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抗戰紀念館
滇西抗戰紀念館
19徠45年7月7日滇西抗戰紀念館落成。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騰衝人民為紀念中國遠征軍第20集團軍抗日陣亡將士及死難民眾而修建的烈士陵園。主要由大門、甬道、忠烈祠、烈士墓、陳列館、紀念塔等組成。滇西抗戰紀念館,位於雲南省騰衝縣城西南1千米的疊水河畔小團坡下,佔地80餘畝。1945年7月7日(即盧溝橋事變8周年紀念日)落成。辛亥革命元老、愛國人士李根源先生取楚辭“國殤”之篇名,為國殤墓園。“國殤"即為國作戰而犧牲的壯士。國殤墓園是一座埋葬著滇西抗戰中為國捐軀的8000,這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烈士陵園。1996年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國殤墓園以小團坡為起點,在其東北向的中軸線上,建有"攻克騰衝陣亡將士紀念塔"、"騰衝戰區抗日烈士墓"、"抗日英烈紀念堂"及墓園大門。國殤墓園建成於1945年7月7日,佔地88畝,主體建築以中軸對稱、台階遞進形式,由大門經長通道循石級而上至第一台階。
自景區恢復營業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疫情防控一線的醫護人員免費開放。
滇西抗戰紀念館
于右任
忠烈祠後為相對高度31米的圓錐形小團坡,自下而上小碑林立,碑下均葬有陣亡官兵骨灰罐,墓園大門一側築有“倭冢”一座,埋日軍屍於其中,並由李根源先生題書刻石名"倭冢",以示侵略者的失敗。
紀念塔建於坡頂。坡上蒼松翠柏,青草黃花,相伴著3168座排列整齊、挺然屹立的碑石,每塊碑石上刻有一位當年攻城陣亡烈士的姓名、籍貫、軍銜、職務等。墓園西邊,大盈江水洶湧狂奔,滴水瀑布的巨大轟鳴回應著墓園之松濤嗚咽;隔澗相對的龍光台上,明將鄧子龍所書"劍掃風煙"4個大字依稀可見;風嶺晴崗在它的東側,高聳的文筆塔與紀念塔相對應;向南望,美麗的和順僑鄉煙霞檬攏,風光晴旋;極目北眺,籠籠朝雲,瑞祥生輝;有名的史迪威公路--那條壯士們用生命捍衛的"抗戰大動脈",從它的旁邊婉蜒而過。坡前,是抗日英烈紀念堂。堂中陳列有碑刻的"總理遺囑"及"天下為公"之訓言。
截至2019年,滇西抗戰紀念館藏品數量100,000件(套),珍貴文物3件(套)。
滇西抗戰照片
陳納得
從1944年5月中旬至1945年1月下旬為中美盟軍大反攻時期。這期間中國政府為打破日軍封鎖,重開滇緬國際運輸線,重組的以衛立煌上將為首的20萬中國遠征軍,利用國際反法西戰爭發生轉折的有利時機,在美國盟軍和滇西各族人民的全力支持下適時強渡怒江,向盤據滇西的數萬日寇發起全面反攻,經過8個多月的浴血奮戰,斃敵21000多人,最終於1945年1月20日將侵略都趕出國門,取得了滇西抗戰的最後勝利。
騰衝光復后,在雲貴監察史李根源先生的倡導下,各方集資在風景秀麗的來鳳山下、氣勢雄偉壯觀的疊水河畔修建了國殤墓園,以安忠魂。工程於1945年7月7日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