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開元街道的結果 展開

開元街道

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轄街道

開元街道,隸屬於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地處思明區西部,街道辦事處駐地距區政府6.5千米。街道行政區域面積5.7平方千米。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3月,屬開元、思明2個區。1956年轄公園、溪岸街道,后改公社。1980年複名公園街道。2003年4月,公園街道改名開元街道。截至2020年6月,開元街道轄12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禾祥西路489號。

截至2011年末,轄區內有7家銀行、2家證券公司開設分行或設立辦事處。2018年,開元街道財政總收入32.11億元,其中街道級收入1.31億元。

歷史沿革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為懷德社溪岸、吳厝保和二十三都吳豪保。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屬二十一都城內懷德社吳厝、溪岸保,二十三都吳豪保(麻灶甲)。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屬廈西、廈南2個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3月,屬開元、思明2個區。
1950年4月,屬思明區深田、靖東2街公所,開元區溪岸、禾祥、禾泰、新村4街公所,禾山區梧村鄉。
1954年,屬開元區公園、禾祥、溪岸3個街鎮,禾山區梧村鄉。
1956年轄公園、溪岸街道。
1958年10月,改公園、溪岸公社。
1959年2月,溪岸併入公園公社。
1963年,為公園公社。
1966年8月,改屬東風區。
1979年8月,為開元區公園街道、梧村街道文灶、西山生產隊。
1980年,複名公園街道。
2003年4月,公園街道更名開元街道。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63年,轄將軍祠、后江、美仁、園東、禾祥、禾泰、溪岸、斗西、靖山、虎園、園南、自強、深田13個分社。
1980年,公園街道轄18個居委會。
1981—1997年,公園街道置17個居委會,轄35個社區。
2001年,並為濱南、華新、園南、深田,溪岸、美頭山、美仁、西邊、塔厝、文濱、后江、湖濱、白鶴山、美仁新村、陽台山、希望、白鷺、虎溪、坑內、天湖20個社區。
2003年5月,開元街道並為12個社區。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開元街道轄12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禾祥西路489號。
開元街道區劃詳情
深田社區溪岸社區美仁社區西邊社區
后江社區湖濱社區陽台山社區美湖社區
希望社區虎溪社區坑內社區天湖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開元街道地處思明區西部,東以萬壽路、湖濱中路接梧村街道,東南、南以植物園御屏山、五老峰毗鄰濱海街道,西南、西以鼓山、鐘山接廈港街道,西北隔新華路、故宮路連中華、鷺江街道,北、東北隔篔簹湖與篔簹街道相望。街道辦事處駐禾祥西路489號,距區政府6.5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3.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4.3千米,街道行政區域面積5.7平方千米。
開元街道
開元街道

氣候

開元街道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長年氣溫較高,雨量充沛。按四季候溫劃分,春季84天,夏季178天,秋季103天,長夏無冬,春秋相連。受海風影響,夏季基本無酷暑,日最高氣溫≥35℃的,每年平均僅5天。每年平均最低氣溫12℃,雨量多,溫度適中,雨日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開元街道常住人口7.86萬人,城鎮化率100%。另有流動人口2.48萬人。“六普”總人口中,男性4.39萬人,佔47.8%;女性4.81萬人,佔52.2%;14歲以下1.13萬人,佔12.3%,15—64歲7.13萬人,佔77.4%;65歲以上0.95萬人,佔10.3%。總人口中,以漢族人口為主,達9.10萬人,佔98.7%,另有回、畲、土家、滿等31個少數民族,共1214人(包括1人未識別),佔1.4%;其中回族385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31.7%;畲族273人,佔22.5%;土家族192人,佔15.8%。2011年,人口出生率8.3‰,人口死亡率5.9‰,人口自然增長率2.4‰。
截至2018年末,開元街道戶籍人口為90978人。
截至2019年末,開元街道戶籍人口為93970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開元街道有總部企業14家,創新金融企業38家,街道生產總值51.50億元,財政總收入12.91億元。
2014年,開元街道財政總收入16.05億元,其中街道級收入1.15億元。

工業

開元街道初步形成機械配件、高新電子、服裝、太陽能光電材料為主的工業體系。
2011年,開元街道工業生產總值9.38億元。

商業

開元街道已形成電子城電子產品專賣、禾祥西路高檔名品一條街;連鎖經營、品牌專賣等新型商業業態發展迅速。
2011年,開元街道第三產業完成值45.34億元,同比增長12.9%,其中交通運輸1.37億元,同比增長7.4%;商貿餐飲業12.07億元,同比增長19.4%;房地產業3.20億元,同比減少21.1%;其他服務業12.36億元,同比增長16.1%。
2011年,開元街道出口商品總值1000萬美元,招商引資完成內資28.07億元、外資1808.40萬元。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開元街道有7家銀行、2家證券公司開設分行或設立辦事處。金融保險業16.33億元,同比增長16.0%。

社會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開元街道有文化站1處;社區文化活動中心12處;文化專業戶45戶;圖書室13個,藏書2.30萬餘冊;劇院1個,1200座,平均每萬人擁有100座位: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450人。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開元街道有幼兒園11所,在園幼兒3400,專任教師220人;小學4所,在校生480人,專任教師20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4所,在校生5900人,任教師41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主要學校有廈門一中、實驗小學等。
開元街道
開元街道

醫療衛生

開元街道的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開元社區醫療服務中心與院本部實現信息聯網,雙向轉診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開元街道有學校體育場9個,看台座椅9000張。100%居委會裝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人員占常住人口的80%。本地體育健兒曾取得世界錦標賽冠軍。

旅遊業

截至2011年末,開元街道境內旅行社30家;星級飯店10家,其他賓館、社、招待所70多家。

社會保障

2011年,開元街道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070戶,人數5031人,支出116.44萬元;醫療救助48人次、21萬元。優撫263人,撫恤費362萬元。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12家,政府購買服務老人46人。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12個。愛心超市1個,接受捐款18.60萬元,8118人次受益。

文化


名稱來歷

2003年思明、開元、鼓浪嶼3個區合併,為紀念原開元區,公園街道更名。

文保單位

開元街道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廈門城牆、虎溪醉仙岩征倭摩崖石刻、慮溪岩朱一馮攻剿紅夷刻石、趙紓攻剿紅夷石刻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虎溪岩摩崖石刻群、鄭成功讀書處、樵溪橋及琴洞、澎湖陣亡將土碑、重建興泉永道署碑記5處。

旅遊


景點

中山公園建於1927年秋,1931年建成並開放。現有面積11.07公頃,是廈門最早的一座公園。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弘揚“天下為公”的精神而定名。2008年住建部授予中山公園為國家重點公園。
公園敞開敞開,短牆通透,具有開放、外向的特色,與封閉、內向的中國傳統園林迥異。
園內有魁星山、鳳凰山兩座山體,有南門牌樓、西門牌樓、北門牌樓、東嶽廟、孫中山紀念雕像、紀念碑、曉春樓、醒獅地球儀、花展館、花展西院、魁星亭、游輪碼頭等精品建築,還有南門的假山、水池、逸趣園、兒童娛樂園、茶室、動物園等。
植物園
開元街道有境內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萬石園林植物園。
廈門園林植物園始建於1960年,地處廈門市本島東南隅的萬石山中,俗稱萬石植物園,佔地面積4.93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一個綜合性植物園,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國家保護生物多樣性示範基地、省首批科普旅遊定點單位。同時作為鼓浪嶼—萬石山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區(點),年接待遊客上百萬人次,是閩南地區久負盛名的旅遊觀光勝地,彙集自然奇觀、人文勝景、植物造景三大特色。2008年,住建部授予廈門園林植物園為國家重點公園。
開元街道
開元街道
廈門園林植物園現已引種、收集6500多種(含品種)熱帶、亞熱帶觀賞植物,建成棕櫚島、雨林世界、沙生植物區、百花廳、松杉園、花卉園、南洋杉草坪、薔薇園等十多個各具特色的植物專類園。薈萃了“太平石笑”、“天界曉鍾”等諸多廈門名景。
鄧小平、胡錦濤、朱鎔基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許多國外政界要人曾來園視察、遊覽或植樹紀念。1984年鄧小平同志在南洋杉草坪內親手種植了一株大葉樟。此處已成為人們緬懷一代偉人的場所。

獲得榮譽


2020年11月,開元街道獲得福建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