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魚

上海奉賢區南橋新城的核心景觀湖

上海之魚又名“金海湖”,是上海奉賢區南橋新城的核心景觀湖,佔地8.74平方公里,建成后將是上海面積最大的人工湖。上海之魚(金海湖)風景區由國際規劃設計大師、迪拜"棕櫚島"主創設計師拉瑞·奚伯斯設計,以大地雕塑的手法,開鑿形成金魚造型的人工湖。平均水深3.5米,湖面成魚型,由金匯港和浦南運河構成外圍水系,形成以魚身為中心的圓環水道。工程預計將於2014年完工,建成后的上海之魚(金海湖)水系將聯通黃浦江和東海,成為奉賢區的標誌。上海地鐵五號線延伸段也將設置金海湖站。2018年12月30日,地鐵五號線金海湖站開通運營。

概況


上海之魚規劃圖
上海之魚規劃圖
“上海之魚”位於上海市奉賢區南橋新城東北區域,建設用 地東至金匯港、南至浦南運河、西至金海路、北至團南公路,佔地8.74平方公里,總投資400億元。從設計方案看,“上海之魚”的架構融合時尚元素,土地被雕塑成魚型,由魚身、魚尾、魚鰭等三大湖面構成魚身水體,金匯港和浦南運河構成外圍水系,形成以魚身為中心的圓環水道。日後將建成以遊艇文化為核心的體育及水上運動公園,並成為南橋新城景觀中心與旅遊集散服務中心。
據悉,項目已與美國朗潤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意向,而迪拜最具標誌性的住宅及旅遊項目棕櫚島正是該公司設計力作。“上海之魚”規劃地塊,雖然該區域主要道路兩側仍以防護林和田園風光為主,不過,隨著項目建設正式啟動,這裡將建成高品質住宅及各類度假村、野餐水灣、湖心生態島、遊艇文化館、水岸商業街及五星級水療酒店等設施。“上海之魚”建成后,其創意和硬體設施將可與候選“世界第八奇迹”的棕櫚島一較高下。
新城公司已成立“上海之魚”湖面工程項目部,農業園區和朗潤公司選派專人參加項目 部工作。湖面開挖工程已於2010年7月開工、2011年5月完工。預計2011年5月將會對一期湖面進行放水,同時明年整個湖面開始環境打造。
南橋新城是上海杭州灣北岸的區域中心,又是上海杭州灣北岸與大浦東開發的門戶樞紐,更是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上海與浙江對接的橋頭堡;南橋新城生活氣息十分濃郁,一直以來區域發展自給自足,城市功能和配套相對完善,已經具備了宜居城市的某些特質,加上軌交5號線奉賢段、虹梅南路-金海路越江工程以及上海首條BRT線路(南橋到東方體育中心)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建成,已經可以感受南橋立體化交通的雛形;奉賢南橋新城也是上海唯一創業園賢,同時,區政府深入實施“濱海賢人”計劃,吸引人才集聚。而坐落於奉賢的海灣大學城,也成為了企業人才培育和儲備的搖籃。

建設進度


上海之魚
上海之魚
奉賢區南橋新城規劃亮點“上海之魚”(金海湖)工程,在完成一期開挖注水后,其二期建設定於2013年3月份開工,預計到2014年7月份完工。
總投資約1.5億元的“上海之魚”項目以金魚造型、水域面積約850畝的“藍色”人工湖為主體,由魚身、魚尾、魚鰭等三大湖面構成水體。整條“魚”的規劃面積2.53平方公里,建築面積達129.07萬平方米。
根據規劃,“上海之魚”項目二期將開挖460多畝湖面,包括土方開挖、護岸結構、1座溢流壩、2個碼頭及3座過水箱涵等工程,其中,溢流壩將解決湖的“魚頭”與“魚身”部分的水位關係,過水箱涵將用於湖區死角的水體交流,以保證水質。
據了解,南橋新城的空間布局規劃為“一核聯四片”,其中的“一核”是超過7平方公里的生態核心,由既有的佔地4.78平方公里的中央生態綠地和規劃建設中的“上海之魚”項目組成,並由此形成輻射,串聯整個新城的城南、城北、老城以及產業各個功能片區。
“上海之魚”項目一期已開挖出近400畝湖面,主要運用生物技術進行水體凈化,通過水生植物、水生動物的投放使湖內水質得到保障。
作為未來南上海新崛起的生態地標,“上海之魚”項目2014年11月底即將開始注水。
“上海之魚”項目佔地約2.53平方公里,以800畝人工湖串聯周邊水系。據測算,其湖面約有75個標準足球場面積大小。項目將以豐富的濱水岸線,形成集商務酒店、文化體育、娛樂休閑、會展旅遊、商業居住為一體的生態型國際社區。奉賢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上海之魚”主體工程“金海湖”湖面二期工程已接近尾聲,並同時開始各類水生植物栽種,2014年11月底即將開始注水,湖面工程預計到年底就可以完成。
為了充分發揮“上海之魚”城市客廳、城市公共服務中心的功能,今後,這裡將集中建設一批城市功能項目。城市劇院、博物館、城市規劃展示館、濱水節慶廣場等已相繼完成初步選址。沿魚形湖面而建的環湖大道,也將於2015年開工。屆時,申城市民可以漫步於湖畔,在清新的空氣中享受悠閑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