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魯村

山西省運城市絳縣大交鎮轄村

續魯村位於山西省運城市絳縣大交鎮最東端,其背靠磨盤山、南鄰澮河水,西、北分別於東陽村、張村接壤。全村總面積約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為4450畝。轄有十二個居民組,共793戶,總計人口3210人。

經濟


續魯村依山傍水,村東山嶺起伏,層巒疊嶂;村西一馬平川,千畝良田,真可謂山川秀麗,人傑地靈。
續魯村與五四一四分指為鄰,工業、商貿的發展頗具得天獨厚的優勢。06年又建立起農貿綜合市場,更為當地的商業發展以及搞活經濟注入生機。加之地域廣闊,土地肥沃、五穀雜糧、物產豐富,形成了工、農、商、牧等多渠道、全方位的經濟發展模式,具備了城鎮化發展模式的雛形。

文化


續魯村民風淳樸,文化底蘊深厚,各項事業飛速發展。尤其是2006年被列為新農村建設試點后,幹部群眾齊心協力、開拓發展,硬化、亮化、綠化工程不斷完善,村容村貌發生巨變;文化廣場活動中心相繼建立,活躍了村民文化生活;學校危房改造工程的竣工以及投入使用,大力改善農村教育事業的條件。與此同時,村民的經濟收入逐年增長,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切實做到了精神文明、物質文明雙豐收。

文物古迹

日前,筆者在絳縣續魯村調研,發現了一口鑄於明代的大鐵鐘。
這口大鐵鐘置身於續魯村東磨盤山上的鐵道旁,高達2米,上圍周長5米,下口周長6米,直徑1.9米。頂部吊鐘的環子高達0.5米,系兩條頭角崢嶸、鱗爪畢現的卧龍形象。鐘身外面有5層基本等份的圖案,自上而下,第一層圖案是奇異多姿的牡丹、蓮花、菊花梅花等花卉;第二層“皇圖永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輝,法輪常轉”之字清晰可見;第三、四層系當時捐鐵者的名單;第五層鑄有“大明年酉夏四月十五日鑄,重量一萬八千斤”的字樣。
據該村幹部袁金安、高慧中介紹,這口大鐘是明代本村上寺內的一口大鐘,它的來歷很有傳奇色彩。相傳明朝時,上寺住著一位法號為曾德的和尚。他見寺內花壇水榭別緻,亭台樓閣皆有,大小塑像俱全,美中不足的是獨缺一口每日必敲的大鐘。和尚不敲鐘,那成何體統?他決定化緣鑄鐘。於是,他日復一日地到附近州、縣化緣籌鐵。風晨雨夕,備嘗艱辛,歷經數載,終於籌到近兩萬斤鐵,運回上寺,請來著名的鑄造工匠,在寺外南邊建爐,鑄造重達9000公斤的大鐘一口,放至磨盤山的崖邊上。鍾鑄好后,曾德做了個夢,夢見神仙對他講,你自此朝西走三天三夜,再讓人撞鐘,那時走到什麼地方,鐘聲就能響到什麼地方。曾德將此夢告於小和尚,囑咐其自己走後足三天三夜時間再敲鐘,若提前或推后就不靈了。曾德啟程后,小和尚便守著大鐘抽起旱煙,抽罷一鍋兒,隨手拿起煙鍋在大鐘上磕了一下煙灰,這一磕不要緊,竟把大鐘磕響了。當時曾德正走到距續魯村西十多里的范壁坡上,聽到鐘聲急忙返回,問清緣由,把小和尚訓了一通:“本來鐘聲可以波及更遠,現在只能傳到我到達的范壁村了,可惜,可惜!”小和尚懊悔不已。一旁的監工楊普增解圍說:“事已至此,范壁就範壁吧,把鍾吊起來再說。”誰知曾德回絕道:“不行。神仙曾託夢,那三天三夜時間打不得半點折扣。否則,把鍾隨便掛起,不但大鐘沒了靈氣,而且方圓十里八鄉都會斷了水源。”所以,這口大鐘鑄好后就一直躺在崖邊,歷經數百年滄桑,被崖土埋得無影無蹤,前些年修鐵路時才使之重見天日。現在,這口大鐘已被列為省級二級保護文物。村民計劃籌資建一鐘樓,精心保護之。

名人故事

河南青年詩人城子先生曾兩次來續魯村採風,創作出了很多經典詩篇,更讓人傾慕的是——他對愛情的執著與痴情。這讓人感受到他的情感之執著,也為他那痴痴的守望而動容。“風行千里若只有對與錯,那錯的背後也滲透著男兒血”,為了心愛的女孩陳姣姣在大年前後頂著風雪,輾轉幾千里踏上了前往續魯村的班車,就是這樣奔走在感化愛情愛情的路上。即使這是一個痛憫的錯誤,也無法阻擋心中的渴望。“希望漫長的雪夜快遠去,沒有寒冰的春天/渴慕愛的終點站續魯村,依然能風行千里”,雖然詩人在追求愛情的路上被大雪的無情催生出恐懼,但仍然抱著一絲溫暖的期望。這是續魯村感動世人的愛情故事,也是當代人津津樂道的愛情典範。

社會


民生

立足當今,展望未來,在新一屆支、村委的領導下,續魯村乘經濟轉型跨越發展之強勁東風,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科學發展觀,必將以嶄新的姿態迎接美好的明天。
續魯村歡迎八方朋友,到此坐客,共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