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密雲水庫
1960年建設的水庫
密雲水庫,位於北京市密雲區城北13公里處,位於燕山群山丘陵之中,建成於1960年9月份。面積180平方公里,環密雲水庫有200公里。密雲水庫庫容40億立方米,平均水深30米。密雲水庫有2大入庫河流,分別是白河和潮河。密雲水庫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庫,也是首都北京最重要地表飲用水水源地,有“燕山明珠”之稱。圍繞水庫還有一條110公里長的環湖公路,是北京旅遊風景區之一。庫區夏季平均氣溫低於市區3℃,是一處避暑勝地。密雲水庫特產野生密雲水庫魚,是北京著名的魚鄉。2017年11月19日,密雲水庫蓄水量突破20億立方米,為21世紀以來最大蓄水量。
王寧為密雲水庫市級河長。
2張
北京密雲水庫
1958年密雲水庫建庫之初,為保證密雲水庫施工及攔洪,分兩批搬遷了庫區內65個村莊,進行清庫。不到9個月的時間內,搬遷並安置5萬餘人。
1974年。密雲水庫蓄水水位達到了153米,是自水庫建成后水位最高的一年。庫區“壓寶地”(157.5米以下)大部分被淹,庫邊一部分村莊房屋進水,生產生活出現了困難。因此,密雲區決定將一部分村莊再次遷移到水庫南部定居。從1974年到1976年,共有13個村近4000人遷往水庫南部的十里堡、西田各庄。
1982年起,密雲水庫停止向津冀供水,專門保障北京市民的生活用水。從那時起,它就有了京城“大水盆”的美譽,源源不斷向城區輸水。
1995年。經過這幾次移民,密雲區90%的村都有移民戶。水庫總面積33.6萬畝,佔用耕地24萬畝,占當時全縣耕地總面積的三成多,到上世紀90年代初,水庫周邊地區的人口已嚴重超載。國務院決定將居住在水位155米以下和生活條件比較差的15000人搬遷出庫區。1995年首批移民遷出,歷時6年,從密雲水庫周圍共分三批移民12484人到通州和順義,另有2724人選擇了投親靠友。他們的住房條件比過去好,耕地、就業門路比過去多,特別是子女受教育的條件有所改善,為他們擺脫貧困、走向富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而密雲水庫周邊地區人口超載的問題也得到大大緩解。
2017年11月19日,密雲水庫蓄水量自2000年以來首次達到20億立方米。
2018年7月17日18時58分,密雲水庫水位達146.31米,蓄水量22.004億立方米,水面面積130.95平方公里,水庫水位和蓄水量均創下1999年以來的歷史新高,此次蓄水量快速突破,源於本輪強降雨。
密雲水庫是京津唐地區第一大水庫,華北地區第二大水庫。在北京市東北部、密雲區中部,西南距北京城70餘公里,距密雲區城12公里。該水庫坐落在潮、白河中游偏下,系攔蓄白河、潮河之水而成,庫區跨越兩河。
水庫最高水位水面面積達到188平方公里,水面137000畝,水深40米至60米,分白河,潮河、內湖三個庫區,最大庫容量為43.75億立方米,相當於67個十三陵水庫或150個昆明湖。環湖公路110公里。
形態描述:密雲水庫形似等邊三角狀;洪水位158.5m時,相應水面面積183.6平方千米、庫容41.9億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57.5米,相應水面面積l79.33平方千米、庫容40.08億立方米,汛限水位147.0米,相應水面面積137.54平方千米,庫容為23.38億立方米,死水位126.0米,水面面積46.154平方千米,庫容4.37億立方米。
密雲水庫有2大支流,一條支流是白河,起源於河北省沽源縣,經赤城縣,延慶縣,懷柔區,流入密雲水庫;潮河起源於河北省豐寧縣,經灤平縣,自古北口入密雲水庫。
2張
北京密雲水庫
主要建築有擋水的有主壩2座、副壩5座、2條輸水隧洞、3個大型溢洪洞、2座發電站、1座大型調節池和1條密雲至北京引水渠。
主壩
潮河主壩位於南鹼廠村西南約100米處,為壤土斜牆、沙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壩基覆蓋層厚14米,採用壤土齒槽防滲,糟底基岩進行帷幕灌漿。壩頂高程160米,最大壩高56米,壩頂長1008米,寬8米。填築土石方506.2萬立方米,投資2505萬元。
白河主壩位於溪翁庄村北1公里處,為壤土斜牆、沙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壩基防滲採用壤土齒槽,粘土、水泥灌漿帷幕及混凝土防滲牆等3種方法。壩頂高程160米,最大壩高66.4米,壩頂長960.2米,寬8米。填築土石方1101.7萬立方米,投資5141萬元。
副壩
五座副壩分別在北白岩、走馬庄、南石駱駝、西石駱駝、九松山等地,總長2592米。除走馬庄副壩為心牆和均質土壩外,其他大壩均為碾壓式粘土斜牆壩,壩面襯砌石塊。主副壩填築石方總計為1888萬立方米。
密雲水庫
九松山副壩位於潮河主壩西2.5公里處,為壤土斜牆、沙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口副壩跨越5個埡口,自西向東分別定為1號至5號壩段,壩頂總長1059米,1號壩最高為35.5米。填築土石方123.2萬立方米,投資503萬元。
北白岩副壩位於白河主壩西1.5公里處,為壤土斜牆、碎石透水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壩高15.7米,壩頂長120米。填築土石方3.9萬立方米,投資24萬元。
走馬庄副壩位於白河主壩東1.5公里處,為壤土心牆土壩。有5個埡口,依次分為1號至5號壩段,最大壩高39米,壩頂總氏519.3米。填築土石方50.8萬立方米,投資287萬元。
西石駱駝副壩位於石駱駝盆地西埡口中,分2個壩段,分別採用斜牆壩和心牆壩兩種壩型。最大壩高20.1米,壩頂總氏220米。填築土石方8.7萬立方米,與南石駱駝副壩共用資金315萬元。
南石駱駝副壩位於石駱駝盆地南部二甲峪村北的台地上,自右壩頭向左350米處埋設有出口直徑70厘米的輸水管道1條。壩長637米,最大壩高26.9米。填築土石方38.8萬立方米。
調節池
位於白河主壩下游龔莊子村東,上接白河電站尾水渠,下接京密引水渠,用以調節發電尾水和向首都供水口1960年8月至12月建。經改建后,總庫容503萬立方米,蓄能有效庫容210萬立方米,佔地71萬餘平方米。主要設施有反渠、堤壩、泄水管道、擋水閘、供水閘、泄水閘等。
引水渠
京密引水渠是向首都輸水的大型渠道。上接調節池,渠長110公里,流經5個縣,終點在玉淵潭,承擔京郊200萬畝農田灌溉和京城供水任務。分兩期建成。一期工程自調節池至昌平縣西崔村,於1960年至1961年3月修建:二期工程自西崔村至玉淵潭,1965年9月至1966年4月修建。原設計流量40立方米每秒,經過襯砌,引水流量擴大到70立方米每秒。其中密雲段長12公里,佔用耕地1259.1畝,建有節制閘、分水閘、跌水、橋樑等建築物23座。1978年又在密雲段修建小水電站1座,裝機12台,總容量1.23萬千瓦。
密雲水庫建於1958年9月-1960年9月。1964年成立密雲水庫管理處,設潮河、白河、園林管理所及職工醫院等,共有職工670人,負責水庫的維護管理和調度運用。
1951年即開始著手密雲水庫的規劃和勘測工作。1956年7月,北京水利勘測設計院在《海河流域水能規劃要點》中將修建密雲水庫列為治理海河的首批工程,並於1957年11月提出在第三個五年計劃期問修建密雲水庫的具體規劃。1958年6月26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臨密雲勘察並確定了潮、白河主壩壩址。6月底,國務院作出了於1958年修建密雲水庫的決定。
密雲水庫山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設計,北京市水利勘測設計院協助設計,設計負責人為清華院的張光斗教授和北京院的馮寅總工程師。水利工程按Ⅰ等工程設計,設計洪水重現期為1千年,校核洪水重現期為1萬年口土壩按Ⅰ級建築物設計,溢洪道按Ⅱ級建築物設計,隧洞、電站按Ⅲ級建築物設計。土壩及溢洪道按地震裂度8度設防,南石駱駝副壩因有二甲峪大斷層穿過按8.5度設防,其他建築物按7度至7.5度設防。
1958年7月,來自河北省的密雲、懷柔、平谷、延慶、薊縣、止河、寧河、武清、安次、大廠、香河、寶取、遵化、五田、盧龍、撫寧、昌黎、霸縣、固安、永清和北京市的順義、通州、大興、房山、昌平、海淀、朝陽、丰台等28個縣區共20.6萬民工參加施工。其中密雲區參建人數達5200餘人。9月1日,在潮河工地九松山舉行開工典禮,正式動工。經過工程技術人員、民工和1萬餘解放軍指戰員的艱苦奮戰,1959年9月攔洪,1960年9月竣工。
加固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導致白河主壩水下砂礫石壩坡保護層液化滑脫,滑脫面6萬平方米,塌滑方量15萬立方米。震后水電部與北京市立即組成密雲水庫抗震防汛指揮部,對水庫原有各項工程按防震、防洪與防災的止防要求徹底加固。加固中,全部清除了白河主壩易液化的砂石保護層,另換碴石材料,並把原粘土鋪蓋的斜牆加厚。其他主、副壩也做了加固處理,同時增建1座溢洪道、3條泄水隧洞和1座1萬千瓦的電站。工程由清華大學,水電部第二、第十三工程局設計,以白河主壩加固為重點,以機械化施工為主。參加施工的有密雲、順義、通縣民工1萬餘人和市水利工程總隊、鐵道兵、北京衛戍區及水利電力部第二、四、五、七、十三工程局、石泉工程分局的1萬餘名工人、幹部、解放軍指戰員口白河主壩加固工程於1977年11月21日全向完成。
密雲區人民為修建密雲水庫做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庫區內20.7萬畝良田被淹沒,65個村莊搬遷,有11536戶、56908口人由黨和政府妥善安排了生產和生活。
移民安置
根據水庫設計,洪水位高程159.5米以下約188.1平方公裡面l積為淹沒區,淹沒耕地16.8萬畝,加上築路、修渠、移民建房和料場取土,共佔用耕地24萬多畝,占當時密雲縣全部耕地的35.4%;共遷出57個村莊、9763戶、47561人;共拆房53818間,砍伐樹木1000餘萬株。
2張
北京密雲水庫
密雲水庫建成后的30年,在防洪、灌溉、供應城市用水、發電及養魚、旅遊等多方向產生了巨大效益,僅截至1990年的直接經濟效益即相當於建庫總投資的6倍。
防洪灌溉
建庫前,潮白河十年九災,下游約600萬畝農田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受到威脅。1949年至1959年,發生較大洪水8次,淹地達1100多萬畝次。建庫后,1960年至1990年,發生較大洪水11次,下游沒有發生災害,而且下游的100萬畝滯洪地、河灘地變成了良田。灌溉方面,僅1961年至1981年就向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提供農業用水近160億立方米,其中北京市100.42億立方米,天津市21.17億立方米,河北省34.55億立方米,計有15個區縣的360多萬畝農田受益。截至1990年,通過防洪、灌溉所取得的直接經濟效益累計約達14.4億元。
城市供水
密雲水庫擔負著向北京、天津兩大城市供應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的任務,(向天津市供水自1982年停止),年供水量10億立方米左右。1961年至1985年,累計供水242億立方米,其中供京津地區工業和生活用水75億餘立方米,供專用發電水11億立方米,可增工業凈產值達15億元。
發電
潮河、白河兩座電站僅1960年至1987年即發電20.58億千瓦時,年均0.735億千瓦時,相當於設計發電量的64%,年均發電效益達400萬元至500萬元。
養魚
水庫宜漁水面13.7萬畝,1959年始投放魚苗,1961年開始回捕,至1990年已累計產成魚2393.9萬公斤,平均年產約79.80萬斤。1986年開始網箱養負,至1990年己累計產魚447萬公斤。
治理保護
密雲水庫“天鵝湖”
新中國建立之初,密雲區僅有林地20萬畝,佔全縣總面積的5.98%。密雲水庫建成后,密雲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植樹造林、風沙源治理、綠化荒山、爆破造林,使林木覆蓋率達到了64.3%,水庫水源涵養區林木覆蓋率更是高達72.3%。
為了實現對水源水質的零污染,密雲在全縣範圍內推廣“三治五化”(“三治”即治理垃圾、治理污水、治理髒亂;五化是指村莊實現凈化、綠化、硬化、美化、亮化),大力發展沼氣、秸稈氣、太陽能熱水器等清潔能源。
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保水的任務也就更重,密雲版圖的2/3都成了水源保護區。1985年,北京市公布《兩庫一渠保護條例》,規定密雲水庫流域禁止上水利工程以外的任何項目。在很短的時間內,50多家企業被關閉,80多個在建項目被停辦。
至2011年,為了確保密雲水庫不受污染,密雲區還提出了護水、護河、護山、護林、護地、護環境的“六護”舉措,成立了由7000名護林員、2000餘名管水員和村級保潔員、300餘名巾幗護綠隊組成的環保隊伍。密雲水庫周邊,各鄉鎮成立的水環境保護隊已吸納了1800多名本地居民,做到每85米庫濱帶就有一名村級保潔員,他們每天工作6個小時以上。
經多年卓有成效的水源保護,形成了密雲優美的自然環境,庫區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於市區40倍,空氣質量常年保持在一級,密雲水庫也成為北京唯一無污染的飲用水源,水體質量達到可直接飲用的二級標準。
2014年,密雲區從各單位組織了12566人,建立起護水、護河、護山、護林、護地、護環境的“六護”機制,全縣各鎮都有一名副鎮長專管水源保護工作。在水庫周邊,各鎮組建了密雲水庫保水巡查隊,各村也都成立了保水員隊伍。
為保證庫區環境安全,密雲區將建設長398公里的圍網,對水庫實行封閉管理。封閉管理后,庫區高程160米以下列為“水庫一級保護區”,保護區內嚴禁垂釣、燒烤、遊玩觀光和無證捕撈等活動,嚴禁新建與水源保護無關的各類設施。同時,一級保護區區域內村莊將不允許接納外來人口。
2017年7月22日,北京市公布河長制“加強版”,並公示18名北京市市級河長名單:王寧為密雲水庫市級河長。
旅遊開發
密雲水庫以山靈水秀,景象萬千而吸引遊人,成為京東著名的旅遊風景區之一。水庫大壩巍峨,湖面遼闊。
庫旁的各式建築,隱現在青山綠水之中,恰似仙宮瓊閣。水庫白河大壩西北有一座海拔900多米高的山峰,名叫五座樓築,有五座烽火台,氣勢雄渾。
密雲水庫是北京著名的魚鄉,名菜有的“侉燉魚”(用水庫水燉的鮮魚),還有貼餅子和其他農家菜:葫蘆條燉肉、豆腐粉條燉白菜乾、炒滷水豆腐等等。
交通路線:可至東直門長途汽車站乘東密豪華城巴車到密雲汽車站后,再換乘到密雲水庫的專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