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出雲的結果 展開

出雲

舊日本帝國海軍聯合艦隊巡洋艦

出雲號”(日徠本語:いずも)是一艘排水量近萬噸的裝甲巡洋艦,屬於出雲級裝甲巡洋艦(日本語:いずもがたそうこうじゅんようかん)中的首型艦,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建造,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日俄戰爭(日本語:日露戦爭,日文假名:にちろせんそう),並擔任過天皇的座艦。

簡介


出雲號巡洋艦徠長121.92米,寬20.93米,吃水7.37米,主機功率14500馬力,航速20.75節,編製672人。裝備203毫米炮4門,152毫米炮14 門,12磅速射炮12門,2.5磅速射炮8門,450毫米魚雷發射管4具。日本在甲午戰爭勝利后從清朝政府手中獲得了巨額賠款,為了善用這些資源,1896年日本政府計劃新一波武力強化計劃,海軍的強化方案稱為六六艦隊(戰艦6艘、裝甲巡洋艦6艘),出雲號巡洋艦便是利用這筆款項向英國訂製的裝甲巡洋艦。出雲號於1898年開工,1900年返國服役,首任艦長為伊地知季珍(日本語: いじち すえたか)大佐:1903年9月26日 - 1905年12月12日。在日俄戰爭期間成為日本帝國海軍的作戰主力。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概念與戰力皆屬老舊的出雲號納入二線部隊,1921年9月1日變更為一等海防艦,在改裝中拆除了舊式的燃煤鍋爐,換裝了6座燃油鍋爐。由於其大噸位與重火力因此成為二線部隊的旗艦,並增設水上飛機操作功能的改裝。
停泊在黃浦江的第三艦隊旗艦“出雲號”
停泊在黃浦江的第三艦隊旗艦“出雲號”
出雲號巡洋艦在1921——1931年間,連續6次擔任遠洋航海訓練艦,1932年一二八事變(日方稱“第一次上海事變”)爆發,出雲號奉命停泊在上海江面,成為第一外遣艦隊旗艦,並多次遭受中華民國各軍種水雷、飛機和魚雷艇的猛烈攻擊雖被重創而不沉因此聞名,後繼續擔任中國方面艦隊旗艦直至1943年。
1943年底從中國返回國內,此後作為海軍院校的練習艦使用。1945年春,該艦在吳海軍工廠加裝大量防空武器,截短前後桅作為訓練艦,航速下降到16節。 1945年7月24日在美軍的吳港轟炸遭到3枚炸彈擊中,翻覆沉沒。
戰後,出雲號被就地解體,艦身材料送去回爐(當時的廢棄艦艇已經被轉交給大藏省),用於戰後重建。

基本信息


艦級出雲級裝甲巡洋艦(1號艦)
製造廠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
動工1898年5月12日
下水1899年9月19日
服役1900年9月25日
結局1945年7月24日被擊沉
除籍1945年11月20日
技術數據
基準排水量9750噸
滿載排水量9906噸
全長132.28米
全寬20.94米
吃水7.37米
動力2台直立式四氣筒三段鼓脹式蒸汽機,24座燃煤鍋爐
功率14500匹
最高速度20.75節
續航距離7,500浬(10節)
乘員648人
武器裝備
2座雙連裝阿姆斯特朗式203毫米45倍徑炮
14座單裝阿姆斯特朗式152毫米40倍徑速射炮
12座阿姆斯特朗式76毫米40倍徑速射炮
8座單裝47毫米哈乞開斯速射炮
四座水下457毫米魚雷
裝甲
舷側175毫米
甲板67毫米
主炮防盾152毫米
艦橋381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