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張曉風的結果 展開
- 台灣著名散文家
-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館員
- 台灣陽明醫學院教授
張曉風
台灣著名散文家
張曉風,1941年出生於浙江金華,祖籍江蘇銅山,是中國台灣著名散文家。畢業於台灣東吳大學,並曾執教於該大學及香港浸會學院,現任台灣陽明醫學院教授。
成名作《地毯的那一端》抒寫婚前的喜悅,情感細膩動人,代表作《地毯的那一端》《愁鄉石》《初雪》。
張曉風是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得主,曾經榮獲十大傑出女青年。
張曉風8歲隨母親一起赴中國台灣
曾先後就讀於北一女中和屏東女中,最後畢業於東吳大學
曾任教東吳大學和香港浸會學院。
陽明大學創校以後就來此校任教,一直擔任該校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至2006年退休。
小說、散文及戲劇的著作有三、四十種,並曾一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灣十大散文家選集》。
中新網8月27日電不談文學、不談寫作,台灣散文作家張曉風在美國舊金山灣區演講,第一次公開分享她過去二十個月來對抗大腸癌的心路歷程。她說,生病就要勇敢面對,好比走驚險的山路“父子不相救崖”,沒有人可以幫忙生病或代替死亡。
張曉風
二零零五年十月醫生宣判張曉風罹患大腸癌第二期。那時她還在陽明大學任教,助理代為擬信推辭所有的活動,助理寫著“老師微恙,不能答應演講”。她反而交代說:“就跟大家說我生大腸癌的病,不必美化或有忌諱。”
經過開刀手術和半年的化療之後,她控制住了病情。
《白手帕》 | 《紅手帕》 |
《梅蘭竹菊》 | 《潘渡娜》 |
《哭牆》 | 《曉風小說集》 |
《到山中去》 | 《釀酒的理由》 |
《地毯的那一端》 | 《魔季》 |
《林木篇》 | 《我喜歡》 |
《一缽金》 | 《我有》 |
《愁鄉石》 | 《初雪》 |
《初綻的詩篇》 | 《劫后》 |
《癲者》 | 《雨之調》 |
《詠物篇》 | 《春俎》 |
《生活賦》 | 《念你們的名字》 |
《音樂教室》 | 《我不知道怎樣回答》 |
《種種有情》 | 《母親的羽衣》 |
《許士林的獨白》 | 《遇》 |
《問石》 | 《緣豆兒》 |
《西湖十景》 | 《遇見》 |
《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 | 《第一個月盈之夜》 |
《一個女人的愛情觀》 | 《一句好話》 |
《春日二則》 | 《林中雜想》 |
《只因為年輕啊》 | 《星約》 |
《玉想》 | 《錯誤》 |
《不知道他回去了沒有》 | 《傳說中的寶石》 |
《人生的什麼和什麼》 | 《生命,以什麼單位計量》 |
《我知道你是誰》 | 《我有一個夢》 |
《我想走進那則笑話里去》 | 《你我間的心情,哪能那麼容易說得清道得明》 |
《你真好,你就像我少年伊辰》 | 《東鄰的竹和西鄰的壁》 |
《六橋》 | 《常玉,和他的小土缽》 |
《我有一根祈雨棍》 | 《一雙小鞋》 |
《一隻玉羊》 | 《一番》 |
《一山曇花》 | 《你的側影好美》 |
《行道樹》 | 《有些人》 |
《石縫間的生命》 | 《鞦韆上的女子》 |
《秋天秋天》 | 《別人的同學會》 |
《青蚨》 | 《我恨我不能如此抱怨》 |
《都是竹子害的》 | 《做蝦當做大龍蝦》 |
《做花當做玫瑰花》 | 《美國總統出缺記》 |
《別名別名》 | 《說“看女人”》 |
《笨婦難為無米之炊》 | 《九十八秒的謊言》 |
《咱們小人物要多多說話》 | 《關於爸爸這種行業的考核制度》 |
《可叵派官令》 | 《可叵的娛樂》 |
《可叵語錄》 | 《哲學狀的男人》 |
《我知道你是誰》 | 《步下紅地毯之後》 |
《春之懷古》 | 《不知有花》 |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
《畫愛》 | 《第五牆》 |
《武陵人》 | 《和氏璧》 |
《第三害》 | 《自烹》 |
《曉風戲劇集》 |
《九十年散文選》 | 《三弦》 |
《大地之歌》 | 《小說教室》 |
《張曉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 | 《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台灣一九八九~二○○三·散文卷》 |
《心繫》 | 《文學選粹》 |
《他?她?》 | 《玉想》 |
《再生緣》 | 《地毯的那一端》 |
《如果你有一首歌》 | 《安全感》 |
《有情人》 | 《有情天地》 |
《血笛》 | 《你的側影好美》 |
《你還沒有愛過》 | 《我在》 |
《我知道你是誰》 | 《步下紅毯之後》 |
《武陵人》 | 《花之筆記》 |
《非非集》 | 《幽默五十三號》 |
《星星都已經到齊了》 | 《哲思小品》 |
《哭牆》 | 《桑科有話要說》 |
《祖母的寶盆》 | 《動物園中的祈禱室》 |
《問題小說》 | 《張曉風精選集》 |
《從你美麗的流域》 | 《第一篇詩》 |
《第五牆》 | 《畫愛》 |
《這杯咖啡的溫度剛好》 | 《通菜與通婚》 |
《給你瑩瑩》 | 《鄉音千里》 |
《黑紗》 | 《愛在深秋》 |
《愁鄉石》 | 《舅媽只會說一句話》 |
《詩詩、晴晴與我》 | 《與愛同行》 |
《蜜蜜》 | 《曉風小說集》 |
《張曉風自選》 | 《張曉風經典作品》 |
張曉風
張曉風的散文藝術創作歷程,又大體上可劃分為三個前後銜接的段落。
第一個段落以她於1966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為標誌,她以一個聰穎純情少女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是一條清澈澄碧、纖塵不染的潺潺溪流。
第二個段落,猶如小溪奔向了風雲激蕩、愛恨交織、濁浪排空的湖泊,以散文集《愁鄉石》(1977)、《步下紅毯之後》(1979)至《你還沒有愛過》(1981)為標誌,可視為由第一個段落到第二個段落的過渡和完成。第二段落的時間幅度較長,《再生緣》(1982)也可視為是這一段落的延伸,至《我在》(1984)、《從你美麗的流域》(1988)、《玉想》(1990),廊廡漸趨廓大,猶如從湖泊遞變為壯闊浩渺的大海。我們姑且在這裡作一個假定,如果張曉風的散文創作在第二個段落就打住了,她雖然仍是中國現代散文史上優秀的女作家之一,是一位從一般女作家狹隘局促的閨秀天地里突破出來的闖將,但終究還不是一位擁有很大原創性光榮席位的散文大家。
1981年,當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還沒有愛過》出版時,余光中先生為該書作序,稱她為“亦秀亦豪”“腕挾風雷”的“淋漓健筆”。
張曉風散文藝術的原創性在第二段落,更在自《我在》為起點迄今的第三段落。惟有這第三段落,才宣告了一位以生命和創意的生成,以生存本體論的詩性闡釋為其宗旨的散文大家的誕生和完成。
生命和生存本體論的詩性闡釋,是這位女作家奉獻給中國現代散文史的最大功績。她走上這一條生命和生存本體論的詩性闡釋道路,有一個從並不全然自覺到完全自覺,從不盡完。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作品 | 獲獎結果 |
1969年 | 李聖質先生夫人劇本獎 | 《畫》 | 首獎 |
1971年 | 新聞局金鼎獎 | 《第五牆》 | 劇本獎 |
台灣地區“當代十大散文家”之一 | 獲獎 | ||
中山文藝獎 | 獲獎 | ||
國家文藝獎 | 獲獎 | ||
吳三連文藝獎 | 獲獎 | ||
中國時報文學獎 | 獲獎 | ||
聯合報文學獎 | 獲獎 | ||
十大傑出女青年 | 獲獎 |
余光中:柔宛中帶剛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