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面山

觀面山

觀面山在重慶市開州區境北部,屬大巴山南坡支脈,北東南西走向。北起滿月鄉一字梁的墨架山,南止齊力,山脊呈鋸齒狀,長觀面山,為開州與宣漢縣界山。

特點


觀面山在開州區境北部,屬大巴山南坡支脈,北東南西走向。北起滿月鄉一字梁的墨架山,南止齊力,山脊呈鋸齒狀,長約50公里,為開州與宣漢縣界山。海拔1300-1800米,主要山峰毀基寨(滿月鄉)2218米、高峰岩(齊力)1341米、帽盒山(鹿硐1563米),出露有志留系、三迭系地層。山脊與岩向相切。北段坡陡谷深,相對高差700米左右。氣候溫和,雨量豐富,松柏次生林蔥籠茂密,森林覆蓋率據1975年森林資源清查,齊力、鹿硐達20%以上。
山脈中部分支折向東南,稱瓜蔸山,因其有尾脈數支,如瓜蔓延展而得名,跨龍茶、水田、五合。最高峰老鷹岩,海拔1596米,峰頂一方巨石,腰間現水紋線分石3層,梯狀重疊,故稱三塊石,周圍數十裡外即能遠望。峰旁一奇石,突兀而立,酷似佛磬,名“磬子石”。山麓茶園千畝,曾是全國50個重點茶場之一,茶質優良,色味俱佳。

資源


尾脈平頭岩、蓮花落兩處,無煙煤藏量豐富,開採歷史悠久,為開州區工業、民用煤基地。

交通


重要山口有梅子關、漆樹溝、高橋關通往宣漢縣

歷史


山海經·中山經》記載了從岷山山系至湖北宜昌之間的山川水系。《山海經》中的鬲山,就是今天巴山大峽谷所在的觀面山。《山海經》有關鬲山的原文如下:
又東五百里,曰鬲山。其陽多金,其陰多白珉。蒲薨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江,其中多白玉。其獸多犀象熊羆,多猿蜼。
近代研究《山海經》者多指出鬲山即今四川省宣漢縣和重慶市開縣的界山觀面山。根據《山海經》中次九經所列從岷山向東三千五百裡間的十六條山脈,對照今日實際地理山川,說明鬲山的今名是觀面山。據《宣漢縣誌》記載:
觀面山脈俗稱大梁,宣漢縣境內起自漆樹鄉境,逶迤南西向至柏樹鄉南,長約180公里,嶺脊明顯,是宣漢和開縣、開江兩縣的界山,1000米以上山峰約百座,主要有漆樹鄉境九鼎 (頂)山1185. 5米,玄祖殿山1365. 3米;龍觀鄉境尖山坪1452. 8米,王碧山1392米;塔河鄉境觀音坳1348米,將軍山1102米;上峽鄉境楊柳關1020米,老君包1353. 6米,黑天池 1313米;涼風鄉大梁1373米,五通岩1375米;新農鄉境響鼓嶺1101. 2米;芭蕉鄉境牛成寨 1105米;東南鄉爐廠坪1050. 5米;天生鄉境大沙帽尖1220. 4米;七里鄉境峨城寺1120米;柏樹鄉境觀音山1058. 6米。山體多呈單斜狀,相對高度500〜8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