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行矩步

漢語成語

規行矩步,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guī xíng jǔ bù,出自晉·潘尼《釋奠頌》:“二學儒官,縉紳先生之徒,垂纓佩玉,規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於堂下,以待執事之命。”意思是指形容舉動合乎規矩,毫不苟且。也指比喻墨守成規,不知變通。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含貶義,也含褒義。

成語解釋


一是指形容舉動合乎規矩,毫不苟且。二是比喻墨守成規,不知變通。這兩者意思恰恰相反。
規、矩:圓規和角尺,引伸為準則;步:用腳走。指嚴格按照規矩辦事,毫不苟且。也指辦事死板,不靈活。

成語典故


晉·潘尼《釋奠頌》:“二學儒官,縉紳先生之徒,垂纓佩玉,規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於堂下,以待執事之命。”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規行矩步,安辭定色。”
《晉書·張載傳》:“今士循常習故,規行矩步,積階級,累閥閱,碌碌然以取世資。”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蔡元培:“已雖規行矩步,亦莫能辨,此所以必互相勸勉也”

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也含褒義。

例句


凡事都規行矩步,就毫無樂趣了。
我們要大膽改革,不能規行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