在流水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中佔據重要位置。
石蛾是住在管巢里的幼蟲,石蛾在德語中被稱為“住在管巢里的蠅”。但實際上,它並不是蠅類,反而與蝴蝶更相近,外觀看起來與蛾相似。石蛾成蟲不會經常被發現,因為它是夜行動物。有趣的是石蛾幼蟲,它們鬧繞著義長又柔軟的身體白行構築圓筒狀巢穴,只預留一處開口從裡面往外探出褐色的腦袋來。這樣的巢穴能幫助它們很好地抵禦掠食性魚類和其他天敵的捕食一每種石蛾幼蟲都有特定的巢型,築巢的材料也各不相同。有些只用小石子和沙粒構築。呈典型的錐形袋形狀;有些則從口巾吐出具有黏性的絲線。把周邊的木屑、枯枝落葉、水生藻類,甚至是蝸牛殼粘在一起,拼湊出一個奇形怪狀的巢穴。石蛾多棲息在池塘和水窪的附近,幼蟲也為水柄性,並不罕見:但是它們常常隱蔽在水底和植物叢中,而且整個身體被網筒式巢穴包闈起來,要想發現它們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石蛾的幼蟲要經過多次蛻皮才能發育為成蟲。每次蛻皮后它都會再築造一個更大的、箭筒式的新巢穴。如果運氣好的話,可以撿到幼蟲蛻皮后留下的空巢。
石蛾
身體分為頭,胸和腹3部分。頭部有口、觸角和眼。口器適於舐吸液體食物,通常大顎不發達,有舌。觸角長至極長(長度常大於展翅),分節。眼相對較小。胸具步行足,翅兩對。但飛行力弱且不穩定。大部分石蛾夜間飛行,又如蛾類一樣為光亮所吸引。日間飛行的種類常成群飛行。大部分以植物汁液和花蜜為食,但少數種為掠食型。
世界已知7000多種,我國有531種。毛翅目分2-3亞目40個科。重要的科有:
(1)長角石蛾科Leptoceridae
觸角很長,通常為前翅長的2-3倍,基節球形。下顎須長,雌雄都為5節。無單眼。前足和中足的距最多2個。
(2)沼石蛾科Limnophilidae
有單眼。下顎須雌蟲5節,雄蟲3節。前足脛節距最多1個,中足脛節距2-3個。
(3)石蛾科Phryganeidae
大型種類。下顎須雌蟲5節,雄蟲3-4節,有單眼。觸角稍粗。翅多不透明。前足脛節距2-3個,中足距4個。
石蛾[昆蟲]
在西弗吉尼亞的冬天,如果人們仔細察看水中的葉子,你會發現建築師在上面留下的痕迹,不過,這些小孔也意味著我們會很難找到它們。這片葉子現在已經變成了石蛾的家,石蛾幼蟲就是我們排名第五的建築專家,因為它們能用任何東西造房子。這些與眾不同的建築師都是素食者,所以它們需要找到一種方式來躲避可怕的食肉動物。它們會建造一個小房子以便把自己偽裝成河床的一部分。如果建築材料太大,它們就會用有力的雙顎把它快速切割成適當的形狀,然後,它們會用唾液當膠水,通過分泌一種絲狀的液體將各種建築材料粘合起來。石蛾會把這些東西,粘合成它們的活動房屋。作為一名偽裝大師建造的小房子,常常能騙過那些飢餓的捕食者。
稍作加工,石蛾的住所就會變成一種獨特的珠子,成為人類製作珍寶的最佳原材料。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會傷害到石蛾,我們飼養它們,一旦它們變成成蟲,就放了它們。因為無論再怎麼漂亮的房子,對石蛾的成蟲來說都已經變得毫無價值。要知道,離開水以後,成蟲滿腦子想的不是建房子、不是找吃的,而是去交配。一些石蛾只能活幾天時間,所以它們會迫不及待地尋找配偶。
成蟲小型到中型,外形似蛾類。口器咀嚼式,但沒有咀嚼功能。觸角長絲狀,一般長過前翅。前胸小,中胸發達。翅狹窄,翅面密布粗細不等的毛,后翅臀區發達。
本目的特徵可以總結為:石蛾似蛾毛翅目,四翅膜質細毛覆;口器咀嚼足生距;幼蟲水生築小屋。
石蛾,病名。系指乳蛾較為堅硬者。小兒多患此病。小兒形氣未充,臟腑柔弱,易為外邪所感,邪毒雖不盛,然常留滯咽喉,凝聚不散,腫而為蛾。《喉科秘旨》卷上認為:“此症因胎生本原不足所致。”症見喉核一側或兩側腫大,觸之石硬,微疼或不疼。感邪則喉核紅腫疼痛,身發寒熱等。參見乳蛾條。相當於慢性扁桃體炎。本病患者宜注意飲食衛生,冷暖適度,減少受邪機會,使正氣漸旺,以期病癒。若蛾大,常易發病,紅腫疼痛或伴有心慌、發熱、腰膝疼痛者,宜手術切除之,或用烙法烙之。參見乳蛾條。
石蛾 (Psychoglypha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