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權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

周光權,男,清華大學博士畢業,現任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兼任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屆特邀諮詢員。

主要研究領域為刑法學。

大事件

1968-01

出生

1968年1月生於重慶。

1998

著《注意義務研究》

1998年所作《注意義務研究》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

著《注意義務研究》
1999

在清華大學法學院任職

先後任清華大學法學院講師(1999年)、副教授(2000年)、教授(2005年)、博士生導師。

2003

獲胡繩青年學術獎

2003年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胡繩青年學術獎”。

2005

獲法鼎獎銀獎

2005年獲得第一屆“法鼎獎”(中國青年法律學術獎)銀獎。

2006

獲優秀法學科研成果二等獎

2006年獲司法部優秀法學科研成果二等獎。

2010

當選傑出青年法學家

2010年當選“北京市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

2018-03

任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18年3月,任十三屆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20-08-20

聘為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諮詢委員

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聘任新一屆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諮詢委員的決定》聘任為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諮詢委員,聘期為五年。

聘為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諮詢委員
2020-12-02

獲聘最高法“高參”

2020年12月2日,被聘為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屆特邀諮詢員。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時間院校專業學位
xx-1992年四川大學法學
1996年-1999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

工作經歷

周光權工作照
周光權工作照
1.1992年7月至1996年9月在四川省司法廳工作
2.1999年8月加入清華大學法學院,先後任講師(1999年)、副教授(2000年)、教授(2005年)、博士生導師(2006年)
3.2001年4月至2002年2月日本名城大學法學部訪問學者
4.2007年11月至2010年7月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副檢察長(掛職)
5.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公訴廳副廳長(掛職)

主要成就


科研領域

論文
“刑法修改的規模定位與制度設計”,《法學》1997,“刑法司法解釋的限度”,與陳興良合著,《法學》1997。
“關於新刑法附則”,《公安研究》1997。
“單位經濟犯罪的刑法調控”,《中國經濟時報》1997-7-22。
“公眾認同、誘導觀念與確立忠誠——法治國家刑法基礎觀念的批判性重塑”,《法學研究》1998。
“超越報應與功利主義:‘忠誠理論——對刑法正當根據的追問'”,與陳興良合著,《北大法律評論》第1卷第1輯,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困惑中的超越與超越中的困惑:從價值觀角度與立法技術層面評價新刑法”,與陳興良合著,《刑事法評論》第2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新刑法單位犯罪立法評說”,《法制與社會發展》1998。
“法定刑配置的合理性探討:刑罰攀比及其抗制”,《法律科學》1998。
“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三議”,《中國經濟時報》1998-4-14。
量刑基準研究”,《中國法學》1999。
“罪刑法定原則的司法適用”,《江海學刊》1999。
“過失犯罪法定刑配置研究”,《四川大學學報》1999。
“量刑情節衝突及其解決的爭議問題研究”,《中外法學》1999。
“法定刑配置模式研究”,《中國刑事法雜誌》1999。
“行為評價機制與犯罪成立——對犯罪構成理論的擴展性思考”,《法學研究》2000。
“罪刑法定原則的觀念障礙與立法缺陷”,《學習與探索》2000。
“制度選擇、規範信賴與秩序形成”,《刑事法評論》第5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法定刑幅度研究”,《刑法論叢》(高銘暄主編)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9月版。
“刑事法解釋”,《刑事法總論》,群眾出版社2000年版。
“足夠、合理而非確實充分:論提起公訴的證據標準”,《刑事法判解》(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中國司法改革的三個悖論”,與左衛民合著,《人民法院報》2000-11-25。
“抽象性問題及其意義:對刑法領域法治立場的初步考察”,《中國社會科學》2001。
“危險個人的確立與勞動教養立法”,《法學》2001。
“犯罪加重構成基本問題研究”,與盧宇蓉合著,《法律科學》2001。
“刑法學知識傳統中的‘人'”,《金陵法律評論》(南京師大學報特刊)2001年第1卷。
“公正性:刑事司法的靈魂”,《人民法院報》2001-3-5。
“侵占罪疑難問題研究”,《法學研究》2002。
“刑法主觀主義中的知識客觀性”,《中外法學》2002。
“正確對待口供”,與陳興良合著,《刑事法判解》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法治視野中的刑法客觀主義”,《法治:理念與制度》(高鴻鈞等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刑法的公眾認同”,《中國法學》2003。
“中國刑法における單位犯罪に關する立法評価”,《名城法學》(日本名城大學法學會編),2003年3月(第52卷第4號)。
“刑法理論應在對抗、論爭中求發展”,《法商研究》2003。
“行為無價值論的提倡”,《比較法研究》2003。
“犯罪構成理論:關係混淆及其克服”,《政法論壇》2003。
“犯罪構成與價值評價的關係”,《環球法律評論》2003(秋季號)。
“刑法上的財產佔有概念”,與李志強合著,《法律科學》2003。
“刑法客觀主義和主觀主義的融合”,《江蘇社會科學》2003。
“特殊防衛權研究”,《刑事法評論》第13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公權任意進入私權領域,不是執行公務”,《人民之友》2003。
“侵犯商業秘密疑難問題研究”,《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
“用學派論爭促刑法發展”,《檢察日報》2003-3-28。
“危險犯的認定”,《人民法院報》2003-3-21。
“罪刑法定與案件處理”,《人民法院報》2003-2-14。
“因果關係的判斷”,《人民法院報》2003-2-21。
“期待可能性理論及其運用”,《人民法院報》2003-2-28。
“財產佔有與盜竊罪、侵占罪的區分”,《人民法院報》2003-3-7。
“依職權論也不能任意擴大瀆職罪主體範圍”,《檢察日報》2003-9-8。
“釐清職務許可權是認定職務犯罪的前提”,《檢察日報》2003-9-15。
“‘本犯'對認定瀆職犯罪有何作用”,《檢察日報》2003-9-23。
“受賄后徇私舞弊原則上應當數罪併罰”,《檢察日報》2003-10-8。
“危害結果仍是區分瀆職罪未遂與既遂標誌”,《檢察日報》2003-10-21。
OntheGeneralPublic'sRecognitionoftheCriminalLaw,ChinaLegalScience(2004)。
“規範違反說的新展開”,《北大法律評論》第5卷第2輯,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刑罰進化論:從刑事政策角度的批判”,《法制與社會發展》2004。
“‘普法'的方式”,載《清華法治論衡》(第四輯),高鴻鈞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量刑規範化:可行性與難題”,《法律適用》2004。
“當代刑法理論發展的兩個基本向度”,《江海學刊》2004。
“侵占罪認定中的關鍵問題”,《刑事司法指南》(總第18集),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偷竊‘天價'科研試驗品行為的定性”,《法學》2004。
“結果假定發生與過失犯”,《法學研究》2005。
《法定刑研》——周光權著
《法定刑研》——周光權著
“論實質的作為義務”,《中外法學》2005。
“死刑的司法限制”,《北大法律評論》第6卷第2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論刑法學中的規範違反說”,《環球法律評論》2005。
“刑法學中‘人'的觀念的演變”,《法律科學》2005。
“必須堅持刑法客觀主義”,《東吳法學》2005(春季卷)。
“無聲的中國刑法學”,《清華法治論衡》(第5卷),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版。
“指使交通肇事者逃逸應以窩藏罪定性”,《人民檢察》2005年7月(下半月刊)。
“刑法學中的因果關係和客觀歸責論”,《江海學刊》2005。
“主張債權與財產犯罪的界限”,《中國案例指導》(第1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編,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詐騙罪研究”,《刑事法判解》(第9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論放任”,《政法論壇》2005。
“從無佔有意思者手中奪取財物的定性”,《法學》2005。
違法性認識不是故意的認識要素,《中國法學》2006。
刑法學的西方經驗與中國現實,《政法論壇》2006。
論刑事和解制度的價值,《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6。
論社會整合與刑事政策,《法學雜誌》2007。
論主要罪過,《現代法學》2007。
違法性判斷的獨立性,《中外法學》2007。
違法性判斷的基準與行為無價值論——兼論當代中國刑法學的立場問題,《中國社會科學》2008。
明知與刑事推定,《現代法學》2009。
犯罪構成四要件說的缺陷:實務考察,《現代法學》2009。
死者的佔有與犯罪界限,《法學雜誌》2009。
法條競合的特別關係研究,《中國法學》2010。
量刑程序改革的實體法支撐,《法學家》2010。
論常識主義刑法觀,《法制與社會發展》2011。
著作
《刑法各論講義》--周光權
《刑法各論講義》--周光權
《注意義務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
《刑法諸問題的新表述》(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
《法治視野中的刑法客觀主義》(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
《刑法各論講義》(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刑法學的向度》(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
《刑法總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刑法各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2002年獲第七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3年獲第三屆“胡繩青年學術獎”;2004年獲清華大學“學術新人獎”(清華大學青年學術成果最高獎);2005年獲第一屆中國青年法律學術獎(法鼎獎)銀獎;2006年獲司法部優秀法學科研成果二等獎。
合著
《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罪研究》(黃京平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刑法新問題探究》(與張明楷、黎宏共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參政議政
2020年5月27日建議將法定結婚年齡統一為男女年滿20歲、建議離婚冷靜期適用範圍限制在有未成年子女需要撫養的夫妻。

社會任職


1.2008.3至2013.2任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
2.2013.3至2018.2任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
2.2018.3至今任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社會活動


● ● 2015.1至今任最高人民法院特邀諮詢員
● ● 2014.5至今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指導案例工作委員會委員
● ● 2012.9月2015.8任教育部特邀教育督導員(國家督學)
● ● 2010.11至今任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 ● 2012.5至今任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 ● 2013.12至今任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 ● 2009.6至今任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專家顧問
● ● 2011.3至今任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智庫專家
● ● 2011.5至今任天津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 ● 2013.6至今任北京市人民檢察院鐵路檢察分院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 ● 2014.6至今任成都市人民檢察院諮詢專家
● ● 2011.10至今任中國刑法學研究會理事
● ● 2007.11至今任中國法學會法律諮詢中心專家諮詢委員
● ● 2007.1至今任北京市法學會應用法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 ● 2007.12至今任北京大學廉潔社會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 ● 2017.10至今任北京市監獄管理局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 ● 2015.7至今任國家檢察官學院兼職教授
● ● 2015.12至今任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檢察院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 ● 2016.4至2019.4任北京市人民檢察院檢察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特邀高級兼職研究員
● ● 2017.8至今任中國法學會犯罪學學會副會長

獲得榮譽


時間獎項全稱具體獎項獲獎作品頒獎機構
2010年“北京市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
2008年北京市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
2006年司法部優秀法學科研成果獎二等獎司法部
2005年
第一屆“法鼎獎”
(中國青年法律學術獎)
銀獎
2004年清華大學“學術新人獎”學術新人獎清華大學
2003年清華大學先進工作者先進工作者清華大學
200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胡繩青年學術獎胡繩青年學術獎中國社會科學院
2002年清華大學教學工作優秀成果獎二等獎清華大學
2002年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