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清廉
邵清廉
邵清廉,女,(1914.10—2004.8),享年91歲。她的一生分兩大部分:一是 戰爭年代,延安抗戰女幹部、解放軍軍馬事業和軍馬場創始人之一,作出了愛國奉獻;二是 和平年代,不索取,廉潔一生,體現了真善美的一生。
邵清廉在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參加籌建延安炮校、宣化炮校、東北自治軍炮校、東北民主聯軍炮校、朱瑞炮校等五個炮校,1947年創建牡丹江軍馬場。(軍中史稱:軍馬女將)
邵清廉,祖籍系金遼滿人,祖爺是清代鑲黃旗御醫,因誤診在眾臣的勸護下未斬,被貶為藍旗,卸甲歸田。邵清廉1914年10月生於遼寧新民(1914年區劃遼法庫縣)藍旗堡,自幼敏學,念道德經,性格直爽,開明豁達,屬書香門第,大家閨秀,賦詩吟句、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父邵萬生,持祖傳秘方,救死扶傷,醫術精湛,馳名遐邇,設邵公館,母邵菅氏。
邵清廉在父親的包辦下,於1932年2月與鄭新潮在瀋陽結婚。邵清廉從丈夫那裡接受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的思想,並於1936年與丈夫隨流亡儒生湧入北平在輔仁學院讀書,學習道德經。在邵清廉的身上:一方面,有著中國封建孔孟之道的道德品質,另一方面,也有西方基督教的道德約俗。中西雙重道德的約誠為邵清廉的優良品質奠定了基礎。她與丈夫的愛情與品德的交織構成了她人生的價值。
邵清廉1936年在北平
1935年2月與鄭新潮珠聯璧合。受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思潮的影響,918事變后,於1936年與丈夫隨流亡儒生湧入北平在輔仁學校讀書,納新文化、新思維。后因身孕和戰亂回歸家園。1937年盧溝橋事變,鄭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炮科,涌動抗日愛國的黃埔學潮,面見校長蔣介石,強諫未果。不甘平庸,畢業后奔赴延安,受到毛澤東和朱德接見與座談,倍愛炮兵軍事人才,令其籌建抗大延安炮兵學校,任八路軍首席炮兵教官。丈夫的遠大愛國志向,直接帶動了邵清廉的嚮往,點燃了她心中隨夫立志的願望。
跨越一條條封鎖線
抗戰時期延安
延安女子大學
邵清廉從1941年至1959年戎馬軍旅生涯,1942年初她進入延安先在“中國女子大學”八路軍婦女學校學習。保安處首長讓邵協助李貞工作,並協理她的生活,李貞時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組織部組織科科長,後任晉綏軍區政治部秘書長。邵在延安寶塔下聆聽李貞、張琴秋等講黨課。長子鄭雲燕在延安寶塔小學,次子鄭澤延在延安保育院。丈夫鄭新潮在延安抗大籌建延安炮兵學校。
隨延安炮校到宣化至東北途中
軍旅生涯
1947年抵達牡丹江,東北戰場炮火正酣,炮兵前線告急缺馬!,此時,邵清廉接到軍委炮兵副司令賈濤指令:立即在牡丹江籌建軍馬場!邵清廉帶著幾名傷殘戰士,在荒野的土地上(只有幾間破舊土房)開始創建我軍第一個軍馬場--牡丹江軍馬場。此後,又建立了肇東軍馬場、扎蘭屯軍馬場等。此後,軍馬場提供的數萬匹軍馬無論在解放戰爭還是朝鮮戰爭中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軍馬事業和軍馬場的創建載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戰史。
1947年初牡丹江軍馬場邵清廉(女)
邵清廉對軍馬情深
1952年前後,邵清廉在軍委炮兵司令部、軍委馬政局工作,上級派她與馬政局顧問載濤一同去瀋陽,為新民縣捐贈運送優質品種良馬16匹。並參加了捐送交接儀式。瀋陽軍區接待了軍委炮兵司令部馬政局邵清廉、載濤等一行的捐贈活動。
軍中史稱邵清廉:軍馬女將
邵清廉
邵清廉和兩個女兒在北京
邵清廉的複員證
邵清廉文革中從北京首都遷至冀順德府。現邢台市南大郭鄉,村北,築南郭草堂,丈夫詠文天祥,自己吟昭君出塞。久久仰望天空的大雁,牽動懷念故鄉的思緒。
邵清廉在南大郭過著清貧日子
文革後期丈夫找胡耀邦申訴,平反后恢復軍籍,留任地方,但仍清廉清貧。好景不長,丈夫於1985年秋去世,邵斷了依靠丈夫的工資經濟來源,依靠子女贍養費生存下來,1997年至2003年秋客居石家莊兒子家,90歲的邵清廉報名上了石家莊市老年大學,中國老年日報報道了她《九旬老太上大學》的文章。
邵清廉從80歲開始寫作,先後在《石家莊燕趙晚報》《中國老年生活報》《中國老年日報》發表文章,並獲三等獎。此間,邵清廉畫了許多畫,著書立說《軍馬女將》《軍旅生涯》《夢想成真》等回憶錄。
邵清廉80歲開始寫書,90歲寫成書
2003年秋,邵清廉到邢台市兒子家居住,病患連連,於2004年8月醫治無效病逝,享年91歲,立碑合葬於遼寧省新民縣“東蛇山”青松翠柏之下。部分骨灰寄於冀“雙鳳山”殿堂之上。國旗覆蓋在邵的身上,黨旗覆蓋在丈夫鄭新潮身上。邵逝前無職無權、無名無利,無聲無息。骨灰前沒有鮮花,也沒有綠草,天蒼蒼,野茫茫,人去也。
邵清廉遺體告別儀式(2)
晚輩祭掃英靈墓
1. 邵清廉是合格的女軍人,也是成功的母親。她作為一名成功的女軍人,抗戰初期徒步奔赴延安參加革命。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做出了突出的愛國貢獻。
軍旅生涯
3. 邵清廉有著優秀的道德品質,她的一生跨越各個歷史時期,從抗日戰爭到丈夫去世,她從一而終,堅貞不渝,不論多麼艱難困苦,坎坷人生,她總是說:玉雖碎,不改其白,竹雖焚,不失其節。邵清廉的這種女性品質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和當今的同齡人中是罕見的。邵清廉與眾不同的是在炮火紛飛的從軍歲月里凝聚了永不拆散的夫妻愛情。是跨域國共兩政權的高度政治審查中凝結的夫妻愛情。並為我軍軍馬事業做出了貢獻。
清凈、清潔、清淡的牡丹江軍馬場一角
丈夫:鄭新潮
長子:鄭雲燕(文革迫害早逝)
次子:鄭澤延(大學教授)
長女:鄭曉丹(文革迫害致死)
次女:鄭虹丹(美籍教授)
三子:鄭燕然(美籍教授)
小子:鄭億燕(美籍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