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翅六道木

忍冬科六道木屬植物

二翅六道木,是忍冬科、六道木屬落葉灌木,高可達2米;幼枝紅褐色,光滑。葉片卵形至橢圓狀卵形,邊緣具疏鋸齒及睫毛,上面綠色,葉脈下陷,下麵灰綠色,聚傘花序,含數朵花,生於小枝頂端或上部葉腋;花大,苞片紅色,披針形;小苞片卵形,疏被長柔毛;萼裂片矩圓形、橢圓形或狹橢圓形,花冠淺紫紅色,漏斗狀,花絲著生於花冠筒中部;花柱與花冠筒等長,柱頭頭狀。花期5-6月,果熟期8-10月。

分佈於中國陝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和雲南。生於海拔950-1000米的路邊灌叢、溪邊林下等處。

形態特徵


二翅六道木
二翅六道木
二翅六道木屬於落葉灌木,高1-2米;幼枝紅褐色,光滑。葉卵形至橢圓狀卵形,長3-8厘米,寬1.5-3.5厘米,頂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鈍圓或闊楔形至楔形,邊緣具疏鋸齒及睫毛,上面綠色,葉脈下陷,疏生短柔毛,下麵灰綠色,中脈及側脈基部密生白色柔毛。聚傘花序常由未伸展的帶葉花枝所構成,含數朵花,生於小枝頂端或上部葉腋;花大,長2.5-5厘米;苞片紅色,披針形;小苞片3枚,卵形,疏被長柔毛;萼筒被短柔毛,萼裂片2枚,長1-1.5厘米,矩圓形、橢圓形或狹橢圓形,長為花冠筒的1/3;花冠淺紫紅色,漏斗狀,長3-4厘米,外面被短柔毛,內面喉部有長柔毛,裂片5,略呈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筒基部具淺囊;雄蕊4枚,二強,花絲著生於花冠筒中部;花柱與花冠筒等長,柱頭頭狀。果實長0.6-1.5厘米,被短柔毛,冠以2枚宿存而略增大的萼裂片。

主要價值


醫藥價值

根、枝、葉:祛風濕,消腫毒。用於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
花、果 實:祛風濕,解熱毒。
來 源:《中國中藥資源志要》,中國藥材公司,科學出版社,1994

食用價值

神仙豆腐”是十堰鄖西的一種特色小吃,性甘味苦,是用秦嶺、大巴山上生長的一種野生灌木樹葉加工成澱粉而做成的。這種野生灌木學名就叫“二翅六道木”。夏日吃“神仙豆腐”,可以清熱、解毒、活血,聽說另有肯定的抗癌作用。在鄖西,有著一則關於“神仙豆腐”的傳說故事:古代有一年鬧天災,顆粒無收,一個叫王生的人經神仙點化,引領鄉親們上山收集“二翅六道木”的樹葉,然後將樹葉搗碎做成“豆腐”吃。就這樣,人們靠著這種“豆腐”度過了春荒。由於這種“豆腐”是神仙點化製作的,因此鄉親們稱之為“神仙豆腐”,把做“神仙豆腐”的樹葉叫作“神仙葉”。以後。“神仙豆腐”成了山區農夫度過災荒之年的救命食物。如今生活條件好了,曾經賴以度荒的“神仙豆腐”便成了鄂西北地域的特色食品。“神仙豆腐”做法簡單,將採回的葉子洗凈、晾乾,放到盆中用開水燙軟,接著雙手重複揉搓、搗碎,直至葉子成為糊狀,然後用布袋過濾到盆中,待冷卻后即成“豆腐”。再將它用刀片切成小塊,澆上油辣子、醋和蒜泥,即成為一道美食。它吃起來味道清冷爽口,是炎天消暑降溫的極好食品。
經濟價值:其嫩葉在武當山地區稱之為“神仙葉”,以神仙葉加工製備的“神仙葉涼粉”為本地特色食品,性味涼,甘、微苦,具有清熱降暑之功效。現代中藥藥理學證實二翅六道木所在的忍冬科及其六道木屬植物多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炎、抗腫瘤等作用,其中同屬植物短枝六道木果膠有抗氧化活性。而研究表明植物中存在的天然抗氧化劑,可通過機體攝入,對抗由氧化應激引起的疾病。因此,天然抗氧化劑越來越多的受到關注。但對於二翅六道木的研究中外文獻鮮見報道,其果膠中是否也含有天然抗氧化活性物質尚不得而知。

植物文化


神仙涼粉的傳說
春末夏初,山陽縣城的食品攤上,有一種樹葉涼粉,叫神仙涼粉。
相傳明崇禎年間,秦、楚、晉、豫連年遭受旱、澇、蝗蟲災害,赤地千里,餓殍遍地。有個叫金蘭的少婦。她丈夫跟隨農民起義軍走了,留下個年邁多病的婆婆,討要無門。金蘭天天上山挖野菜侍奉婆婆,時間一長,野菜也少了,她自己則常常空著肚子,一天,餓昏在南山背後。
夢中,一白髮老翁對她說:“餓不死的山陽,你身邊的樹葉就能吃。”並告訴她詳細的做法和吃法。金蘭醒來,老人不見了。身邊那叫不上名字的小樹葉在陽光下燦燦閃光。她采了回去,照老翁傳授之法,果然做出了赤色晶瑩、味道鮮美的涼粉。人們都說這是金蘭的孝心感動了神仙點化,便把這涼粉叫神仙涼粉;那不知名的小灌木,自然也叫神仙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