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玉女心經的結果 展開

玉女心經

神鵰俠侶武功

玉女心經出自金庸小說《神鵰俠侶》,由林朝英創造,是古墓派至高絕學,楊過和小龍女共同修習后習得。《玉女心經》須得二人同練,互為輔助。

原文定位


古墓派最上乘的武功,亦是金庸武俠小說中最絕頂的武功之一。是祖師林朝英創來專門用來克制全真派的武功,修練時須得二人同練,互為臂助。修練的第一步是先練成古墓派本門各項武功。第二步是學全真派武功。第三步再練克制全真派武功的玉女心經。其境界已達到九陰真經的境界,亦即是無上的境界。
林朝英欲在內功上創製新法而勝過全真教內功,因此玉女心經別尋蹊徑,自旁門左道力搶上風。但練功時全身熱氣蒸騰,練到後來二人需以內力導引防護,合二人之力方能共渡險關。
玉女心經共分九段行功,單數行功是「陰進」,雙數為「陽退」,修練陽退時可隨意停止,但修練陰進時就必須一氣呵成,中途不能微有頓挫。
第三版里也強調,玉女心經修練成功後,古墓派內功漸高,學者隻身輕足健,出手快捷,於常人發出一招的時刻中可連發三四招,但招力卻並不相應而增。因為林朝英只想勝過王重陽而非殺他,所以心經武學只求身法快捷、招式匪夷所思。
楊過此時步伐雖是全真派武功,但呼吸運氣,使的卻是“玉女心經”中的心法。【古墓派輕功乃天下之最】,他這一起腳,兩名丐幫好手便跟隨不上,但見他急奔如電,白光閃處,長劍連刺。如他當真要傷二人性命,二十個化子也都殺了。
三人當即施展輕功,齊向東南方急行。【古墓派向以輕功擅長,稱得上天下第一】

來源出處


楊過和小龍女
楊過和小龍女
林朝英撰述《玉女心經》,雖是要剋制「全真派」武功,但因其對王重陽始終情意不減,所以撰述到第七章「玉女素心劍」之時,林朝英幻想終有一日能與意中人並肩擊敵,因之《玉女心經》的第七章的武術特別地有轉喻之意。
《玉女心經》的第七篇「玉女素心劍」的武功是雙人劍法,一個使《玉女心經》,一個使全真功夫,相互應援,分進合擊。
林朝英當日柔腸百轉,深情無限,纏綿相思,盡數寄託於這章武經之中。雙劍縱橫是賓,攜手克敵才是主旨所在,然而在所遺石刻之中卻不便註明這番心事。小龍女與楊過初練「玉女素心劍法」時相互情愫未生,無法體會祖師婆婆的深意,修習之際兩人均使本門心法,自是領會不到其中妙詣。
神鵰俠侶
神鵰俠侶
二人想不到林朝英當年創製這套劍法,心中想像與王重陽並肩禦敵。而楊、龍兩人對拆,卻是將對方當成了敵人,互刺互擊,相殺相斫。其實林朝英與王重陽都為當時天下一等一的高手,單隻一人已無旁人能與之對敵,這套聯手抗敵的功夫實在並無用處,只是林朝英自肆想象,以托芳心而已。她創此劍法時武功已達巔峰,招式勁急,綿密無間,不能有毫髮之差,楊過與小龍女不明其中含意,自難得心心相印,難以融會和領悟。
後來楊過和小龍女共同對敵,二人同使「玉女劍法」,難以抵擋金輪法王。但楊過無意中使「全真劍法」,小龍女使「玉女劍法」,卻均化險為夷。直到此時楊過和小龍女才終於想通了《玉女心經》最後一章「玉女素心劍」的精義所在。
楊過和小龍女同使一招劍法,兩招名稱相同,招式卻是大異,一招是「全真劍法」的厲害劍招,一招是「玉女劍法」的險惡家數,雙劍合璧,威力立時大得驚人。二人劍招相互呼應配合,所有破綻全為旁邊一人補去,厲害殺著卻是層出不窮。楊過和小龍女修習這章劍法,數度無功,但到身遭奇險之時,相互情切關心,都是不顧自身安危,先救情侶,正合上了劍法的主旨。
這「玉女素心劍」劍法的男女二人倘若不是情侶,也會在熟習與林朝英創製這套「玉女素心劍」之意漸漸地心息相通。這路劍法每一招中均含著一件韻事,或「撫琴按簫」或「掃雪烹茶」或「松下對弈」或「池邊調鶴」均是男女與共,當真是說不盡的風流旖旎。林朝英情場失意,在古墓中鬱鬱而終。她文武全才,琴棋書畫,無所不能,最後將畢生所學盡數化在這套武功之中。她創製之時只是自舒懷抱,哪知數十年後,竟有一對情侶以之克御強敵,卻也非她始料之所及的了。

修鍊過程


玉女心經
玉女心經
《玉女心經》須得二人同練,互為輔助。練功時全身熱氣蒸騰,須揀空曠無人之處,全身衣服暢開而修習,使得熱氣立時發散,無片刻阻滯,否則轉而鬱積體內,小則重病,大則喪身。
這門內功步步艱難,時時刻刻會練入岔道,若無旁人相助,非走火入魔不可,只有你助我、我助你,合二人之力方能共渡險關。
《玉女心經》單數行功是「陰進」,雙數為「陽退」。「陽退」功夫,隨時可以休止;「陰進」卻須一氣呵成,中途不能微有頓挫。應該有內應,外引之說,道家主要指女子修鍊的專門功夫。

出處改編


道家有《御女心經》,裡面有關於房事的論述,而金庸創立《玉女心經》,與其是實有淵源的。請看書中描述的關於“玉女心經”的練法:
修鍊玉女心經
修鍊玉女心經
使這玉女素心劍劍法的男女二人倘若不是情侶,則許多精妙之處實在難以領會;相互間心靈不能溝通,則聯劍之際是朋友則太過客氣,是尊長小輩則不免照拂仰賴;如屬夫妻同使,妙則妙矣,可是其中脈脈含情、盈盈嬌羞、若即若離、患得患失諸般心情卻又差了一層。彼時楊過與小龍女相互眷戀極深,然而未結絲蘿,內心隱隱又感到前途困厄正多,當真是亦喜亦憂,亦苦亦甜,這番心情,與林朝英創製這套“玉女素心劍”之意漸漸地心息相通。
從上面的描寫中,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出這背後的主子了。這根本就不是 武功的描寫,反而和性事的描寫差不多。作者水平高,借武功寫性情。
再看《玉女心經》的最後一式,簡直就是假佛教密宗的男女雙修了,正如書中所說“玉女心經的最後這一章的 武術特別地有轉喻之意。”轉喻什麼呢?男女交合的。
再看其中的武功招式,有“撫琴按簫”,很是爛漫,確實也浪漫,這不能不說是達到至高境界的爛漫前奏。
寫成這樣含蓄而有韻味,是能讓人們接受。並且陶醉於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