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固原博物館

寧夏固原博物館

寧夏固原博物館成立於1983年12月30日,隸屬寧夏自治區文化廳,位於寧夏南部山區固原市西城路133號,是一座歷史文物徵集收藏、科學研究、陳列、宣傳、教育於一體的綜合性省級博物館,全國重點館,國家一級風險單位。1997年被中宣部授予“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8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2009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全國文明單位”稱號,同時,寧夏固原博物館還是4A國家級旅遊景區。

截至2019年9月,固原博物館設有4個固定展廳,館藏文物近2萬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23件,二級文物2008件,三級文物3816件,國寶級文物3件。

2021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展館規模


寧夏固原博物館
寧夏固原博物館
寧夏固原博物館是一座以收藏歷史文物為主的綜合性省級博物館。佔地面積近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多平方米。館藏文物近2萬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23件(組),二級文物2008件(組),三級文物3816件(組),國寶級文物3件,即鎏金銀壺、玻璃碗、漆棺畫。

主要文物


藏品以春秋戰國時期北方系青銅器和北魏、北周、隋唐時期絲路文物最具特色,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力。北魏漆棺畫、北周鎏金銀壺、凸釘玻璃碗為國之瑰寶,鑲寶石金戒指、環首鐵刀、波斯銀幣、羅馬金幣等均為中亞、西亞傳入我國的外來品,為中西文化交流的實物依據。目前館內設有5個工作部門,工作人員42名,其中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20名。

歷史沿革


寧夏固原博物館
寧夏固原博物館
寧夏固原博物館是在固原縣文物工作站的基礎上組建的。1979年6月29日,固原縣革命委員會批准固原文物站等為縣直屬事業單位,1983年12月30日,成立寧夏固原博物館,直屬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廳,為正處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編製暫定20名,同時撤銷固原縣文物工作站。1990年2月,自治區編製委員會將編製增加為33人,1993年將其編製調整到37人。
寧夏固原博物館隸屬於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廳,始建於1983年,1988年9月25日落成開放。佔地面積3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陳列大樓為四角攢尖寶剎式仿唐結構建築,面積3900平方米。2014年,在原陳列大樓基礎上,對舊展覽實施了提升改造,2016年10月對外開放。“十三五”期間,寧夏固原博物館將利用固原市舊城改造的機會,結合總體規劃思路,對現有館舍進行改擴建,增加展示陳列區、公眾服務區、藏品庫房、業務研究區、管理保障區、附屬用房等,功能將進一步完善。

機構設置


固原博物館共設置5個部門,分別是:辦公室、文物保護科、陳列宣教科、保管科、保衛科。
館長:王效軍;副館長:王澤華、張強。

文化活動


2019年1月,固原博物館開展《指掌春秋——閩台木偶藝術》展覽教育活動。
2019年3月,固原博物館舉辦《傳承紅色基因,走好新的長征路》講座。

學術研究


中國靈武窯
中國靈武窯是中國古瓷窯大系之一。該項目由北京藝術博物館與固原博物館簽訂項目,並出資15萬元,2015年項目確立。
西夏遺址調查研究
《寧夏西海固地區西夏遺址調查研究》課題於2016年3月啟動。主要研究內容有:梳理西夏經營西海固地區的史跡,包括黨項族群在西海固的興起史、西夏對部分西海固地區統治史,宋夏、金夏在西海固地區的競爭史等、調查和研究西海固地區的與西夏有關的軍政遺址,包括北宋、金朝針對西夏設立的州城堡寨,西夏的城寨遺址,宋夏、宋金古戰場遺址等等、調查和研究西海固地區出土的西夏文物文獻,包括符牌、兵器、印鑒、陶瓷、錢幣等、對西夏歷史上存在爭議的若干與西海固地區有關重大史地問題提出新材料、新論述,如天都山行宮、南牟會、好水川地望、元昊三大戰役進程復原、仁得敬集團勢力範圍、宋夏、宋金在西海固地區的攻防體系等。

陳列展覽


常設展覽

基本陳列為通史展“千年固原絲路華章”,分五個單元。第一單元文明序曲,重點展示史前時期固原豐富的文化遺存,包括隆德縣沙塘頁河子遺址、隆德縣沙塘北塬遺址、海原縣曹窪遺址、海原縣菜園遺址和彭陽縣打石溝遺址出土的石器、陶器、骨器等;第二單元華戎交響,重點展示先秦時期固原作為中國北方系青銅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義渠、烏氏等西戎民族的游牧地,發掘出土的大量青銅器;第三單元蕭關紀頌,重點展示秦漢時期固原西北重鎮的突出地位;第四單元金石鴻篇,重點展示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固原作為絲綢之路上重要的國際都市,留下的豐富的中亞、西域等異域文化兼容並蓄的歷史遺存;第五單元邊塞詠嘆,重點展示宋元明清時期固原從商貿軍鎮逐漸淪為軍事要塞;內設一個小專題梵音流韻——佛教的傳布,重點展示十六國以來固原重要的佛教文化遺存。

專題展

《隱形將軍韓練成》,分四個單元,以實物和圖文並茂的形式,真實再現了一代傳奇將軍韓練成光輝的一生。
《古墓館》,為“E”字形長廊與方亭構成的仿古建築,面積1755平方米。按照1:1比例復原了9座從西周到元代的墓葬模型,讓人身臨其境感受不同歷史時期的喪葬習俗,了解各個歷史時期墓葬結構形制的異同。
《石刻館》,為迴廊式仿古建築,面積1480平方米。其內陳列有宋代東山寨修城記、清吳大澂三關口築路碑、董福祥故里碑、豁免派買糧碑等碑刻200餘方,是集歷史記載、史料價值、書法藝術於一體的綜合性藝術石刻館。

引進展覽

寧夏固原博物館在做好基本陳列展示的同時,還堅持“請進來,走出去”戰略,定期引進一些高質量的臨時展覽,豐富博物館的展陳體系,拓寬服務領域。如“山西出土玉器精品展”“史前記憶——寧夏岩畫特展”等。同時聯合國內其他博物館(院)一起在韓國舉辦了《絲綢之路大文明展》,在浙江、瀋陽、大連等地舉辦了《絲綢之路——大西北遺珍》展,在大連、昆明、邯鄲、安陽等地舉辦了《青銅之路——寧夏固原春秋戰國時期北方系青銅文化特展》等,該展入選2016年度國家文物局“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項目。

所獲榮譽


2008年,固原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2009年,固原博物館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
2021年6月19日,被中央宣傳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學術交流


寧夏固原博物館每年出版館刊2期,近年來,編著有館刊合集《文博探究》《博苑耕耘》(第1輯、第2輯)《固原歷史文物》《固原歷代碑刻選編》《固原文物精品圖集》(上冊、中冊、下冊)《回首·展望——寧夏固原博物館三十年》《中國少數民族文物圖典——寧夏固原博物館卷》《“絲綢之路”暨秦漢時期固原區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等書籍。其中《固原歷代碑刻選編》一書榮獲2011年“寧夏第十一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社會教育


寧夏固原博物館不斷創新社會教育活動內容和方式,針對舉辦的臨時展覽和傳統節日,積極與多家學校聯合,開展了“玉器知識專題講座”、“妙筆生花展情思——玉器紋飾設計比賽”、“我手中的彩繪陶俑”、“絲綢之路固原段”戶外體驗活動、《傳承文化、共享文明》寧夏岩畫專題講座、岩畫拓片體驗、“頑石通靈—石上彩繪”比賽、《世界遺產在我身邊》專題講座、《我對世界遺產說……》主題演講比賽、《人間魯迅》手抄報比賽、“文化助殘公益活動”、“感受歷史·分享快樂——六一兒童節暨端午節親子互動活動”、“傳承文化·祈願中秋”互動活動、“感悟漢字深厚底蘊、弘揚中華傳統文明”文物漢字聽寫比賽、“我們身邊的文化——傳統文化系列宣講課”等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發揮了博物館引導和教育的作用,吸引更多的觀眾走進博物館、享受博物館文化。

優惠信息


景區2020年恢復運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全國(含港澳台地區)所有醫護工作者憑有效證件(醫師證、護士證或與醫務工作相關的其他資格證件)實行景區免門票優惠政策;免費乘坐旅遊觀光巴士;旅遊旺季為醫護工作者開設優待窗口和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