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

數量名詞

三十作為一次數量詞,指十的三倍,也可指三十歲或者三十年,此意出自於《詩·小雅·無羊》:“三十維物,爾牲則具。”《穀梁傳·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唐 權德輿 《古興》詩:“人生大限雖百歲,就中三十稱一世。”此外一歌唱組合羽泉在2005年發行了一部專輯,那是羽泉兩人正好經歷了三十而立。

本義


五筆:DF
數詞。十的三倍。《詩·小雅·無羊》:“三十維物,爾牲則具。”《左傳·宣公三年》:“成王 定鼎於 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

引申義


指三十歲。《穀梁傳·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南朝梁簡文帝《戲贈麗人》詩:“自矜心所愛,三十侍中郎。”唐 崔灝 《贈王威古》詩:“三十羽林將,出身常事邊。”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袁可立)未三十聯第,通百家書。”
指三十年。唐 權德輿 《古興》詩:“人生大限雖百歲,就中三十稱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