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虎作倀

漢語成語

為虎作倀,拼音為wèi hǔ zuò chāng,漢語成語,意思是舊時迷信,認為被老虎咬死的人,他的鬼魂又幫助老虎傷人,稱為倀鬼。出處《太平廣記》四三零卷引唐·裴鉶:“此是倀鬼,被虎所食之人也,為虎前呵道耳。”

成語解釋


倀:倀鬼。舊時迷信,認為被老虎咬死的人,他的鬼魂又幫助老虎傷人,稱為倀鬼。比喻幫助惡人作惡,幫壞人幹壞事,幫凶。

成語出處


《太平廣記》四三零卷引唐·裴鉶:“此是倀鬼,被虎所食之人也,為虎前呵道耳。”

成語辨析


【近義詞】為虎添翼、助紂為虐
【反義詞】為民除害、除暴安良
【“為虎作倀”常錯誤寫為“為虎作悵”,應注意。】

成語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示例
鄒韜奮《我們的燈塔》:“但同時不要忘卻為虎作倀的封建殘餘的勢力。”
孫中山《革命原起》:“有保皇黨發生,為虎作倀,其反對革命,反對共和。”

成語故事


相傳虎嚙人死,死者不敢他適,輒隸事虎。名為倀鬼。倀為虎前導,途遇暗機伏陷,則遷道往。人遇虎,衣帶自解,皆倀所為。虎食人倀而後食之。

故事一

相傳唐穆宗長慶年間(八二一—八二四),有個處士馬拯,喜歡登山涉水,四處遊覽。有一年,他來到湖南,聽說衡山祝融峰上住著一位道行高深的伏虎長老,就決定前去拜訪他。
這是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蔚藍色的天空中飄著幾朵輕雲。馬拯站在衡山腳下,遙望祝融峰上林木繁茂,景色十分迷人,於是,他就帶著一名隨身的童僕,順著山間的石路,興緻勃勃地向峰頂攀登。
老和尚看見馬拯和他的僕人後,馬上滿臉堆笑地把他們請進僧房,對馬拯說:“施主今天就在這裡用飯吧。不過老僧廚下的鹽和乳酪已經用完,能不能請您的僕人下山去買一些回來?”
忽然,他看見山下又上來了一位隱士模樣的人。那人走到跟前,對馬拯躬身施禮,馬拯立即還了一禮,並問了他的姓名,知道他叫馬沼,也是慕名前來登山遊覽的。馬拯高興地把他請到佛殿上坐下,然後促膝起來。
為虎作倀
為虎作倀
兩人談了片刻,馬沼忽然對馬拯說:“我剛才從山下上來,半路上看見有隻猛虎在吃人。不知道那人是誰。”馬拯吃了一驚,立即詢問死者的容貌和衣著,馬沼詳細地告訴了他。馬拯驚呼道:“啊呀,那是我的童僕啊!”
老和尚走上前來,對馬拯說:“施主,您的僕人還沒有回來嗎?”馬拯指著馬沼說:“這位相公從山下上來,說我的僕人已經被老虎吃掉了。”老和尚一聽,立即發怒說:“我這山上根本就沒有虎,你不要相信這種胡說八道!”
東方剛剛發白,他們就去對老和尚說:“長老,我們聽見後院的井裡有一種奇怪的聲音。”老和尚跟著走到井邊低頭看時,冷不防被馬拯推下井去。一落水,他就變成了老虎,馬拯和馬沼搬來幾塊大石,把它砸死了。
兩人不敢再留在寺里,出門后就尋路向下山走去,誰知還沒走到半山就迷了路。他們在松樹林里轉來轉去,一直轉到黃昏時分,忽然遇見一個獵人在安放窩弓(用機關發射的弓箭),路旁的樹上搭著一間可以住人的窩棚。
獵人張好窩弓,對兩人說:“天這麼晚了,你們準備到哪裡去?這兒雖然離山下不遠,但是老虎很多,非常危險。你們何不跟我上窩棚里去住一夜再走?”兩人連忙道謝,跟著獵人攀上樹,住進了窩棚。
到了深夜,馬拯從睡夢中驚醒過來,忽聽樹下人聲嘈雜,就借著月光朝下看去。只見山路上走來了好幾十個人,其中有和尚、道士以及男人、女人,他們唱著跳著,大聲吆喝,漸漸走到窩弓旁。
突然,有人發現了那張窩弓,暴跳如雷說:“白天有兩個強盜殺了老和尚,我們正要追捕,現在竟又有人張弓暗算我們的將軍!”說罷就去卸下弓上的弩箭,然後前呼後擁地走過去了。
馬拯立即叫醒獵人和馬沼,把聽到的話告訴了他們。獵人說:“那些都是倀鬼,是被老虎吃掉的人,可是死後還要去給老虎開道。”馬拯說:“那麼他們所說的將軍一定也是老虎,可能就要來了,你快下再去把窩弓張起來吧!”
獵人馬上下去重新張好窩弓。剛剛返身登上窩棚,就聽得一聲狂吼,從山下躥來一隻吊睛白額猛虎。它的前腳正好觸到窩弓的機關,那支箭就直飛而出,射進了它的心窩。只見它狂跳怒吼了幾下,就倒在地上死去了。
這時,倀鬼們聽到聲響,紛紛跑回來伏在死虎號啕大哭,傷心地說:“是誰又把我們的將軍殺死了!”馬拯聽了,不由怒罵道:“你們這些倀鬼,死在老虎手裡,還要為它痛哭,難道做了鬼還不開竅?”
這個傳說,最早記載在唐代裴鉶所寫的《傳奇》里。它的內容雖然荒誕不經,帶有迷信的色彩,但它對於那些“為虎作倀”的人所作的描寫和諷刺,卻有著一定的意義。“為虎作倀”這個成語,就是由此概括而來的。

例句


土豪劣紳的狗腿子為虎作倀,欺壓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