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姜蕨

崖姜蕨

崖姜蕨,別名:崖姜、崖姜蕨、崖姜、崖羌蕨、穿石劍、皇冠蕨、肉碎補、大碎補、骨碎補、獁[犭留]姜、獁留姜、石岩姜、碎補、碎布、王冠蕨、崖蕨、崖羌、岩姜蕨、岩崖姜。植株高80~140cm,簇生成大叢。根狀莖肉質,粗肥,橫走,密生鱗片,鱗片棕色,長條形,有睫毛。

形態特徵


崖姜蕨標本
崖姜蕨標本
葉簇生,硬革質。光滑,有光澤,無柄;葉片矩圓狀倒披針形,中部寬15~25cm,向下部漸狹,但近基部又漸變闊而呈心形,中部以上深羽裂,有時近羽狀,向下淺裂或波狀;中部 以上的裂片寬2~3.5cm,頂部漸尖,全緣,以關節和葉軸相連,干后往往脫落。葉脈兩面明顯,下面粗凸,網狀。網眼單一或分叉,內藏小脈。抱子囊群生於靠近側脈的網眼上邊和內藏小脈的交叉點上,近圓形或矩圓形,成熟時呈斷線形,無蓋。

生長環境


崖姜蕨
崖姜蕨
附生於海拔100~1 900m的雨林、季雨林中樹上、岩石上。

分佈範圍


分佈於亞洲熱帶,在勐臘等地。詳見《雲南天然藥物圖鑑》第二卷。

主要價值


【藥用部位】根莖。
【採收加工】秋、冬季採挖,鮮用或乾燥備用。
【性 味】微苦、澀,溫。
【功能主治】補腎,活血止痛,接骨消腫。用於骨折,跌打損傷,小兒疳積,風濕關節炎。
崖姜蕨
崖姜蕨
【現代研究】詳見《雲南天然藥物圖鑑》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