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州府
山東省東南部景點
沂州府地處山東省東南沿海,附郭蘭山,領莒州(散州,含今莒南大部及五蓮部分)、蘭山縣(治所,含今臨沂市區大部以及蘭陵、臨沭部分)、郯城縣(含今蘭陵、臨沭部分)、費縣(含今平邑、臨沂西部)、沂水縣(含今沂源大部、沂南中東部)、蒙陰縣(含萊蕪、沂源部分)、日照縣(含今五蓮部分)。
1913年1月8日,北洋政府裁撤沂州府,各縣除日照縣划入膠東道外,其餘6縣划入岱南道。1918年,山東各道裁撤,縣直隸於省。1925年10月22日,新建琅琊道,轄區為沂州府全境,治所為臨沂縣(蘭山縣),即為道尹駐地。1928年,琅琊道撤銷,各縣直隸于山東省。1936年2月13日,置山東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沂州府圖文志1
沂州府圖文志2
1724年(雍正二年),升為山東省直隸州。
1734年(雍正十二年),升為沂州府,置附郭蘭山縣。同時,降莒州為散州,並以莒州及其原轄沂水、日照、蒙陰3縣來屬。共轄1州6縣1衛,即:莒州、蘭山(原為沂州直轄區域,1734年置縣,為沂州府附郭縣,治所在今臨沂城)、郯城、費縣、沂水、蒙陰、日照、安東衛。
沂州府設行政長官知府1人,為正印官,掌一府政令,官秩從四品。除知府外,沂州府尚設如下職官:
沂郯海贛通判1人(駐大興),為正六品,專管河務;
鹽捕水利通判1人,為正六品,分管稽查鹽務、水利等事務;
經歷1人,為正八品,掌本府收發文書;
教授1人,為正七品,該職系學官,管理府學事務。
知府的辦事機構稱知府衙門,沂州府知府衙門由府堂和經歷司等組成。府堂是知府衙門內一個綜合性的辦事機構,直接為知府服務,內置典吏若干人,按吏、戶、禮、兵、刑、工六房辦事;經歷司是知府衙門內掌管出納文移諸事的機構。
除上述知府衙門內的辦事機構外,還設有下列所屬機構:
一是陰陽學,設正科1人,品秩未入流,是府的陰陽官,兼轄星學。
二是醫學,設正科1人,品秩未入流,是府屬的醫官。
三是僧綱司,設都綱1人,秩從九品;副都綱1人,品秩未入流,是府內管理僧人的官員。
四是道紀司,設都紀1人,秩從九品;副都紀1人,品秩未入流,是府內管理道士的官員。
以上機構各設典吏若干人,攢典1人。
各州、縣設知州、知縣執掌一州、一縣之政。
姓名 | 籍貫 | 任職時間 | 備註 |
熊遇泰 | 江西新建 | 清道光九年十二月 | 進士 |
陳晉恩 | 江西新城 | 清道光二十一年九月 | 附監 |
花詠春 | 貴州貴築 | 清道光二十七年八月 | 進士 |
恩錫 | 滿州正黃旗 | 清道光二十九年四月 | 蔭生 |
西拉那 | 滿州正白旗 | 清道光三十年四月 | |
李維醇 | 順天大興 | 清咸豐二年十一月 | 進士 |
孫家良 | 安徽壽州 | 清咸豐四年八月 | 進士 |
葛之鏞 | 湖南善化 | 清咸豐六年正月 | 舉人 |
成善 | 滿洲正白旗 | 清咸豐六年七月 | 舉人 |
文彬 | 滿洲正白旗 | 清同治元年四月 | 進士 |
長賡 | 漢軍正黃旗 | 清同治四年十月 | 舉人 |
豫山 | 滿洲正黃旗 | 清同治七年六月 | 監生 |
崧駿 | 滿洲鑲藍旗 | 清同治十年八月 | 監生 |
黃大鶴 | 陝西大荔 | 清光緒元年六月 | 進士 |
錫恩 | 滿洲正白旗 | 清光緒三年七月 | |
錫良 | 蒙古鑲藍旗 | 蒙古鑲藍旗 | 進士 |
丁立均 | 江蘇丹徒 | 清光緒二十二年四月 | 進士 |
定成 | 滿洲正黃旗 | 清光緒二十四年三月 | 進士 |
胡建樞 | 安徽鳳陽 | 清光緒二十六年二月 | 舉人 |
宋夢槐 | 山西平遙 | 清光緒三十年 | 舉人 |
武玉潤 | 河南祥符 | 清光緒三十一年 | 進士 |
李於鍇 | 甘肅武威 | 清光緒三十二年二月 | 進士 |
王鴻陸 | 直隸臨榆 | 民國元年十二月 |
註:王鴻陸所任為沂州府知事,民國2年裁府後任蘭山縣知事。
1913年1月8日,北洋政府公布《劃一現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廳組織令》、《劃一現行各道地方行政官廳組織令》和《劃一現行各縣地方行政官廳組織令》廢除了沂州府建制。其原轄各縣除日照縣划入膠東道外,其餘6縣均划入岱南道(1914年6月3日,岱南道改稱為濟寧道),各縣行政長官一律改稱為縣知事。
1925年10月22日,山東督辦兼省長張宗昌下令新建琅琊道,轄區即沂州府舊治全境,治所為臨沂縣。道尹駐臨沂縣。轄臨沂、日照、郯城、莒縣、沂水、費縣、蒙陰等7縣。道公署設道尹1人,內部機構設第一、二、三科,各科設科長1人,3個科共設科員10人。
1928年,琅琊道撤銷。各縣直隸于山東省。
1936年2月13日,置山東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