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土,讀音為jiāo tǔ,漢語詞語,意思是指烈火燒焦的土地。指建築物、莊稼等毀於炮火之後的景象。作賓語,定語;出自《阿房宮賦》。
[burned earth by raging flamves] 烈火燒焦的土。
指烈火燒焦的土地。形容建築物、莊稼等因戰亂而遭到徹底破壞的景象。
唐·杜牧《阿房宮賦》:“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金·元好問《壽陽縣學記》:“中夏版盪,民居、
官寺,毀為焦土。”
《
三國演義》第六回:“南北兩宮,火焰相接;長樂宮庭,盡為焦土。”
魯迅《集外集拾遺·詩》:“忽憶情親焦土下,佯看羅襪掩啼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