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壩鎮

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轄鎮

大東壩鎮人民政府駐地大東壩村,位於松陽縣城西南22公里,東鄰象溪鎮,南與雲和接壤,西接玉岩鎮,北靠西屏鎮。交通便利,地理、氣候等自然環境優越,山水資源豐富,建有十餘家小水電站。主要經濟作物有翠冠梨、香菇、筍竹兩用林、茶葉、柑橘、板栗、玉米、蠶桑、西瓜、蠶豌豆等。2003年全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7094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2640元。全鎮行政區面積201.88平方千米(2017年),現有林地面積19047公頃。

地理環境


氣候特徵

多年平均氣溫16.8℃,月平均最高氣候33.1℃(7月),月平均最低氣溫1.4℃(1月),極端最高氣溫40.1℃(1961年7月23日),極端最低氣溫-9.9℃(1983年12月31日);多年平均水汽壓在16.7hpa,多年平均相對濕度79%,多年平均蒸發是122.5mm(蒸發皿直徑為20cm),多年平均風速1.1m/s,實測最大風速16.0m/s,相對風向NNW。本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流域內多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以上。

水文

小港源位於縣城南部為松蔭溪最大支流,發源於西南部楓坪鄉老虎坳村南,溪水由西南流向東北,在大東壩鎮的西山村港口自然村注入松蔭溪。沿途支流主要26條,流程63公里,集水面積497平方公里,天然落差865米,中下游洪水期河寬50-150米。

自然資源


大東壩鎮屬中低山區峽谷地段,山巒起伏,地勢陡峻,河流曲折,境內平川宜糧,丘陵宜茶及水果,高山宜林,河谷深切,河床坡降較大,兩岸基岩大多裸露。廣泛分佈侏羅繫上統的火山碎屑岩。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交通便利,港玉公路(港口——玉岩)、下金公路(下宅街——金村)貫穿全鎮。
大東壩鎮全鎮行政區面積201.88平方千米(2017年),現有林地面積19047公頃,耕地520.2公頃。

歷史沿革


清順治八年(1654)稱移風鄉。民國17年(1928)為松陽縣第五區。民國23~25年(1934~1936)設石倉、百步、橫樟、五部、安民五鄉;1952年8月,撤石倉併入靖居區;1958年,設紅星公社管理委員會,轄石倉、汶東、橫樟生產大隊;1959年4月,改為石倉公社;1962年1月,將石倉、汶東、橫樟公社並為縣直屬石倉公社。1983年11月,實行政社分設,將公社設為鄉,撤銷石倉公社,設大東壩區,置蛤湖、安民、石倉、大東壩鄉;1992年5月,撤區擴鎮並鄉,將石倉、大東壩、蛤湖三個鄉擴並為大東壩鎮。

人口民族


全鎮轄3個辦事處,30個行政村:大東壩、西山、百步、赤圩、上寮山、白峰、牛角圩、橫樟、黃南、樹梢、山徐、五部、二灘壩、大樟源口、七村、外大陰、六村、蛤湖、山邊、小后畲、洋坑埠頭、下宅街、山頭、燕田、后宅、蔡宅、燈塔、梨樹崗、內大陰、明源,119個自然村。全鎮總人口12256人(2017年),其中畲族635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78人。

經濟


大東壩鎮位於松陽縣城西南22公里,交通便利,地理、氣候等自然環境優越,山水資源豐富,建有十餘家小水電。主要經濟作物有翠冠梨、香菇、筍竹兩用林、茶葉、柑橘、板栗、玉米、蠶桑、西瓜、蠶豌豆等。2011年全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6610元。
白豐村屬大東壩鎮大東壩片,距縣城22公里,就在鎮中心村旁,風光秀麗,小港流域從村旁靜靜地流過。傍溪而卧的是“獅子搶繡球”山、麒麟山,與白豐村遙遙相望。全村現有人口287人,分4個村民小組,82戶,211個勞動力,由白豐、赤芋坑等3個自然村組成,村名白豐村由此得名。全村現有山地面積3846畝,耕地面積145畝,茶葉種植面積48畝、吊瓜65畝、果園157畝、香菇21萬袋。由於受傳統農耕文化及人均種植土地面積較為充足等因素的影響,食用菌為該村的主導產業,外出經商務工者不多,村內無工業企業,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6233元。村級集體經濟每年固定收入僅有生態公益林的5000元,村級集體固定資產有樹齡15年的800畝連片杉木場及40平方米的村辦公室。村級組織健全規範,堅強有力。村裡現有“兩委”幹部4人,其中支委1人,村委3人,黨員9人。在村“兩委”幹部的帶領下,2004年安裝了白豐自然村的自來水,修築了赤芋坑自然村的機耕路;2005年修繕了3米寬防洪壩的路面,完成1500米的渠道三面光的修復工程;2006年完成了村辦公樓的裝修,解決了辦公無場所問題,同時硬化了村中心路路面。
大東壩鎮
大東壩鎮

獲得榮譽


2020年1月,大東壩鎮入選浙江省2020年度美麗城鎮建設樣板創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