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石鎮

福建省晉江市轄鎮

東石鎮隸屬於福建省晉江市,位於福建省晉江市東南沿海,海岸線長28公里,北與安海鎮毗鄰,東與英林鎮永和鎮連接,西臨龍江(石井江)與南安市石井鎮相望,南與金門島隔海相望,背山面水。

東石鎮與金門島隔海相望,臨近安海鎮。自古海運,捕魚,紡織等產業發達,有著‘海濱鄒魯、仁和之鄉’的美譽。明末鄭芝龍在安海,東石也是作為海航據點。后其明將鄭成功更是這兩鎮作為抗清的重要根據地。是中國大陸最大的傘具製品和制傘材料,生產和出口集散地有著“中國傘都”的稱號。

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6483公頃,常住人口152814人;2018年10月9日,東石鎮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前100名。;2019年10月8日,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前100名。

2020年5月26日,東石鎮入選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歷史沿革


東晉陞平元年(357)始稱東石,唐宋先後稱東安鄉、舟建鄉、仁和里,1958年置東石公社,1984年改鎮。1997年,面積65平方千米,人口9.4萬,轄東石以序數命名的5個居委會和井林、肖下、金甌、平坑、龍下、永湖、東埕、檗谷、郭岑、埔頭、白沙、許西坑、大白山、大房、潘徑、潘山、張厝、光渺、塔頭劉、塔頭孫、三鄉、梅塘、梅峰、洪塘、坑園、清透、柯村、金澤、湖頭29個村委會。
東石具有悠久的歷史。公元前,泉郡先民畲家為周代七閩之一,時畲人在此結寨而居。迨至晉陞平年間(357年),尚書林開基為避時亂,偕安員外攜親友15姓,自中原沿江泛舟而下,見有一寨。曰:“畲家寨”。寨之半坡有石巍蛾,且周邊平曠,祥瑞先兆,遂卜居寨石之東。故得名東石。後漢畲同化,開皇元年(581年)重修是寨,將畲家寨改名東石寨。唐開元設立縣鄉制,東石屬晉江縣東安鄉,后改稱安仁鄉。至南宋時期,東石偏安一隅,農漁經濟相對發達,航運業開始興起,出現萬家燈火的昇平景象。元初改郡製為都,明清沿襲此制。1930年方改為保甲聯保制,東石設鎮公所。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在此設區、鄉,行政區域又多次調整變動,1958年政社合一,成立東石人民公社,1984年改鎮制,歷經千年歷史變遷,今日東石鎮轄34個村(居),面積65平方公里,人口近9.8萬,僑、港、澳、台胞20多萬人,是閩南重點僑鄉之一。

行政區劃


東石鎮轄5個居委會,34個行政村,48個自然村。分別是:
名稱直轄
東石第一居委會東石第一
東石第二居委會東石第二
東石第三居委會東石第三
東石第四居委會東石第四
東石第五居委會東石第五
平坑村平坑
龍下村龍下、斗門天
永湖村后湖、永坑
東埕村東埕
許西坑村許西坑、郭厝、深安、松柏山
白沙村白沙
湖頭村湖頭、龜湖
井林村井林
肖下村肖下、前埔
金甌村山前、前埔
大白山村大白山、下厝許、小白山、曾厝、草紅塘、西行
大房村大房、下庄、呂厝、石兜
潘徑村潘徑
潘山村潘山
塔頭劉村塔頭劉
檗谷村檗谷
郭岑村郭岑
三鄉村吳厝、高后、埕邊
梅塘村前埔
梅峰村型厝、張塘
洪塘村洪塘
坑園村坑園
清透村清透
柯村村柯村
金澤村洋宅、山兜
張厝村張厝
光渺村路東、石菌
塔頭孫村塔頭孫
埔頭村埔頭、麥園、岑兜
村/巷名郵編村/巷名郵編村/巷名郵編
呂厝村362272龍興小區362271僑聲路362271
曾厝村362272仁和北路362271龍江中路362271
金澤村362272郭岑村362271仁和中路362271
洪塘村362272三公宮巷362271龍興居362271
光渺村362272泉東路362271三房巷362271
大房村362272白沙村362271玉和巷362271
大白山村362272金甌村362271鰲江路362271
張厝村362272湖頭村362271菜堂巷362271
塔頭孫村362272肖下村362271三落巷362271
塔頭劉村362272東埕村362271玉記巷362271
三鄉村362272檗谷村362271協和路362271
清透村362272龍下村362271海路362271
潘徑村362272永湖村362271龍江西路362271
梅塘村362272許西坑村362271僑聲東路362271
梅峰村362272帝君巷362271花園巷362271
坑園村362272新興路362271走馬東路362271
柯村362272走馬路362271西郊362271
東埭新村362271龍江東路362271沙堀街北362271
永安新村362271后溪路362271吳厝巷362271
埔頭村362271唐公巷362271平坑村362271
井林村362271石東頭362271

地理環境


東石鎮
東石鎮
東石鎮是福建省11個現代小城鎮建設試點之一,與金門隔海相望,面積65平方公里,海岸線28公里,自古海運發達,紡織業昌盛,素有‘海濱鄒魯、仁和之鄉’之譽。轄34個行政村(居),人口9.8萬人,海外‘三胞’20餘萬人,是閩南重點僑鄉和歷史古鎮。交通便捷,位置優越,距泉州市區33公里,廈門市90公里,到晉江機場24公里,境內有石東、安金等高等級公路貫穿全境,與毗鄰的國道324線、省道306線相銜接;配套設施齊全,東石港被批准為閩南金三角對外貿易的起點及台輪停泊點,已列國家二類口岸,年吞吐量180萬噸以上。教育、醫療、金融服務網點配套齊全。
東石鎮位於泉州市晉江市東南沿海,海岸線長28公里,北與安海鎮毗鄰,東與英林、永和兩鎮連接,西臨龍江(石井江),南與金門島隔海相望,背山面水。轄區面積65平方公里。現有農業耕地3.8萬畝,灘塗1萬餘畝,花崗岩礦區、荒山林地數千畝,自然地理條件有利於開發一、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
東石鎮
東石鎮
仁和里:東石位於晉江市南部沿海,面積65平方公里,人口9.4萬,轄29個行政村和5個居委會。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曾來此講學,譽其為“海濱鄒魯,仁和之鄉”,故東石又名“仁和里”。
歷史上的東石:東石港曾是鄭和下西洋和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以及鄭成功收復台灣操線水師的演兵場。現新港區2個可停靠2000噸級貨輪、年吞吐量20多萬噸的泊位,經批准為閩南金三角對外貿易起運點、台輪停泊點。工業以制傘、紡織發展最快,年產雨傘1000多萬打,鼎盛時期曾佔中國出口東南亞的50%以上。無石棉摩托車離合器片、金屬陶瓷編織工藝等均達到國際或國內先進水平。

人口民族


2017年,常住人口152814人 。

經濟


東石鎮·中國傘都
東石鎮·中國傘都
東石鎮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形成紡織服裝、雨具塑料、五金汽配、礦產建材四大支柱產業,尤其以傘業經濟聞名遐邇。2004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4.43億元,三資企業總產值30.20億元,用電量4.19億千瓦時,財政收入2.57億元,綜合經濟實力居福建省鄉鎮50強第9名。
東石的傘業產品量大質優,有中國名牌產品、中國出口名牌產品恆順‘梅花牌’洋傘,2004年全鎮成品傘產量2.65億把,佔全國的18%;出口量2.25億把,佔全國的26.67%,行銷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中國最大的傘具製品及制傘原輔材料生產和出口集散地。2003年10月,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日用雜品工業協會授予‘中國傘都’榮譽稱號。
全鎮經濟結構逐步優化,形成編織服裝、雨具塑料、五金汽配、礦產建材四大支柱產業。
2002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按90可變價)22.7億元,工農業總產值(按90可變價)38.5億元,其中工業產值36.8億元,農業產值1.87億元。現有鄉鎮企業805家,總產值40.2億元。在產外向型企業185家,總產值19.8億元。年產值千萬元以上或出口百萬美元以上的骨幹企業,占企業總數的8%。擁有3個專業市場,22個農村綜合小市場。,形成水果、禽畜、花生、花卉、蔬菜、水果、水產養殖等生產基地,檗谷、肖下二個糧食自給工程,經濟效益良好,已獲取較大成果。農村經濟繁榮,農民人均收入6410元,在全面實現小康村基礎上,已有27個行政村率先進入“寬裕型小康村”,村村舊貌換新顏,第五居委會“寬裕型文明村”正在創建中,處處呈現一派生機盎然新景象。
2018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21.86億元,比增16.9%;規上工業產值294.06億元,比增18.53%;財政總收入8.43億元,同比增長4.33%。
東石鎮24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3.4億元;累計投入12.65億元實施46個小城鎮試點建設項目;15個技改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03億元;224個鄉村建設項目全部完工;福廈高鐵客運專線東石段房屋拆遷任務全面突破;泉廈漳城市聯盟高速路及東石連接線完成工程量的22.42%;34個村居全面成立股份經濟聯合社,成為晉江首個全部掛牌成立經濟聯社的鎮街;全面消除經營收入5萬元以下薄弱村,全鎮村集體經營性總收入604.92萬元;累計發放慰問金、保障金、自然災害補助金653.92萬元;鎮財政連續三年投入教育經費均超4400萬元。 
2020年5月26日,東石鎮入選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社會


科技

東石鎮
東石鎮
晉江長春電化技術研究所被評為“我國名優科技型企業”、“福建知名科技企業”。有3個科普示範基地,5個科技試驗示範基地和2個先導型企業,肖下農業科技組,發揮典型的示範輻射作用,鎮貝類場承擔省、市立項科研課題,其科研成果榮獲泉州科技成果展覽交易會優秀獎、“十佳”科技項目獎及國家、省科技成果獎。晉江陶瓷編織工藝廠研製開發的陶瓷塑料複合製品新技術及其產品,獲取8項國家專利,被國家經貿委審定為國家重點技術創新項目。

教育

全鎮現有中學5所,小學30所。教育“兩基”成果鞏固,素質教育不斷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位居晉江市前列。僑聲中學升級為二級達標中學,被泉州市授予文明學校稱號;2002年高考再創佳績,中考綜合比率居全市首位,僑聲中學為一級達標學校;金山中學成為福建省農村初中示範學校,並樹為泉州市素質教育示範校。南嶽中學、潘徑中學分別通過晉江市素質教育達標驗收和泉州市普通初中達標校評估驗收;第一中心小學升格為晉江市一級達標小學,第二中心小學正在創建省農村小學示範校。

文化事業

全鎮建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5個,鎮文化宣傳隊文體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衛生醫療

深化衛生城鎮創建活動,鎮級兩個衛生院醫療設備齊全,衛生院綜合門診大樓已進入裝修階段,98個醫療保健站點服務條件完善。

廣播電視

村村恢復有線廣播,有線電視入戶鞏固率達80.7%;實現有線電視光纜與市台聯網,收視質量大大提高。

計劃生育

2002年,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中央《決定》,加強領導,落實計生工作責任制,把計生工作重點放在村一級,紮實抓基礎,落實常規管理,全鎮計生工作繼續穩步前進,較好地完成市委、市政府下達的責任目標,實現了“三為主”。全年出生902人,出生率9.17‰,計劃內出生877人,計劃生育率達97.23%,計劃外多孩得到有效控制,全年計劃外多孩率僅0.22%,出生性別比趨向正常,2002年的出生性別男女比例為129∶100;群眾婚育觀有較大的轉變,晚婚晚育蔚然成風,晚婚率為62.34%;計生基礎水平進一步提高,一孩育婦比率、獨生子女領證率分別達27.63%和18.36%,分別比2001年提高1.93和1.63個百分點;計生技術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已婚育婦人流率僅為0.58%,婦科病普查、術后回訪、優生檢測等服務項目得以全面開展;流動人員管理進一步加強,外來人口計生審檢率達82%。

基礎建設

東石鎮
東石鎮
供水工程:全第二期、第三期自來水擴容工程日供水3.75萬噸。
供電工程:新建的11萬伏輸變電站正常運行,供電量負荷4萬千瓦,售電量3億度,已完成56個村(居)(含自然村)電網改造。
交通建設:陸上交通公路四通八達,石(石獅)東(東石)、安(安平)金(金井)等高等級公路貫穿全境,與毗鄰的國道324線、省道306線相銜接,擁有長達5.4公里環鎮路,實現村村通水泥路面;東石港海域開闊,水深無礁,是得天獨厚的避風良港。現列為國家二類口岸,已建成2個可停靠500噸及1個可停靠2000噸級船隻泊位群,年吞吐量81萬噸,被批准為閩南金三角對外貿易的起運點及台輪停泊點。白沙碼頭、井林碼頭也批准為海上雜貨運輸小碼頭。水上海運可直航香港、廣洲、上海、大連等港埠;航空僅距泉州晉江機場30公里,廈門機場80公里,形成立體交通網路。郵電通信:全鎮有程式控制模塊局5座、行動電話發射基站8個,電話總容量4萬門,已安裝2.4萬門。

城鎮建設

鎮區規劃範圍7.41平方公里,區間工業區、商貿區、文化景區布局齊全,以港口為龍頭延伸安東,東塔公路兩側的建設規劃已具規模,按照小城鎮建設要求,規劃使東石鎮建設成為一個基礎設施完善,產業結構合理、功能布局科學、生態環境良好、具有高生活質量的現代化新型工業城鎮。

旅遊


晉南史跡宗教旅遊區”是東石一大特色旅遊區,東石古寨、白沙古戰場遺址和古城址、古檗山莊、三公宮、白沙海濱列為主要旅遊資源;龍江寺、竺世庵、東石寨列為主要旅遊景點。現有文物保護單位17處,其中古檗山莊、南天寺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東石鎮大力開發旅遊資源和旅遊景點,興辦服務業,推進第三產業發展。

服務窗口


鎮機關強化創建文明服務窗口,創建便民服務大廳,實行辦事卡制度、首問制度等五項制度,提高辦事效率,優化精簡崗位設置,提高便民大廳服務質量。

獲得榮譽


2020年6月29日,入選省級鄉村治理示範鄉鎮名單。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東石鎮榜上有名。
2020年5月,東石鎮被確定為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2014年7月,東石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11年12月,東石鎮上榜第三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