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疾而終
漢語成語
無疾而終是漢語詞語,拼音是wú jí ér zhōng,出自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18卷:“到三十六歲,忽對人說:‘玉帝命我為江濤之神,三日後,必當赴任。’至期無疾而終。”意思是沒有病就死了,是死亡的一種最高境界,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擾就自行消滅了,即事情的發展最終走入末路,沒有任何結果。一般在句中用作謂語,指死亡。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18卷:“到三十六歲,忽對人說:‘玉帝命我為江濤之神,三日後,必當赴任。’至期 無疾而終。”
原意:無病無痛地往生,同“壽終正寢”。(已經不做此解)
終:死去。沒有因患病而死去。指人因衰老而自然死亡。沒有病就死了,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擾就自行消滅了。
解釋:沒有經歷病痛的死亡
衍生意(現今通意):事情的發展最終走入末路,沒有任何結果,有虎頭蛇尾之意。多指不可抗力的失敗結果。
壽終正寢
不得善終
come to an eventual end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指死
詞語結構:偏正式
產生年代: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