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衍

王思衍

王思衍,蒼山縣蘭陵鎮人。詩人,書法家。1898年中進士。官至刑部主事。

個人簡介


王思衍(1866—1938) 字仲蕃,號源亭、亦囂子。蒼山縣蘭陵鎮人。詩人,書
法家。20歲以詩名領沂州府“四才子”之首。

個人經歷


1898年中進士。官至刑部主事。1900
八國聯軍攻陷北京,他對慈禧太后放棄國都深為不滿,未隨“駕”西逃,憤歸故
鄉。事後朝廷徵召入京補寫被侵略軍搗毀的宮廷匾額,留任舊職。1910年因病歸鄉,
“種瓜初勞土,秧菊待編籬”,田園生活20餘年。1936年曾倡議修復已坍塌的惞河
大橋,並和友人王天乙等到臨沂賣字籌集修橋資金。他為人耿直,從不攀附權要。
當時駐防臨沂的第五旅旅長李森多次向他索取字畫,都遭拒絕。1938年日軍佔領
棗莊,因恥作亡國奴憤而自縊。

主要成就


王思衍書法博取米、王、顏、趙,篆刻宗秦璽漢印,皆博取眾家之長,融會創
新,自成一格。早期詩作多揭露社會矛盾,對人民疾苦寄以較深的同情。如在《金
錢會》中揭露官場的納賄買官稱:“但有金錢會,無憂頂戴賒。”《新錢法》則深
刻暴露了苛捐重稅所加給人民的痛苦:“結底未足秋課到,嗷嗷床頭無褲身。”后
期詩詞多傷時憂國之作。在八國聯軍侵佔北京之後寫的《燕南路》就描述了“到處
憑陵盡鬼狐,田家耒耜化鍪弧”的慘象和人民群眾“餱糧自裹仍北向,國恥同仇振
一呼”的報國熱情。1979年,在蒼山縣發現了他的詩集《亦囂詩存》下卷和《木石
居印存》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