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石夼村
紫石夼村
1978年,糧食畝產350公斤,總產28萬公斤。 1998年,蘋果產量96萬公斤,總收入150萬元。 1975年,人均糧食483公斤,全村收入200萬元。
1941年3月八路軍進駐,本村解放。
1955年2月成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78年投資7萬元,全村用上了電網供電。
1983年2月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同年村投資8萬元,修建大口井1眼。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00公斤,總產10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350公斤,總產28萬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總產比1978年增長4萬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394公斤,總產14.8萬公斤。 1985年、1991年,村“兩委”先後發動群眾栽植蘋果17公頃。1993年,本村果園被評為省級果園管理樣板園。1998年,蘋果產量96萬公斤,總收入150萬元。 2000年,全村存養牛110頭,羊200隻,豬230頭,收入45萬元。 2002年,第一產業總收入284.6萬元,其中農業190萬元,畜牧養殖業10萬元,林業8萬元,其它76.6萬元。
第二產業建國前,本村僅有小手工業,以織布、繡花為主。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相繼成立了麵粉廠、挂面廠、油坊、刺繡廠、建築隊、羊毛衫加工點等20家。2002年,第二產業從業人數80人,總收入370萬元,其中工業230萬元,建築業140萬元。
第三產業改革開放以來,村黨支部發動群眾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先後辦起了理髮店、商店、飯店、電氣焊加工部及修理、運輸業等。2002年,第三產業從業人員150餘人,收入709萬元,其中運輸業660萬元,商飲業40萬元,服務業9萬元。
文教科技1920年,成立紫石夼初級小學。1942年改為完小,全區21個村的300餘名學生來此就讀。建國后,教育質量穩步提高。自建國至2002年,考入各類大中專院校的學生13名,其中研究生2人。本村歷來重視科技教育,多次聘請專家來村講課或派人外出學習,村民有2人獲助理農藝師職稱,12人獲技術員職稱。 1980年,村購置大屏幕彩電。1986年,購置了16mm電影放映機1台。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110公斤左右。建國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人均糧食385公斤。1975年,人均糧食483公斤,全村收入200萬元。2002年,全村有各種運輸車輛150輛,摩托車50輛,電視機280台,電冰箱40台。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房屋布局錯亂,且以草房為主,人均住房面積不足6平方米。1986年,村統一規劃了3萬平方米新房區,統一建築規格,街道寬闊齊整,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觀。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達到18平方米。集體福利1985年,投資6萬元,修建自來水井、蓄水池,供應全村生活用水。2000年,村集體投資10萬餘元,安裝上有線電視和120部電話。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2年,李忠寶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同年2月,成立黨支部。在黨支部的領導下,先後開展了支前、參軍、反特、反惡霸、土改等工作。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20名黨員。2002年,有黨小組3個,黨員39名。曾任黨支部書記的有李厚明、李忠信、李忠久、李福財、李厚仙、李厚合、李厚彥、李厚智、李良。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春,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秋,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下設治安、調解、民兵、婦女等組織。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李厚慎、李忠寶、李厚明、李厚文、李厚江、李厚進、李厚合、楊慶雲、李忠久、李厚增、李厚珍、李進亭、高同法、李厚仙、李傳好、李厚寬、任和平、李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