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創成
解放軍炮兵原司令員
邱創成(1912—1982)中共七大正式代表,中共第九屆中央委員、解放軍炮兵原司令員,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連長、第五軍團團政委、第三軍團供給部政委。參加了攻打長沙、中央蘇區反“圍剿”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總特務團、炮兵團政委,延安炮兵學校政委。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炮兵學校政委、炮兵司令部政委,第四野戰軍炮兵政委。參加了遼瀋、平津等戰役。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炮兵政委。建國后,任炮兵副司令員兼副政委。后歷任炮兵司令員、第五機械工業部部長、總後勤部副部長。
邱創成
1927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8年春參加平江撲城鬥爭,參加平瀏游擊隊。9月編入紅五軍,任通信員、司號員、班長。
1930年先後任紅五軍第一師第一團連長、連政治委員。
1931年12月任紅五軍團第十五軍連政治指導員。
1932年3月至8月任紅十五軍第四十五師第一三四團政治委員。8月起任紅一軍團第三十一師第九十二團政治委員。同年冬任黎川獨立團政治委員,貴溪縣挺進游擊隊政治委員。
1933年3月入中國工農紅軍學校學習。6月至12月任紅三軍團第五師第十五團政治委員。同年12月至1934年10月任紅三軍團供給部政治委員。參加創建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和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參加中央紅軍長征。
1934年10月至1935年7月任紅三軍團後方部政治委員。
1935年7月任中國工農紅軍大學騎兵科政治委員。10月長徵到達陝北,同年11月至1936年1月任紅一軍團第四師供給部部長兼政治委員。參加東征、西征戰役。
1936年至1937年任紅一方面軍特務團政治委員。抗日戰爭時期。
1938年1月任八路軍前方總部炮兵團政治委員。
1942年6月起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炮兵團團長兼政治委員。
1944年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直屬炮兵團團長。
1945年4月至6月作為晉冀魯豫代表團成員出席中共七大。8月初任軍委炮兵學校政治委員。9月率延安炮校挺進東北。同年11月至1946年1月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炮兵學校政治委員。
1946年1月至1947年12月任東北民主聯軍炮兵學校政治委員。
1946年3月至6月兼任中共牡丹江市委書記。10月任東北民主聯軍炮兵司令部政治委員。
1948年1月至12月任東北野戰軍炮兵司令部政治委員。8月後兼任炮兵縱隊政治委員。同年12月至1949年3月任東北野戰軍特種兵司令部副政治委員。
1949年3月至9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特種兵司令部副政治委員。參加東北解放戰爭,為創建和發展人民軍隊炮兵,培養炮兵幹部,做了大量工作。
1949年10月至1950年5月任中南軍區特種兵司令部副政治委員。
1950年5月至1951年1月任中南軍區炮兵司令部政治委員、黨委副書記。
1950年10月至12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志願軍炮兵政治委員。
1951年3月至1957年2月任炮兵副政治委員兼幹部部部長(至1956年2月)。
1951年5月至10月任炮兵黨委委員,同年10月至1959年12月任黨委副書記。
1951年12月至1954年任中央軍委直屬隊總黨委委員。
1952年8月至1957年2月任炮兵副司令員,
1957年2月至1959年10月任炮兵政治委員。
1959年3月入高等軍事學院學習兼基本系第一期第一班班主任。同年10月至1963年9月任炮兵司令員。
1959年12月至1963年11月任黨委書記。
1963年9月至1967年5月任國務院第五機械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
1970年7月至1975年1月任第五機械工業部革命委員會主任。
1970年12月至1976年2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二、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第九屆中央委員。
1982年2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八路軍總部特務團最早前身——“中國工家紅軍總指揮部特務團”,是紅軍北上抗日,進入陝北根據地,取得直羅鎮戰鬥勝利后,為適應革命形勢發展需要,加強警衛工作,更好地保衛黨中央和紅軍總部,根據中央軍委關於擴建警衛部隊的決定,於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下旬,在陝西省延長縣正式成立的。團轄三個步兵連,一個炮兵連和一個工兵排,無營部。以軍委警衛營一連,軍委教導連(長征歸來的幹部組造)和十五軍團青年連,依次編為一、二、三連,總部炮兵連(紅一、三軍團炮兵營長征后縮編而成)和工兵排編為團的炮兵連、工兵排。團機關有參謀、軍需員、通訊員數人。全團共600餘人。團成立時,在延長縣城召開了大會,宣布了幹部任職名單,總部授於團旗一面。首任政委邱創成。特務團成立后,除炮兵連在瓦窯堡單獨執行任務外,其主要任務是警衛毛主席和紅軍總指揮部。
賀龍等和邱創成在一起
一九三六年一月二十六日,毛主席率領紅軍東渡黃河,抗日討逆,舉行東征。特務團跟隨總部參加了東征。紅軍東征的消息傳到瓦窯堡紅軍醫院后,傷病痊癒的紅軍幹部、戰士,積極要參加東征戰鬥。即奉命臨時編為一方面軍歸隊的獨立團,組成三個連,由同時出院的紅一軍團一師三團團長曾保堂和總支書記嚴雄同志帶領東進,尋找紅軍主力。途中,又擴充了三個新兵連,全團共七百餘人。一九三六年三月,獨立團到達康城鎮總部駐地。一九三六年四月,奉總部命令,總部特務團與獨立團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前敵總指揮部特務團”,編有四個步兵連(獨立團的一、二連為一、二連,特務團的一、二連為三、四連),一個特務連,一個炮兵連,一個衛生連隊,及通報、騎兵、偵察三個獨立排。團機關設參謀處、政治處、供給處。全團共一千餘人。團長曾保堂,政委邱創成,參謀長郭斌,總書記嚴雄。團的主要任務警衛毛主席和紅軍前敵總指揮部。其中三連專門在總部擔任內衛,為總部站崗放哨。五月,特務團隨總部回師西渡,進行西征。
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變后,為執行黨的抗日統一戰線政策,援助主張抗日的友軍,團隨總部由“三邊”地區開往陝西省涇陽縣雲陽鎮,擔任西方向的警戒。一九三七年二月,團於雲陽鎮擴編,補入部分總部機關精簡、傷愈出院人員和擴紅新兵,擴編為三個營,每營三個連。其中,一連編為七連,四連編為五連,二、三連和炮兵連、特務連編製未變。新組建一、四、六、八、九連。團直有特務連長(騎兵排、偵察排編入)、通過連長(排擴編)、炮兵連由瓦窯堡歸建,團機關設參謀處、政冶處、供給處、衛生隊。此時,團長曾保堂調紅大學習,由紅六團團長朱水秋接任團長。團的任務是:一營擔任總部內衛,二、三營和團直擔任總部外部警衛。五月初,團奉命以一、二連為基礎,抽調各連骨幹,組創第四營,由一營營長謝周儀、總支書記嚴雄帶領至延安(該營至延安后,九月脫離團的序列,隸屬中央警衛團,即現八三四一部隊前身)。第四營調走後,軍委警衛營由組織股長肖光明帶領補入我團。該營到達后,即打亂建制,充實各營、連。五月下旬,團雲陽鎮補入部分新兵,為三四制,原七連編為一連,原六連編為三連,原三連編為六連,原四、五、八、九連,團直特務連,炮兵連,通訊連及團參、政、供、衛機關和機槍連,全團近三千人。團長朱水秋,政委邱創成,參謀長劉興隆,政治處主任肖文玖,供給處主任況開田。全團部隊人數多,政冶素質高,武器裝備好,基中二營共產黨員佔百分之八十以上。此時由二營擔任總部內衛,六連為總部站崗。
1938年,經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批准,我軍歷史上的第一個正規炮兵團—— 八路軍總部炮兵團在山西臨汾劉村鎮和卧口村之間的大廟內宣告成立,朝鮮人武亭為炮兵團團長,邱創成為炮兵團政治委員。
延安炮校的籌建是在延安炮兵團基礎上籌建的。1944年11月,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員賀龍和副司令員徐向前代表中央軍委同郭化若談話,要他擔任延安炮兵學校校長。此間,也找到在延安軍事學院首任炮兵教員的鄭新潮,讓他輔助郭化若繼續籌建炮校教學技術工作。
1945年3月15日,延安炮兵學校在南泥灣陶寶峪開課,因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正在舉行,到了8月1日才舉辦延安炮兵學校的開學典禮儀式,典禮上,朱德、葉劍英、肖勁光等首長出席並講了話。校長:郭化若(后朱瑞):政治委員:邱創成;副校長:匡裕民;教育長:李蔭南;政治部主任:劉登瀛;訓練部長張志毅,
專職炮兵技術教員:鄭新潮(八路軍炮兵技術專家)、沈毅、林千、吳X(朝鮮人)、李偉、殷鴻、助理:邵清廉(女)等幾十名教員。主要講述:射擊技術、戰術運用、火炮操作、偵察指揮、軍馬馬術訓練等。雖然邱創成任炮校政委,但他經常聽取鄭新潮等的講課,並認真學習炮兵技術。
1945年3月15日,延安炮兵學校正式開課,人民軍隊的第一所炮兵專業學校在南泥灣宣布誕生。賀龍也聽取了炮兵學校校長郭化若關於組建工作彙報,他說:炮兵學校組建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凝聚著郭化若的心血,也體現著最早籌建人鄭新潮、沈毅等炮兵專職教員和炮兵團同志以及邱創成等炮兵初始者默默無私奉獻,體現了集體團結的力量。
第一期炮兵畢業證是中華民國1934年(1945年)9月發的,畢業證上簽名有:朱瑞、邱創成,匡裕民、劉登瀛、李蔭南的印鑒1946年8月,東北民主聯軍(第四野戰軍的前身)為加強以炮兵為重點的特種兵建設,下達第四號命令,決定在牡丹江建立軍馬場。東北民主聯軍炮兵司令員兼東北軍區炮校(由延安炮校轉變而來)校長朱瑞在哈爾濱接見鄭新潮時說:馬與炮不可分割,縱覽中外炮兵發展史,軍馬是不可缺的部分。由於戰爭形勢的緊迫,讓鄭新潮準備從事軍馬工作。當時,由於日軍投降后在牡丹江沿線丟棄了大量的重型火炮武器,我軍接收后缺乏馬匹無法運出來等諸因素。1947年2月炮兵黨委決定,由炮校鄭新潮等創建牡丹江軍馬場(現中牧集團牡丹江軍馬場),該軍馬場隸屬於東北軍區炮校,任命鄭新潮為場長。此後,炮校的鄭新潮、邵清廉與幾個傷殘戰士在牡丹江謝家溝日本兵營的廢墟上開始建立全軍第一個軍馬場。日軍在牡丹江畔丟棄的廢舊炮,運到馬場院子里,由炮兵專家鄭新潮負責改裝和修理。其間,邱創成任牡丹江市委書記,鄭新潮多次找到邱創成,經他批准給予修炮和軍馬場大力的人員和物資支持和鼎助。修好的炮在解放戰爭中發揮了作用,幾年後,依託牡丹江軍馬場在全國擴建了扎蘭屯、山丹、扎蘭屯等我軍的十三個軍馬場,規劃紅山等一批軍馬場,全軍形成了初具規模的軍馬事業。十幾萬匹軍馬在解放戰爭和朝鮮戰場上都發揮了作用。鄭新潮在向軍委彙報時說:這些都與邱創成給與的支持是分不開的。鄭新潮與邱創成在抗日戰爭的延安至解放戰爭期間,兩人一直相伴,親密無間,在炮兵發展戰線上凝結了深摯的友誼,1979年鄭新潮在香山發現曹雪芹故居遺跡並與邱創成切磋,還共同回憶了在延安創建炮校生活和建設軍馬事業。留下了真摯深厚情感和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