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文登營
明朝戚繼光所著的七言律詩
《過文登營》是明朝戚繼光所寫的一首七言律詩。該詩前四句寫過文登營所見邊防形勢,后四句弔古感事,描繪了文登營防區一帶風光和秦漢歷史遺跡。該詩主要運用了反襯、情景交融等表現手法,表現了作者忠心報國的憂患情懷、雄心壯志和放眼世界的國防意識。
這首詩熱烈的抒發了赤心報國的壯志豪情。
詩的首聯緊扣詩題,敘事寫景,寫作者乘船出海巡視海防及所見沿岸村落曉景,“冉冉雙幡”顯示了戚繼光的將帥風采和戚家軍的精神風貌。“曉煙低護野人家”,指巡航所見,描寫出一幅和諧寧靜的民眾生活。此聯敘事寫景,把雄壯的軍隊和和諧寧靜的生活置於同一畫面,形成強烈反差,為抒發作者保家衛國的豪情作好了情景鋪墊。
頷聯兩句,寫經過文登營防區所見殘堞及似聞笳聲,暗指海防由於朝廷不關心,以致營壘殘破,年久失修,防務廢弛,令人憂慮,描寫春色掩映的城牆,天風吹送的軍號。“誰將”句問句,寫出作者見到文登春色的驚喜心情。此聯既寫出了軍中特色,又把文登春色描寫得悲壯遼闊、悠然閑適,抒發了作者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同時對抗擊倭寇、保家衛國充滿著樂觀向上的精神。
頸聯借景抒情寫潮落可見秦代刻石、潮來難見漢代船隻的景象,慨嘆秦漢時的國力強盛、海疆安寧以反襯明朝的衰弱,暗喻盛衰有時,今不如昔,也寄託著作者對國勢強盛、海晏河清的嚮往之情,作者由實景而引發的聯想和感慨。潮起潮落,掩映千古。初秦的強盛,“代石”猶存;漢代的旺達,國富民強、百夷賓服,但“槎”筏卻不見了。這裡,作者追溯千古,聯想到國勢衰頹的現實,寄寓了深沉的憂思。
尾聯乘情而出,抒發感慨,點破主題:我知道遙遠的海外還有許多國家,其中有些國家例如倭國對我國並不友好,多年來一直縱容倭寇掠擾我沿海地區,祖國被,侵略、人民遭蹂躪的危險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我決不敢忘記這些危險,決不敢虛度自己的年華。這是作者登營遠眺所升華出的報國之情。
這首詩語言平易自然,感情樸實流暢。作者對歷史盛衰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對報國之志的抒寫,都具有深刻的藝術感染力。
這首七律是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春,作者在山東沿海負責防禦海上倭寇的時候所寫的。當時作者任登州衛指揮僉事,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營二十五衛所。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謚武毅。山東蓬萊人,但有一說是山東濟寧人,另一說是安徽定遠人。明朝抗倭名將,民族英雄,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