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輕功的結果 展開
輕功
中國傳統武術
輕功是中國傳統武術中一種真實存在的功法。練習輕功並不能使體重變輕,卻可以大幅提高奔跑、跳躍能力、閃轉騰挪能力,並可以站立或行動於不可承重的物體之上甚至運氣提氣借用輕小物體騰起於空中,屬於武術的術類。
輕功練習方法繁瑣辛苦,且不易練成,但是歷代武術名家都十分重視輕功的練習。
輕功其實真實存在的,輕功不是反重力的體現,由於任何物體包括人體在內,在任何狀態下都受到萬有引力作用,在地球上則表現為地心引力作用,即重力。依靠反作用力而產生不受地心引力作用的效果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尚無法實現,由於小說家的渲染以及影視作品的誇張,誤導了許多人認為輕功不存在,由於輕功如同氣功一般是難以用文字解析的,這也是許多人不了解輕功的原因之一。
現實中各種“輕功表演”其實是利用一些技巧實現的,並非真的使人變輕。如踩雞蛋是利用壓力的均勻分佈達到減小壓強、最大限度地利用受力物體的承載能力而實現的;“水上漂”則是利用類似打水漂、四輪驅車行駛於水面的原理,在短時間內奔跑於水面數十米,不可能長時間或靜止;而所謂“浮空術”則是魔術的障眼法,並不是真正的輕功。
現實中和“輕功”效果最相近的是跑酷運動,但是跑酷者一般需要勘測地形和丈量距離,且只能蹬牆一兩腳,落地打滾緩衝;而輕功作為古代武者的逃生技能,既不用勘測地形,又能在90°牆踩上五六腳,落地也採用馬步落地以繼續戰鬥。現代較出名的有武當輕功、少林輕功、峨眉輕功、自然門輕功。
輕功與現代體育運動中的跳高、跳遠形式相近而實質不同。現代的跳高、跳遠,在起跳之前,一定要先奔跑鼓勢,奮力而跳躍,猛起猛落,落地沉重,如石下墜。而輕功則不需要奔跑鼓勢,只須兩足一蹬,即可起高和躍遠,其起如飛燕掠空,其落如蜻蜒點水,著瓦不響,落地無聲。輕功與現代體育運動中跳高、跳遠的不同,就在它“輕”和“穩”的特點。能“輕”和“穩”,全賴浮勁在身。
現代物理學告訴我們,地球上一切物體下墜,都是由於地心的吸引力。排除地心的吸引力,則可自由地上升下降。飛機密度不知比空氣多多少倍,可由於有發動機所產生的衝力而可在天空自由翱翔。人體也大大地重於空氣,以一般人的體質,難升牆上屋,就是從屋頂下墜,也難免折骨斷筋。故人要排除地心吸力,必須有一種浮勁。古傳內家輕功,以跌坐鍊氣,或早或晚行功,能將氣自由提起與沉著,數年之後能起數丈之高,身輕如燕,牆壁可走,水面可行。印度瑜珈中就有能使人體在空中飄浮的獨特修行法。
《北史》曾記載,禪定寺旗幡竿上繩索斷了,有沈光者口裡銜著繩索,拍竿而上,直至龍頭。事畢又透空而下,以掌拓地,倒行十餘步,時人稱為肉飛仙。沈光的絕頂功夫乃是苦練而得,即經過苦練輕功,體內充滿浮勁,故透空而下則如鳥之翼。
證明,生活在有靜電場和磁場的地球表面的人,體內存在著生物電流。不過一般人帶電都很弱,輻射量也很小。而當人體中某一組織興奮的時候都可以產生電的變化。即興奮部位比安靜部位的電動勢或電位低。
許多氣功功法都注重意守丹田,氣功名家蔣維喬先生在岡田靜坐中說:“丹田是人生精神精力之庫。”意守丹田,使丹田部位的神經受到刺激而興奮,由興奮而產生電的變化,當練功達到高深境界時,人體內的生物電現象會很強烈,靜電富集也相當明顯。
當意守上丹田時,百會穴區域正電荷大量富集,整個頭部有向外膨脹的感覺,臉面變紅;與此同時,腳底湧泉穴區域(坐著時是會陰穴區域)的負電荷與地球表面的負電荷相排斥,人體就獲得了向上的浮力。隨著功夫的由淺入深,其程度將由感覺到真實,浮力也越來越大。
內家輕功以吐納打坐,鍊氣行功,其理玄妙,除有恆心苦練外,尚需有較高的悟性。除內家輕功外,古時習武之人練的輕功方法各異量歸結起來,不外乎頂功和鐵錫碑兩種。所謂頂功,即垂手直立,用腳前掌向上跳,此練彈勁,不可屈膝,不可用拙力,多練則可增身體的汲取功,把體重提向頂部,不使下沉。這與一般飛機的發動機安裝於機首,恐屬同一原理。但人無羽翼,若無強勁的內氣與地心引力相抵斥,則難以在空中作片刻停留,更談上不凌空飛行。此為頂功練法不如內家輕功之處,所謂鐵錫碑,即用錫瓦鐵衣附於身上,按一整套的程序練功。本來人身重於空氣不知有多少倍,為何反加上許多重物而求身法的輕靈呢?這是因為,如果僅以自身的重量練功,開始固然不覺得沉重,但練久也不會覺得輕鬆。正如現代體育中的跳高、跳遠運動,經過刻苦鍛煉,成績雖能逐漸提高,但卻達不到輕的境界。
輕功練法,必須先在體重之外又加上各種重往返,這樣一開始就感到很沉重,但經過艱苦鍛煉,就會逐漸適應而不覺沉重。一旦去舊附加的身外重物,自然就頓感十分輕,行走奔跳也會非常的舒適和迅疾。輕功練成之後,竄上縱下如飛菩落葉,在平地行走,則步履輕疾,不揚微塵。只要腳下有一點憑藉之物,借得些微承受力,就可履其上如平地。古時相傳的草上飛、雪上飄、水面飛行等,皆是僅憑微小的借力。若腳下全無憑藉,鐵錫碑功功夫練得再高深,也難凌空而行。練頂功和鐵錫碑者,在運用輕功之時,一方面須將內氣運至頭頂,使全身重量都提到上部,這樣只要腳下稍有憑藉也可行於其上。另上方面行動又要求迅疾,使其勢連綿不斷,若稍一遲緩,則氣不吸力,力自下沉,力下沉則身體復重如常了。
古時傳下的輕功,以頂功和鐵錫碑的習練較為普遍,有章可循,穩實可學。身體健康的青年人,若掌握其功法,加上自己的刻苦練習,都可成功。除了武林中普通習練的輕功功法之外,歷史上各家各派尚有多種更為隱秘的輕身功夫。其練法不一,其功境也深不可測,我們將在最後選幾種介紹給大家。從這幾種功法,我們或可窺見各大門派神奇輕功之一斑,有志者若更能依法苦練,證悟玄境,將乃光大中華武功的莫大幸事!練習輕功必具的條件
習練輕功,必先看有無條件,就頂功和鐵錫碑而言非常重視年齡、體質和毅力(內家輕功在年齡和體質上要求較寬,但重毅力和悟性)。練功習武最好從孩童之時就開始,往昔習武世家,小孩在幾歲時,父兄即督促其練功,更有甚者,嬰兒在襁褓之中,父母即為其按摩槌捏,即所謂胎骨功。五六歲的兒童心無雜念,意志專一,心境猶如碧空清澄朗澈,此時教之練功,心專而易成。又因兒童筋骨柔軟,動作靈活,對各種架式模仿能力強,入手快,見功迅速。學習輕功,特別是習練頂和鐵錫碑,年齡非常關鍵,俗諺“童體練輕功,一直往上沖;成人練輕功,總是不成功。”一般輕功從10周歲左右開始最合適,過早則筋骨未固,易致傷損,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過遲則筋胃“老化”,不僅練功太過艱難,用鐵錫碑更易損傷。
要求健康,無疾病,還要求身體動作輕靈,因起高躍遠,無不以輕為功,而身軀肥碩的人,由於體質條件所限,縱使苦練,也難望大成,當然,內家輕功也有些殊勝的練法,身軀壯大亦可成功。
在毅力上,習練輕功要有超出常人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因為練習輕功(特別是頂功和鐵錫碑練法),自始至終,至少要10年左右的時間,其中之艱難困苦,非常人所能忍受,如果沒有堅強的意志和毅力,這是不可能練成功的。正因為條件之嚴,練功之苦,故輕功習之者少而成之者更少。
練習設施
練習輕功需要很多用具、設施。如木樁、弓房、跳台、鐵衣、鉛瓦、鐵鞋、跑板、護踝等等。
⒈木樁 選用堅實的圓木製成,其規格一般直徑2寸,長2尺,一半削尖埋入土中固定,另一半露出地面之上,各樁距離以練功者步子的距離為度。
⒉跳台 用磚砌成長方形的台身,其規格一般為長5尺,寬3尺,又用同樣大小的木板製成檯面,蓋於磚上,板下四周有約1尺長的邊,剛好套在磚台之上,使練功者跳上時不致動搖。初練時高3尺,以後逐漸加高。跳台的另一種製法是做一木架,四腳埋入土中使其牢固,架上鋪以木板。台前可挖一沙潭作為起跳點。
⒊沙坑 在泥地上挖一深3尺,直徑3尺的圓潭,底下鋪一層厚沙。隨著功夫增加,坑亦逐漸挖深,直至超過頭部一尺深為止。
⒋鉛瓦 用鉛製成瓦的形狀,內一面略為凹進,如半圓形,與腿形相吻合。一般從4兩(16兩制)起,逐漸增為半斤、一斤、二斤半、到三斤半為止。也可用鐵塊來代替。鉛瓦要用死鉛,方法:將鉛放入火中燒紅,再放入豬血中粹之,並浸泡三天。如此再燒、再浸泡,總七次,再埋入土中七七四十九天,即可除其“火毒”,然後按練功者小腿外形製成輕重不等鉛瓦備用。
限於篇幅及個人精力,且真正練者並不多,這裡我姑且偷懶一下,其如弓房、鐵衣、鐵鞋、跑板、護踝、布架、腿帶、竹箕等具體要求及製法,不再介紹。
基礎功
學習輕功之前,宜先練基礎功——丹田內功。如今的人,身體雖強弱各異,但若未經過氣功鍛煉,大多上焦滿蝕,下焦虛陷,氣機紊亂,意氣不和。丹田內功就是以特定的方法鍛煉人身三寶精、氣、神,使百脈通暢,丹田之氣充盈。晉代許遜在《靈劍子》中云:“氣若功成,筋骨和柔,百關調暢。”丹田內功性命雙修,這裡為輕功基礎,修好命功階段即可。
功法
練功時,先做好三調(調身、調息、調心)詳細參見基礎功>>>;三調篇)。簡要介紹如下:
第一步:按調身要求擺好姿勢,以坐勢為佳。全身放鬆,排除雜念。
第二步:調息,先緩慢地呼出三口氣,邊呼氣邊意想著將體內毒素、濁氣由全身毛孔放出。然後再做吸氣,邊吸氣邊意想乾淨、清新的宇宙精華之氣由百會穴往下流過膻中而至丹田,再意想此精華之氣慢慢地滋潤全身,全身乾淨、透明。
第三步:雙眼平視,似看到千里之外的光景,即使在黑暗的屋裡,也要做這樣的觀想。如此片刻,目光逐漸移近,垂簾回光,返照祖竅,下觀鼻尖,似將千里之光收至今。此時閉口,鼻呼鼻吸,舌抵上顎,摒除雜念,將千里之光隨雙目下注丹田,實則以先天之性光下照丹田,並輕輕意守丹田,凝神寂照,神歸照臨之所,即是真氣凝集之處。似守非守,勿忘勿助。
收功:每次練功半小時至1小時后(初學亦可20來分鐘,漸增至1小時,甚至數小時),即可收功。收功之時,不可驟然睜眼,意想濁氣從全身毛孔放出,同時觀想宇宙之真氣清新、潔凈有如甘露從頭頂流貫全身洗髓,洗入地下。如此三遍,才慢慢地睜開眼睛,然後可做些自我按摩動作(詳見後面輔助功),再緩步行步數分鐘,結束練功。
火候
習練丹田內功,不可不明火候,掌握火候決定功夫的進程和質量。然歷代丹家視火假為不傳之秘,道都南五祖中之一薛道光賦詩云:“聖人傳葯不傳火,從來火候少人知,莫將大道為兒戲,須共神仙仔細推。”
何謂“火”?何謂“火候”?《脈望》曰:“以氣攝精謂之葯,以心煉念謂之火。”火,實際上就是指意念,意念的運用,或叫神,或叫我之真意。《金仙證論》曰:“火者社也,……皆我之真意。”火候,指的就是煉丹中用火的掌握。《悟真直指》曰:“金丹全賴以火候修持而成。火者,修持之功力,候者,修持之次序,採藥須知遲早,煉藥須知時節。”用通俗的話講,火候實際上就是指用神(意念)來調息(調節呼吸)。但火候之法度,實難掌握。其中談得最多的是文火和武火,《醫學衷中參西靈:論醫士當用靜坐之功以悟哲學》中云:“蓋靜坐之時,用腦中元神,所謂文火也。采陽生時,用心中識神,所謂武火也。由斯而論,靜坐之時用文火,當名為凝神照氣穴至采陽生時用武火,言可謂凝神入氣穴。”元神無意,火起猶溫,識神意到,故火起甚烈,對於火候的一般規律,被譽為“萬古丹經王”的《周易參同契》云:“首尾武,中間文,始七十、終三旬。”練功之時,主要就是調起火力,念不可起,起則火燥,意不可散,散則火冷。練功中,前半段用武,但又不可故意加重意念呼吸,必須注意武火是在練功過程中形成的;火起之後,則勿忘勿助,自然無為,以文火溫養之。練功火候,歷來全憑師傅指點,或自己在功中去摸索、領悟,逐步把握其中的要決。道家丹鼎門有“八字火訣”:“似是乃是,自然而然。”學者可細細參悟之。
按語:大道至簡至易,本功不僅有助於輕功的修鍊,且對健身祛疾都有很好作用。
⒈丹田貫氣法:
初習內功,許多人最感困難的是丹田取得得氣感。所謂得氣感即意守丹田或引氣下沉丹田時,丹田處有一股氣流跳動。往往有一些人,雖練了很長時間的功,但毫無丹田得氣感。究其原因,既有練功不得法,也關於各人身體素質。丹田貫氣法即是針對上述情況的一種輔助功法。可以練丹田內功的前後行之。具體練法分三步:
第一步:兩腿微曲站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微成內八字,十趾抓地;舌尖輕抵上顎,懸頂,豎項,微收頷,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提肛松采、松小腹,兩手自然下垂於兩腿側,全身放鬆,意守丹田,虛心涵空。兩眼平視遠方或垂下眼帘視鼻端。
第二步:接上勢,兩手緊握成拳,分別移向後背,以背食指根部(即拳尖)抵住各一側的腎俞穴(本穴在第十四脊椎,即腰二椎下凹窩,左右向外各量一寸五分,按之有痛脹感,即為此穴位),要用力,以穴位感到有力或痛脹為宜。然後晃動腰腹部,先左扭——前仰——右扭——后俯,順時針成1圈,幅度要盡量大,共晃動80-100圈,接著逆時針晃動80-100圈。當然,如感晃動太吃力,可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注意:晃動時,一定要晃動腰腹部,以小腹丹田部位帶動腰部晃動,頭部要保持端正,保持內功身法要求,千萬不要以頭部去帶動腰腹晃動。否則不僅感到吃力,更會導致內氣上浮,頭暈、腦脹。
晃動后稍停,意守丹田,可以兩拳尖在兩腎俞穴揉動30~40下,要用力,以穴位有酸脹熱感為宜。
第三步:接上勢,兩拳變掌,從腎俞穴分別經兩脅前移,緊貼小腹。拇指緊按小腹上緣,餘四指向下,緊按小腹下緣,兩手虎口相對,中間突出丹田部位,然後上下攔動小腹30~40次,此時意守丹田,氣沉小腹,切不可上浮。
本法一般習練10~60天就能獲得丹田有氣感,注意練功期間要節制性生活。本法又稱:“晃氣海,抖丹田”,還能醫治腰腿乏力、心率不齊等病症。
⒉按摩洗髓法:
相傳達摩有《洗髓金經》傳世,但其修鍊之法卻一直秘而不宣。宋人司議郎蒲虔貫的《保生要錄》中談了些導引按摩之法:“故手足欲其屈伸,兩臂欲左挽右挽如挽弓法,或兩手雙拓如拓頭法,或兩拳築空,或兩手臂左右前後輕擺,或頭頂左右顧,或腰胯左右轉、時俯時仰,或兩手相捉細細捩如洗手法,或兩手掌相摩令熱,掩目摩面,事閑隨意用之,各十數過而已。每日頻行,必身輕目明,筋節血脈調暢,飲食易消,無所壅滯。體中小不佳,快為之即解。”這些內容,古往今來為人們練功養生所常行。
《勿葯元詮·金丹秘訣》載有著名的“十六宜”:“發宜常梳,面宜多擦,目宜常運,耳宜常彈,舌宜抵顎,齒宜常叩,津宜數咽,濁宜常呵,背宜常暖,胸宜常護,腹宜常摩,欲道宜常攝,肢節宜常搖,足心宜常擦,皮膚宜常沐浴,大小便宜閉口勿言。”這些養生訣簡單易行,收效顯著,是中國人民在溫長的歷史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這裡,我們從配合習練丹田內功及輕功的角度,刪敏就痢,取其精華,編成按摩洗髓19式。這些輔助功法用於功前功后,睡前醒后,可疏通氣血、調整陰陽,柔筋強骨,增強功效。輔助功或整套操作,也可選擇部分動作,若能習之以常,持之以恆,必對習練丹田內功、輕功,強身健體產生莫大的功效。
⑴搓手:
雙手合十,兩中指對鼻尖,一上一下地對搓手掌,直至發熱;手掌發熱后,再互搓手背,先以左手掌搓右手背,復用右手掌搓左手背。搓時手背不動,手掌在手背上來回搓。
⑵浴面(乾擦臉):
以搓熱的雙手掌貼於兩頰上,大拇指交於太陽穴處,雙掌一上一下地撫浴整個面部。一上一下為一次共行36次。
⑶干梳頭:
雙手掌按於前額,手指朝上,十指為梳,稍用力由前額經頭頂百會梳至後腦,共行36次。
⑷運轉百會:
兩手重疊,內外勞宮穴相對(男子左手在下,右手壓左手;女子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置於頭頂使勞宮穴緊貼百會穴,推動頭皮旋轉。先逆時針轉16次,再順時針轉16次,反覆共36次。
⑸按摩眼部:
以搓熱之雙掌捂在眼部,以掌心勞宮穴對準眼睛。逆時針方向轉6次,再逆順時針方向轉6次,反覆共36次。
⑹擦鼻樑:
兩手握成空拳,以大拇指第二節一上一下循按按鼻樑。一上一下為一次,共36次。
⑺揉按太陽穴:
雙手掌按著前額,兩大拇指按著太陽穴,同對按逆時針方向揉轉6次,再按順時針方向揉轉6次,再按順時針方向揉轉6次,反覆共36次。
⑻鳴天鼓:
用兩手心將兩耳翼向前壓伏,以兩手的中指和食敲打風府穴,使耳內有如擊鼓般的轟鳴。連做36次。
⑼叩齒:
上下齒相叩擊36次。
⑽漱口:
將上下牙齒相叩,用氣漱口,共36次。
⑾攪海:
用舌在牙齒的內外以順逆方攪、舔各36次,然後將口中唾液分3次咽下。
⑿搓兩耳:
用雙掌分別按住兩耳,做上推下搓運動。向下推時手掌以柔勁充分按摩耳、耳輪等整個耳面及聽會、聽宮、耳門等穴位和耳旁的上關、下關穴位;向下搓揉時用手掌按摩耳背。如此一上一下為一次,共做36次。
⒀拿項:
用整個手拿住頸項,配合呼吸,吸氣時抓緊上提,呼氣時放鬆。左、右手輪換,共做36次。
⒁揉肩:
用左手托住右肘揉左肩,順逆為18次,然後用右手托住右肘揉右肩,順逆各18次。
⒂揉摩腹部:
雙手重疊於小腹之上,先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向順時針方向揉轉36~108圈,再兩手交換位置,逆時針方向揉轉36~108圈。揉時手掌緊貼住腹皮,但不可重壓,均勻緩慢地揉動,腹皮與手掌一起動。
⒃搓兩腎:
兩手掌置腰背,兩手指尖相對,兩手勞宮穴對腎俞穴,配合呼吸,吸氣時兩手向上搓按,呼氣時兩手向下搓按。可稍用力,可以舒服為度。一上一下為一次,共做36次。
⒄揉按膝關:
兩腿放平,大腿與小腿成90度,兩手掌分另置於兩膝鶴頂穴上,順時針揉按6次,逆時針揉按6次,交替揉轉共36次。
⒅搓湧泉:
用左手勞宮穴搓右腳心湧泉穴,右手勞宮穴搓右腳心湧泉穴,一推一送地搓,左右各36次。
⒆搓揉腎囊:
先用左手揉搓腎囊(女子搓揉小腹)36次,再換右手36次。
習練輕功,特彆強調循序漸進的原則,從最基礎處起步,由易到難,由淺而深,老老實實地按步驟進行,不能擅自跨越某一練功步驟,此其一;其二,每日練功,在強度上也要注意循序漸進,不要急於求成,一口吃一個胖子,不顧自己身體的承受程度而接命加大練功量。貪功冒進往往損傷身體而練一日養十日,欲速反而不達。循序漸進,是每個練功者要時時把握的一大原則。
輕功初級功由跑步、跑樁、跑磚、頂功幾個練功層次組成,其目的在於鍛煉腳步的輕穩和身體的浮勁。
一。跑步:
跑步功夫可為輕功的基礎之基礎,此步功夫少年八九歲左右就可開始練習。
⒈跑前準備:
準備活動的內容可以自己編排。一般先由走至慢跑幾分鐘,再做些徒手體操、將上肢、軀幹、腿和腳都做充分的活動,特別注意轉動脖子、腰、膝和腳部。準備活動進行10~20分鐘,以全身發暖微微出汗 度。然後可立即做跑步練習。
⒉跑時兩腿的動作要領:
練習跑步注意兩腿的動作很重要。跑步時從前腳觸地點到身體移動重心線下,這階段稱重心腳著地緩衝階段,這個階段身體對前下方的地面造成壓力,因而產生一個向後上方的支撐反作用力,阻礙人體的前進。盡量減少這個阻力的辦法就是腳的著地點要離身體重心射影線近一些,腳著地后膝關節迅速彎屈,作好緩衝動作,以減少這個階段的阻力。
由腳移到身體重心射影線下,到腳離開地面,稱為後蹬階段,這是形成向前跑的主要動力階段。此階段的要點是後腿蹬直,髖、膝、踝三個關節應充分伸展,由此獲得向前的推力。
兩腿是義叉運動的,當一條腿后蹬時,另一條腿則向前擺,前擺動作和后蹬動作同時進行。前擺的要點是方向要正,並帶動臀部向前。
後腿蹬地后,人體就騰空而起,在騰空階段,動作要放鬆,讓身體隨著慣性向前。在整個跑步動作中,后蹬腿的肌肉積極收縮,而在腳落地的緩衝和騰空階段,肌肉要盡量放鬆,這樣就能跑得更輕鬆、更快、更遠。
⒊跑時腳著地的要領:
跑步時腳著地一般有三種情況:腳掌先著地;腳跟先著地;全腳著地。三種情況,應該採用哪種呢?我們有必要先了解腳的結構特點。
除少數人的腳是扁平之外,大多數人的腳是弓形的,有所謂的“腳弓”。腳弓由主要由骨骼和韌帶組成,其結構象個拱橋,能承受巨大的壓力,堅固而富於彈性。腳部還有很多關節,關節里的軟骨和韌帶副於彈性,跑動中能緩解外力的震動,從而保護人體不受損傷。
跑時用腳跟先著地的話,由於要腳跟需滾動腳前掌才能進行后蹬,需要一個過程,影響了前進速度。又由於用腳跟著地,足弓的緩衝作用發揮不出來,產生較大震動,容易引起膝關節的損傷,更會引起大腦和內臟器官受到震動而損傷,所以一般跑步都不會採用腳跟著地的方法。
腳前掌先著地是較好的方法。在腳的各個部位中,腳骨和韌帶集中在腳的中部和前部,腳前掌寬而薄,彈性較好,以腳前掌先著地,可維持身體平衡,緩衝外來的震動和阻力,所以跑步練習以腳前掌先著地為好,開始可能較費力,可先用全腳掌著地,練習一段時間后,再逐漸採用腳前掌先著地的方法練習。
以腳前掌先著地的方法練習一段時間后,還要更上一層樓,改為僅用腳尖點地而跑。只有這時,才具有初步的輕功練習特點。因為用腳掌著,步伐踏實,而踏實則身體就能輕靈;用腳尖點地,則步虛,步虛則身體易輕靈。當然腳尖點地而跑,難度很大,只能循序漸進。
二。跑樁:
跑樁是輕功初級功的第二步,分跑馬樁、九宮樁、梅花樁幾種。
馬樁
當以腳尖點地跑的練習進行約半年之後,就可進入馬樁練習了。
馬樁的製作:以長2尺左右,直徑2寸左右的圓木,根據自己步伐大小一步一樁,一字直行排開,至少二三十根,條件允許可直排數百米遠近。
對於平時只在平地奔跑的人來說,初上樁,其難度是非常之大的。樁面很窄,跑時只能用腳尖,著力處非常小,稍有不慎,就很容易踏空,初時,可先練習樁上行走,由慢走到快走,再過渡到跑,同樣先慢到快,循序漸進。練跑之初非常困難,一個月左右可稍熟悉,如苦練半年一年,就是閉上眼,也不會踏空。
九宮樁
九宮樁是一種有奔跑次序的樁式。用與馬樁相同的樁木九根,按九宮方位埋好,練習時從一宮到九宮,又從九宮到一宮不斷循環於九根木樁之間,速度也是由慢而快。(九宮樁排法:九根樁分別編號為1~9,由北到南三排每排三根,我們面對北方,次序為:5.1.7;6.9.3;2.8.4。)
所用樁木與上同,在土中釘成梅花五瓣的形狀,每五根樁為一組,多則六、七組、,少則三、四組。跑梅花樁,不同於馬樁的直來直去民不同於九宮的從一而九從九而一的規定路線。馬樁只有前進之法,九宮雖較馬樁靈活,但線中有一定的規矩。跑梅花樁則前後左右隨意奔躍,既鍛煉腳步的輕靈,又可練習躲閃騰挪,輕如狸貓,敏似猿猴之功。梅花樁難度很大,需經長期苦練才能純熟。
整個跑樁功夫,重在鍛煉腳下穩勁,不致發飄,是為輕功的重要基礎功夫。
三。跑磚(跑弓):
在跑樁功夫練得純熟之後,腳下的穩勁和身體的靈活性已相當可觀,就轉而練習跑弓。跑弓功夫是由穩勁向浮勁過渡的階段。跑磚一法,其目的和效果與跑弓大致相同,如因弓房設置有困難,可改練跑磚。跑磚這功,隨磚 不同放置,可分為三個階段:
⒈平鋪磚:
選較厚的磚360塊,平鋪地上,每距一步放置一塊,排成長列,練功之時即在磚上來回奔跑,此步功夫,看似比梅花樁還要容易,但它要求點磚即過,不可發聲響。
⒉側立磚:
待在平鋪磚上能自如地往來飛行,毫無聲響時,再將磚側立起來練習。此時在步伐的輕、穩上要求更為嚴格,直至在側立磚上奔走而能寂然無聲,磚不絕不倒時,則轉入下步。
⒊豎立磚:
此時將磚直豎起來,直豎之磚更易倒伏,能落腳的面積更小。這一步功夫嚴格鍛煉落腳的准、身法的輕和穩。等到練得奔跑自如而磚安穩不倒時,還可另選薄磚練習。不斷加大難度,久久純熟。跑磚之功即告大成。
四。頂功:
頂功是練向上彈跳之勁。選一平地,身子正直站立,兩手下垂,兩腿併攏,用腳前掌向上彈跳。跳時兩膝蓋不得彎曲,同時意念上引,也就是意想頭頂向上頂勁,有一鶴衝天之勢。如久練之則意到氣到,以意領氣,功到自然成。每天早晚練習,不計次數,感到疲勞炎止。能直膝跳起1寸,則屈膝可跳起1尺,直膝跳起1尺,則屈膝可跳起1丈。所以古時練功家云:“一寸管一尺,一尺管一丈”。頂功如能練到直膝跳起1尺,則輕功的初級功功夫就算練成了。
習練初級功的注意事項
⒈輕功初級功運動量大,消耗體能多,練功期間,注意飲食營養,保證睡眠,少年人每天可睡10個小時左右,最低不能少於8小時。
⒉初級功與丹田內功同時習練,丹田內功可安排在晚上子時(23時到凌晨1點)。
⒊要特別注意安全。樁功、磚功都有一定的危險性,精神集中,由慢而快。
⒋練功后出汗太多,不能馬上洗冷水澡,也不宜用冷毛巾擦汗。出汗時全身毛孔開張,驟然遇冷,容易感冒。
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要長久堅持,不可一天打魚三天曬網。
學功者經過二三年的艱苦鍛煉,在初級功的各的練習項目都打下堅實的基礎后,就可轉入中級功的學習了。
對於輕功中級階段的鍛煉,各門各派的方法可說是五花八門。應該承認,自古傳下的種種練功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鍛煉的目的和效果,但若無師傅親傳,往往在眾多的練功項目面前莫衷一是,不知該練哪種,先練哪種。這是許多學習者感到非常困惑的難題。我們經過對各門派、各種練功方法的進一步考察,並結合前人練功的成功經驗,將輕功中級階段的功夫概括為“飛檐走壁”和“踏雪無痕”兩大類。前者為向上跳躍之法,後者為平行奔走如草上飛、雪上飄、水上行等之法。每類之下,各選最穩妥有效的練習方法若干項,並說明其練習的先後次序,使學習者有章可循,有法可參,不至於苦自摸索而走入歧途,徒費許多時間和精力。我們在中級功中所安排的練習項目,是傳統上各門派中最普通的常規練習方法,其鍛煉效果是經過時間檢驗的。至於內家輕功中的各種中層功夫,我們將在後面的各派精純輕功中作介紹。
“飛檐走壁”和“踏雪無痕”各有許多鍛煉項目,我們依功夫的進階安排於後,希望練功者一項一項循序漸進地習練。不可專挑自己喜歡的項目練,也不可擅自打亂項目的先後次序而練。循序進行,一項一項地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是達到上乘境界的最佳途徑。
按語:鑒於輕功練習的艱難困苦,非有超人一等的毅力與決心不可的,而現代人多心氣浮躁,不能有始有終,更無此毅力決心,當然也無此精力,無非存在著一種獵奇的心理,而輕功的練成不存在一絲一毫的投機取巧之處,故在此對中級功的功法只作大概介紹,讓大家對神秘的輕功練法有個大概了解,也就足夠了。當然這也是在下偷懶的一個借口罷!
一。飛檐走壁練習法:
整個飛檐走壁功夫的練習項目大致有:跳坑、跳台、點豆、跳沙、帶鉛、帶鐵、著鞋、拈功、跳牆、游牆等幾種。
跳坑跳坑練習是在初級功頂功練至直膝僅用彈輕跳起一尺後接著進行的。開始練習跳坑時,先挖三尺深的坑,人站坑中,先向前,再向後、向左、向右,分別練習純熟,能輕靈而上后漸漸加深坑的深度,直到達到超過頭頂一二尺左右。以後再帶鉛如法練習,功夫日深。
跳台
跳台與跳坑雖有異曲同工之妙,但仍有所區別,兩者可同階段練習。練法,先做跳台,起始三尺左右,逐步加高。先是面對跳台,再背向、左側向、右側向分別練習,以跳上不發出聲響為好。
點豆
點豆功夫,必須在跳坑、跳台功夫練成后才能進行。練法與跳坑、跳台同,只不過在起跳的地面上鋪一層木板或石板,並在板上再鋪一層黃豆或豌豆。開始時注意滑倒,本法主要是練習逐漸減少腳下的借力,功成后,可借微小力量躍起。
跳沙
跳沙主要練來回跳躍之法。此法比點豆難度更大,因豆的質地重實,只要能止住它的滾動,有功夫者腳點其上,也還能承受得住。湖沙細小而鬆軟,很輕的物體點到上面還會留下痕迹。如要求人跳其上而不留痕迹,其難度可想而知。此法是人體完全立於沙上,而是人在坑中跳起,僅用兩腳尖輕輕在沙上一點,稍微借力,即返身跳回,沙上不許留下腳點的痕迹。方法是將坑上邊沿四周都鋪上厚厚的湖沙,然後人立坑中,向前跳起,在腳尖稍微觸及沙時,就立即擰身向後一跳,回到坑中;然後向後跳出,如法再跳回坑中,再向左、向右如法練習。
跳沙之法在輕身功夫中非常重要,如果不善於往回跳,則功夫就仍很粗淺。如我們跳入一高牆之內,身子已飛過了牆,卻突然發現落下之處是水池或壕溝等,決不能下,此時就可運用這種功夫,回跳出牆。或者飛身躍入,忽然踩上翻板,勢必下陷坑,為人所擒。有了這種功夫,腳下只稍一借力,就可飛身而出,不致為人所算。
鐵錫碑
帶鉛、穿鐵衣和穿鐵底鞋之法,習慣上統稱為鐵錫碑。當然並非僅是帶鉛、穿鐵衣和穿鐵底鞋就能生效,還在此過程中結合跳坑、跳台、跳沙等法同時練習。鐵錫碑練功比之空身跳躍可說有事半功倍的功效。在功成后,將鉛瓦、鐵衣、鐵底鞋卸掉之時,要逐漸卸去,次序應由上而下,即先脫鐵衣,再脫鉛瓦,最後去掉鐵鞋,在每去掉一樣后,要先適應一段時間,再去掉另一樣。注意,千萬不能由下而上。
一般是先帶鉛瓦練習,二年後脫去鉛瓦再穿上鐵衣,三年後,鐵衣不脫,再縛上鉛瓦。鉛瓦需用熟鉛製成,先選用較輕的,一般以四兩一塊為宜,雙腿各帶一塊,每隔三個月加四兩,逐漸換上厚重的鉛瓦。初練不可貪功。縛上鉛瓦時,要用絲棉襯墊在裡面,再合在腿上,外面用繃帶緊緊縛緊,使它固定,否則在跳躍時,因震動而與腿骨摩擦造成不必要的損傷。切記,帶上鉛瓦后,即便在洗澡時,脫下后,也要馬上縛上,不能卸下。
一般帶鉛二年後,就可以穿鐵衣練習了,先將鉛瓦去掉,穿上鐵背心,最初重七斤(古十六兩制)。三個月後將鐵加重,以一斤為度,以後每月加一次。一年後,鐵衣已有二十斤,此時不需再加,再將鉛瓦帶上,從每邊腿四兩重開始,約一個月加重四兩,加到每腿七斤時,不必再加,將鐵背心換成鐵襖,從二十五斤開始,三個月後加一斤,加到四十斤為止。此時,仍能行以上功夫,不感到疲倦困苦,功夫也就達到八九成了。
注意,以上加重時間間隔可根據自身條件適當延長,待完成適應不覺困苦時再加重。千萬不可貪功。
練習輕功的人,對於穿鞋也是十分講究的,不同常人。開始練功時,先穿較薄毛布底鞋,此時尚無什麼功夫,跳縱時容易打滑跌倒,毛布底鞋較澀滯,可以稍為借力。稍後,可將鞋底加厚,使之稍有重量,腳下不致發飄。再進一步則用牛皮製成鞋底,此時借其滑溜的特點,練習爬爪之力。功夫過半后,就換上木底鞋,再進一步就需穿鐵底鞋了。每隻腳加重到四斤為止。
跑牆
跑牆功夫不是練習騰躍,而是鍛煉僅憑兩腳尖的功夫,粘住牆面,直升而上的能力。此功從跑板練起,跑板先釘有橫木,支起一端,形成一定坡度,先逐級跑上,再逐級倒退下來。逐漸加大坡度,並削底橫木的厚度,最後撤掉橫木,直至跑板與牆面平貼為止。此功關鍵全在善於借力、奔跑迅速兩點,如稍一遲滯,則立刻下降。
游牆
游牆又名爬壁功、掛畫。擅此術者,能以背貼牆,用肘踵之力,在牆面行功,形如壁虎游於牆上,故名。此功與跑牆相近,只是人的位置與跑牆正好相反,跑牆是面對牆面,以兩腳尖之力奔跑而上;而游牆則是以背貼牆靠兩肘兩踵之力而上。此法練習十分不易,能成全功者僅百分之幾而已。開始先練習仰卧於地面,在地面上行走純熟,如蛇行,再在一凸凹不平的牆面上練習,逐漸敲平牆面,日久功成。
拈功
拈功是專練以指借力的,以輔助騰躍之不足。主練大、食、中三指,先練拔樁,釘一直徑一寸左右圓木於地面,用三指拔出,交替練習左右手。再於牆上釘立若干橫木,露現牆面少許,以三指拈住,使身體懸空,在上面遊走自如后即可成功。
用各種表演手段來表現身輕似燕,如“踩紙”、“踩氣球”、“踩雞蛋”、“踩燈泡”、“弔紙環”等等.均屬“輕氣功”。“踩紙”的表演,是氣功師拿一張白紙,用兩支日光燈管將紙的兩端捲起,留出一部分在架上固定。然後,兩腳踩在懸空的白紙上,使整個人體托在紙面上,而紙不破。如果不是用氣將身體提起,薄薄的一張紙能禁得起人體的重量嗎?然而經過一番特殊設計和處理,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卻變成了可能,於是就感到驚奇,踩紙也好,踩氣球、踩雞蛋也好,或是紙環吊人也好,實際上人身的重量並沒有絲毫減輕。
香港有一位力學專家周克行解釋了這種紙上站人的奧秘。一個物體給另一個物體以力的作用時,有幾種方式。例如,你想把一袋50斤的貨物放上架板,可以把貨物分散成許多細小部分,一點一點地放上架;也可以把袋子一下子放上架;還可以把袋子扔上架。第一種方式的作用效果最弱,架板的變形最小;第二種方式的效果就要強得多;至於第三種方式,效果就更劇烈了。氣功師正是用了第一種方式踩到紙上去的。他先踏上一隻腳,然後再踏另一隻腳,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體重一點一點地從地上轉移到紙上去的,這樣,紙便慢慢被拉長,是可以承受得了的。如果不信,請不妨用巧克力糖的包裝紙拉拉試試,感受一番。雖.說是普通的一張紙,但也絕不是隨便一拉就破的。氣功師選的紙,恰到好處,但這種紙給我們,我們也不行,原因就在氣功師運用氣功施加靜荷載的本領。踩氣球、踩雞蛋、走刀山等道理也大體相同。
上面這段力學家的論述,道理是說對了,畢竟不是江湖“老河”(行中人),因此對一些具體門子不清楚。筆者再把一些具體門子和技巧加以補充。“踩紙”用的紙,要選擇比較厚、硬、韌性強的,最好在兩張紙的中間糊裱上生絲。生絲要順著長度方向擺,把距離擺均勻,然後將兩張紙裱在一起,下后熨平。最後當眾撕紙時,切記不要橫撕,要順撕;橫著是撕不開的。紙的兩邊所以要用日光燈管來卷,作用在於紙的張力要撐均勻;若稍有不勻,就會破裂,這是很關鍵的一環。在踩的技巧上也要掌握好穩定性,不能搖晃。若稍一晃動,紙就會破裂。至於“踩氣球”,球有兩種,一種是普通的氣球,另一種是特製氣球。普通氣球一個,特製氣球兩個,3 個氣球用3 個顏色。踩球前,先把普通氣球交給觀眾檢查,當場將球捅爆。人們會以為其它兩個也是一般的氣球。特製的氣球是用優質膠,加上一定的厚度;吹起時,不要將氣吹得太足,而且要吹得與普通氣球同樣大小,真假混合,魚目混珠。在兩個特製的氣球上面放塊玻璃板,最好是用輕量的透明塑料板。表演時,始終要掌握住中心力的均衡,絕對不能偏斜。
“踩雞蛋”不能穿著鞋踩,要光腳或穿襪,而且每隻腳踩兩個雞蛋,位於腳掌和腳跟部.雞蛋放在一塊刻成槽的木板上,立放在槽內;槽內粘有絨布,蛋在槽內一半,外露一半。槽與蛋要貼緊,不松不緊,不大不小,正好才行,使槽內部分的蛋起到一定保護性支撐力的作用.要選擇“本地雞”的蛋,因為蛋皮厚而硬,再把它用鹽水腌咸,這樣就不易被壓碎。踩時也要掌握中心力的均衡,必須穩定,不要搖晃。
“紙環吊人”的關鍵在於把堅韌的寬紙條作成兩個小紙環。環的大小不得相差分毫,銜接的余頭處也要一樣,然後將紙環掛在固定的日光燈管兩端。兩端的位置也要均衡。在下面再套上另一支日光燈管。表演者雙手握著下面的日光燈管,握的位置也要均衡,不得偏左偏右。在懸身時,更要掌握好平衡力,不能偏輕偏重,以免偏重一方承受不住拉力而裂斷。總之,從道具到動作,自始至終都要在
嚼衡中完成;如果一處失去平衡力,就會失敗。這說明,這套表演雖然沒有減輕體重,但也需要經過一番細心的練習才行。
一鶴衝天、燕子鑽雲,燕子穿雲縱、燕子三抄水、蜻蜓三點水武術輕功
在傳統武功中,輕功占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古時練武之人,不論習哪家哪派的功夫,都極重視身法的輕靈,若動作獃滯,則不僅難以制人反易為人所制,故習武者,多兼習輕功。
凌波微步——逍遙派
語出出於曹子建《洛神賦》:“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原意是形容洛神體態輕盈,浮動於水波之上,緩緩行走。在金庸先生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將之形容為一種武功,其中“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及“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可作為這種武功的註解。
梯雲縱——武當派
武當的輕功絕技,堪稱輕功中的輕功,其注重身法的輕靈,不以步法多變來迷惑對手,要旨是身形輕巧,高低進退自如。
踏雪無痕——天山派
神行百變——鐵劍門
鐵劍門的一種輕功《碧血劍》、《鹿鼎記》里有記載,由鐵劍門木桑創立,
後來又傳給阿九(九難長平公主),九難再傳給韋小寶!
天羅地網勢——古墓派
古墓派入門武學,為綿密無比的掌法。為楊過拜小龍女為師后,由其傳授。更於其中修習絕頂輕功,飄逸輕靈,變化萬方。
一葦渡江——達摩
草上飛、水上飄、飛檐走壁、燕子穿雲縱、燕子三抄水、蜻蜓三點水
燕子飛——展昭
殷候所創,大開大合,可在空中騰轉飛旋。
如影隨形——白玉堂
天尊所創,如影子一般快速閃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