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鈴

中國台灣媒體人

宮鈴,網名衚衕台妹,台灣人,祖籍安徽。台灣資深媒體人,曾從事廣播、報紙、電視與網路媒體,專職採訪台灣時政與兩岸新聞,離開台灣時任TVBS兩岸新聞中心主任。

2016年7月17日,被譽為“在大陸網際網路走得最遠的台灣人”,因抑鬱症去世。

人物生平


宮鈴
宮鈴
2004年起,多次跨越兩岸從事新聞報道工作。
2005年,宮鈴報道中國“兩會”。曾隨行採訪胡錦濤主席與連戰、宋楚瑜首次會面。
2009年起,長居北京的宮鈴以“宮鈴_衚衕台妹”為網名,活躍在新浪微博上,用“台妹”、“外省人”和“大陸人”等不同眼光分析兩岸的種種光怪陸離,觀察兩岸對彼此期待的大不同,並表示“當彼此都希望對方好,那麼或許就已經為兩岸的交流,踏出最穩健、良性的第一步。”這一年,她被《南方人物周刊》稱為“在大陸網際網路上走得最遠的台灣人”。
2010年底,宮鈴出版《從台北到北京》一書,講述了她行走兩岸之間,以新聞人的敏感對大陸和台灣兩岸不同文化的感觸和體悟。

個人作品


宮鈴
宮鈴
◎從台北到北京直航不過三小時,但兩岸人的心理距離有多大?
◎60年的距離,兩岸人的心的差距到底有多遠?
◆宋楚瑜題寫書名並作序推薦!
◆繼《我們台灣這些年》之後,兩岸交流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之作!引發兩岸高層關注,必將掀起新一輪的台灣熱。
◆一個台灣女子關於兩岸最真摯的情感解讀,讓13億大陸人真正了解台灣人民的心聲
◆兩岸之間第一本以民間為起點的書,有利於兩岸之間彼此相互體諒諒解、促進兩岸交流。
◆細膩的觀察、比較兩岸各地方文化上的差異,整理了兩岸間觀念與習慣上的不同,實質上也解釋了兩岸交流間,若干爭議背後的深層因素,非常發人深省。
邱毅封新城鄢烈山鄒明師永剛等撰文鼎力推薦!
◆《新周刊》《新京報》《南方人物周刊》等數家高端媒體強力推薦!鳳凰網長期互動推廣!
◆兩岸三地媒體競相報道,轟動兩岸!
◆隨書附贈“台灣印象”精美畫冊

人物評價


宮鈴小姐這本書,述說了她作為外省人第二代那種無根、無奈而又期待的心情,進而引發她更細膩的觀察、比較兩岸各地方文化上的差異,整理了兩岸間觀念與習慣上的不同,實質上也解釋了兩岸交流間,若干爭議背後的深層因素,非常發人深省。字裡行間,道不盡做為“外省籍”台灣人的驕傲與委屈,更化不完兩岸六十年來的恩怨情仇。
——台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
“衚衕台妹”宮鈴以其媒體人敏銳的觀察,加上多年在大陸工作與生活的經驗,以其女性的細膩與多情,將許多生活周遭的小故事對比了兩岸的不同思維,不但有趣,更能平易近人地讓我們感受到彼此的不同。兩岸的未來勢必會更加往來熱絡,透過這本書能夠讓我們更清楚彼此的思維模式,進而彼此理解體諒,這是一本真正促進兩岸交流的好書!
——台灣地區民意代表邱毅
“這是一本關於距離的書——不是從台北到北京,而是從北平到北京。這是一本關於夢境的書——夢裡是北平,醒來是台北,或者北京。衚衕台妹的書讓我心酸——她尋訪大陸時總是與夢境銜接不上,而我站在台北街頭時卻感慨中國原來在這裡。”
——《新周刊》主編封新城
“衚衕台妹”是我們大陸人的一面鏡子。讓我們看看,對同一件事,對同一片景,不同社會環境中長大的她,如何思維、如何評論,以加深彼此的理解與認同。如果兩岸讀者如作者所願“彼此都能以一種不同的角度重新看對方,更重要的是‘看自己’”,將有益於台海兩岸官民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的良性溝通,共享現世太平,共鑄現代文明。
——《南方周末》著名評論員鄢烈山
一部雙城記,台北北京都是情。一個台灣女子,遊走兩岸,用黑色的眼睛去尋找,似真似夢。多年來,我們都曾以為,黑頭髮黃皮膚的子孫,交流無障礙,可是當她深入大陸普通人的生活,卻發現心裡的隔閡已使兩岸大不同。大江、大海依舊,容顏未改,祈願心的距離不會因此疏遠。讀完此書,你會感到一顆暖暖的台灣女子的心。
——鳳凰網總編輯鄒明
知道才能開始了解,謙卑才會真正關懷。這本書字裡行間透露的是一個從事新聞工作多年的女性,從真實面道出許多我們不自覺的動作,以善意為出發點進行解讀,希望促成兩岸人民美好的相互了解與關懷。我想,唯有“知道”彼此在不同社會環境下所產生不同的心理狀態,才能真正讓彼此跨越藩籬,成為名符其實的手足同胞!這是一本兩岸之間真正以民間為起點的書,值得在兩岸目前的新局中,讓我們更能了解彼此的讀物!
——《鳳凰周刊》主編師永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