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抑鬱症的結果 展開

抑鬱症

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

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臨床表現為情緒低落、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退“三低”癥狀。抑鬱症大多為急性或亞急性起病。患病率女性高於男性1倍以上。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並且不同程度地損害社會功能,給病人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後果。抑鬱症的治療主要依靠抗抑鬱葯,能夠有效解除抑鬱心境及伴隨的焦慮、緊張和軀體癥狀。抑鬱症病人多數有反覆發作的傾向,故需要進行維持治療,預防複發,定期隨訪觀察。

就診科室


● 精神心理科。

病因


● 抑鬱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與社會環境諸多方面因素共同參與了抑鬱症的發病過程。
生物因素:主要涉及遺傳、神經生化、神經內分泌、神經再生等方面。
● 心理因素:與抑鬱症關係密切的心理學易患素質是病前性格特徵,如抑鬱氣質。
● 社會環境因素:成年期遭遇應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導致出現具有臨床意義的抑鬱發作的重要觸發條件。

癥狀


典型癥狀

● 顯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

伴隨癥狀

● 興趣減退
● 快感缺乏
● 思維遲緩
● 意志活動減少
● 精神運動性遲緩或激越
● 自責自罪
● 自殺觀念和行為
● 早醒
● 食慾減退
● 體重下降
● 性慾減退
● 抑鬱心境晨重晚輕

檢查


● 對疑為抑鬱症的病人,除進行全面的軀體檢查及神經系統檢查外,還要注意輔助檢查及實驗室檢查。實驗室檢查主要是為了排除軀體器質性疾病所致的抑鬱症。

診斷


● 醫生診斷抑鬱症主要依據病史、臨床癥狀、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

典型癥狀

● 情緒低落
● ● 主要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鬱悲觀。輕者悶悶不樂、無愉快感、興趣減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觀絕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部分病人的抑鬱心境有晨重夜輕的節律變化。
● 思維遲緩
● ● 臨床上可見主動言語減少,語速明顯減慢,聲音低沉,對答困難,嚴重者交流無法順利進行。
● 意志活動減退
● ● 病人意志活動呈顯著持久的抑制。表現為行動緩慢,生活被動、疏懶,不想做事,不願和周圍人接觸交往,迴避社交。嚴重時不修邊幅,甚至發展為不語、不動、不食,可達木僵狀態,即“抑鬱性木僵”。

其他癥狀

● 興趣缺乏
● 快感缺失
● 焦慮、運動性遲滯或激越
● 自殺觀念或行為
● 睡眠障礙
● 食慾下降、性慾減退
● 精力缺失

鑒別診斷


● 各種器質性疾病所致的抑鬱障礙:多種軀體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消化系統疾病、甲狀腺功能低下、腦血管病後遺症、腫瘤等均可能導致病人出現抑鬱情緒,甚至達到抑鬱症的診斷標準。因此,若抑鬱情緒伴隨著明顯的軀體不適,應首先檢查軀體疾病問題,然後再到精神、心理科就診。
● 老年性痴獃:在老年期抑鬱症中,有的病人可顯示既有抑鬱癥狀,又有認知功能下降,如明顯的記憶減退表現,需通過詳細檢查以排除老年痴獃的可能。

治療


● 抑鬱症多採用藥物、心理治療和物理治療等綜合治療。

藥物治療

● 藥物治療是中度以上抑鬱發作的主要治療措施。目前臨床上一線的抗抑鬱葯主要包括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製劑、去甲腎上腺素和特異性5-羥色胺能抗抑鬱葯等。

心理治療

● 對有明顯心理社會因素作用的抑鬱發作病人,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常需合併心理治療。其中認知行為治療對抑鬱發作的療效已經得到公認。

物理治療

● 電抽搐治療:適用於有嚴重消極自殺企圖的病人及使用抗抑鬱葯治療無效的病人。注意電抽搐治療后,仍需使用藥物維持治療。
● 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主要適用於輕中度的抑鬱發作。

危害


● 抑鬱症會嚴重影響工作、學習、生活和社交。
● 抑鬱症通常伴隨睡眠困難,失眠狀態會使人精神不振,工作、學習能力以及軀體健康狀況下降。
● 抑鬱症嚴重的病人可能會出現自殺傾向,危及病人生命。
● 抑鬱症會使性慾明顯減退。

預后


● 絕大多數抑鬱症治療效果較好,可以治癒。
輕度抑鬱症可完全治癒。
● 重度抑鬱症病人大多數可顯著減輕和痊癒,但仍有一小部分重度病人不易達到臨床治癒。
● 抑鬱症治癒后,若不進行藥物維持治療,常易複發。

預防


● 養成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
● ● 養成健康的作息時間,保證良好的睡眠。
● ● 在飲食上注意減少漢堡、薯條等富含飽和脂肪或油炸食物的攝取。
● ● 改掉不良習慣如吸煙、飲酒等。
● ● 積極參加運動,擁有健康的身體。
● 心理調節
● ● 保持心情開朗,做感興趣的事,學會放鬆,自我調節,增加自己的抗壓能力。要學會減壓,不過高要求自己,避免因為突發事件引起疾病發作。
● 其他
● ● 如果出現情緒低落、意志消沉、興趣減退、行動遲緩、睡眠、飲食不佳的現象,並且持續超過兩周,要及時前往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防治工作


2020年9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方案要求醫療衛生機構、體檢中心、高等院校等通過線上線下多種形式,開展抑鬱症篩查。

參考文獻


● [1] 郝偉,陸林。精神病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李凌江,陸林。精神病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 [3] 唐宏宇,方貽儒。精神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