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水鎮

浙江省金華市東陽市轄鎮

畫水鎮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東陽市西南部,距市區18公里,依山傍水,“南來秀水朝如畫,北峙英山儼若獅”是畫水鎮的真實寫照,素有東陽“歌山畫水”的美譽。畫水鎮東臨南市街道,南接永康市,西界義烏市,北與白雲街道相連。

2003年10月8日,撤消畫溪鎮、黃田畈鎮建制,合併成立為畫水鎮。全鎮總面積116.54平方千米(2017年),下轄18個行政村,71個自然村,44800人(2017年)。耕地面積23945.3畝,山林面積129746畝。

行政區劃


畫水鎮
畫水鎮
畫水鎮歷史悠久,商貿繁華。八華書院、彭山石刻、紫薇古民居群、城隍廟、太子河等文化古迹,古韻悠遠,令人陶醉;宋代王德衡、王居之、王如璇祖孫三代連中進士,明朝兵部尚書許弘綱、抗倭名將王鈇等歷史名人,彪炳史冊,令人敬仰。畫水自宋起就是東陽、義烏、永康三縣交界的物資集散地,牛市曾聞名華東三省二市,三月三廟會涉及三縣。先人一步的商品經濟意識,催生了一批經商辦廠能人。這裡是東陽鄉鎮企業發祥地,整個上世紀80年代,鄉鎮企業一直名列前茅,先後湧現了服裝、繡花、塑料、中華結工藝品等特色行業和專業村,區域特色凸現,塊狀經濟明顯。近年來,鎮黨委、鎮政府按照“接軌義烏、連接東陽、做大鎮區”的總體工作思路,抓住金義東快速通道規劃建設的契機,構築“一縱一橫”交通樞紐工程,附之以康莊工程,著力構建便捷、快速的交通網路。工業功能區圍繞“啟動、擴大、完善”做好文章,全鎮初步形成了竹溪工業功能區、塑料工業功能區和洪塘工業功能區三個工業功能區齊頭並進的工業發展格局。
畫水鎮佔地面積120平方千米,人口5.3萬人(2005年)。轄18個行政村:黃田畈、王凡、許宅、西和、紫薇、洪塘、林村、月峰、陸秀、陸宅、吳宅、畫南、畫溪、莪溪、聯豐、明煥、西山、畫塔,71個自然村。鎮政府駐寧畫路20號。2003年10月8日,撤銷畫溪鎮、黃田畈鎮建制,合併設立畫水鎮,轄74個村,鎮政府駐黃田畈南路11號(原黃田畈鎮政府駐地)。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嶄新的畫水鎮領導班子以年輕向上的工作熱情,積極有為責任意識,拓新思路、推新舉措、求新突破、創新局面,力爭把畫水鎮建設成為風景幽雅、商業繁榮、工業發達的山水型小城鎮。

文化


文化名鎮

畫水,舊稱畫溪,位於東陽市西南部,距城區14公里,畫溪之水,獅山之麓。東陽至義烏市佛堂、金華公路沿村而過。據《畫溪王氏宗譜》記載:“五季(五代十國)王安封禁陣大將軍,以洪州統制兵馬,出鎮於婺,按部卒於東陽,遂墓於畫溪之滸。生五子,長曰望,為監軍,守墓而家於此。”王望(965-1057)卜宅於畫溪之濱高而長的黃泥坎頭上(土名王坎頭),俗稱畫溪,雅稱畫水。人煙稠密,是東陽第一大村。勝景畫獅岩,“南來秀水朝如畫,北峙英山儼若獅。”山巔有數洞,石壁整然。著名文學家樓上層游畫溪吟詩:“風生秦少游,筆蘸王摩詰。載得輞川圖,江天寫秋色。”

教育

元至順年間(1330?-332)王庭槐建王氏義塾。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創辦東陽縣公立畫溪兩等小學堂。宣統三年(1911)年三月金衢嚴省視學徐堂烈的調查報告指出:“查此堂借用祠宇宏敞,故講堂均合格,教授切實,規劃詳明,核記積分證清晰,應為一鄉模範。”1930年2月改為畫溪小學,教職工8名,6個班,在校學生290名。1945年11月改為畫水鄉中心國民學校。1950年改為畫水區中心小學,1951年在王相公殿設初中班,1956年8月分設。小學遷至石柱祠堂,在上菜園新建10個教室,改為王坎頭鄉中心小學。1982年新建三層樓,12個教室,投資6.8萬元。1994年撤鄉建鎮時,改為畫溪鎮中心小學,1999年,投資180萬元,完成畫溪鎮中心小學搬遷工程,使鎮小的學校佔地面積達33畝,學校配有語音室、電腦房、圖書館、閱覽室、實驗室、音美專用教室、教工活動室、多媒體教室。
東陽市畫水中學,原名東陽縣第九初級中學,創建於1956年8月,1968年改現名。1970年9月始設高中班。1992年底佔地面積21978平方米,建築面積5564平方米,教職工41人,10個班級,在校學生459人。1999年併入東陽市第二中學。畫溪鎮中學,原名王坎頭鄉中學,創辦於1974年。1992年佔地面積16380平方米,建築面積3560平方米,新建21個教室的教學大樓。2001年徵用土地30畝,用於教工宿舍、操場等建設。2002年,投資100餘萬元,興建新教工宿舍大樓,2003年9月投入使用,教職工51人,班級17個,在校學生818人。幼兒園6個,教師6人,入園幼兒233人。

明清建築

明清建築群主要森玉堂(俗稱樓上廳,建於明中前期)、雙重廳、三重廳(明代建,有戚繼光手書)、世德堂(建於明末,殘存後堂,門前有牒體寫的“迎旭”兩字)、人和堂(明代建,尚存照牆完好)、鋤金堂(建於明末清初,又名八份廳)、懷德堂(清初建)、義方堂(清康熙十四年建)、敦睦堂(清中期建,又名七份廳)、朝德堂(即舊廳)、茂槐堂、聿修堂、承啟堂(新廳)、廣業堂、義和堂、花廳等。

文化生活

文化生活豐富多彩。1945年畫溪四村創辦昆唱、亂彈座唱班(又名什錦班)。1957年,畫溪民樂隊參加浙江省音樂舞蹈觀摩演出獲一等獎。1986年,民間音樂採風,挖掘了畫溪的民間音樂寶庫,共收集整理了民間樂曲60多首,其中22首被選用到《金華市民間音樂集成》。1986年底,畫溪民樂隊參加全縣“聲樂器樂大獎賽”演奏的民間樂曲《水波浪》榮獲大獎。1987年11月,畫溪民樂隊參加東陽縣老年文化體育大獎賽獲第二名。1996年10月,組織起“百人農民樂隊”參加東陽建縣1800周年慶典,《畫溪民樂》在中央電視三台“東南西北中”欄目播出。1997年8月,畫溪民樂隊參加'97金華音舞節,演奏的民樂《畫溪情》獲二等獎(此次音舞節不設一等獎)。1998年10月畫溪民樂隊參加東陽市首屆農民藝術節會演獲一等獎。2002年11月,畫溪民樂隊參加“天台山杯”浙江省首屆廣場民族民間器樂合奏大賽獲銀獎。2001年2月,畫溪七份廳的明代古燈參加“全球通杯”浙江特色燈彩藝術展獲組織獎和特別獎盃。1951年建王坎頭鄉文工團,1968年建立文宣隊,70-80年代創王坎頭鄉越劇、婺劇團。1990年10月創建的畫溪鄉文化中心和圖書館,有圖書11000冊。畫溪四村於1992年建成有750座位的影劇院,一、三、五、六村建有大會堂。1987年建立電視差轉檯,1992年重新更換、改發射頻道、添置錄像機和衛星接收設施,1995年全面安裝有線電視,1998年實行廣播電視同纜輸出(調頻廣播),有線電視入戶率達75%以上,農村廣播通村率達100%。

中國結

在東陽市畫水鎮74個行政村中,先後有60個村都做起了中國結,年產量佔到了全國的60%。從業人員達1萬餘人,其中外來打工者有1000餘人。一年的產值近4.2億元,佔全年工業總產值27.71億元的15.16%,僅這一項畫水人均就可分配824元。畫水鎮的中國結,不僅銷往國內的北京、天津、西安、重慶、昆明、烏魯木齊等各個省市,而且通過義烏小商品城銷往東南亞和歐美國家,有人這樣說:世界上凡是有華人居住的地方,就有畫水人做的中國結。

織女群落

放龍燈
放龍燈
浙江省東陽市畫水鎮的平原自然村,至今留存著該省最古老也是人數最多的“織女群落”。
畫水鎮
一個飄著細雨的清晨,我們來到畫水鎮的黃田畈集市上。“這種天氣,那些老人們都在家裡織布。”一位村民說。果然,在平原村,我們見到了那些“織女”。“我們幾乎不用出去賣,都是人家主動找到村裡上門購買的。”71歲的織女吳園菊說,到市場上賣土布有時也看運氣,運氣好的話一個上午能賣掉不少,不好的話一天都賣不掉一匹。所以在有穩定客源的情況下,她們都選擇了在家織布,而將銷售這一環節交給了專門的商販。雖然這樣一來價格偏低,一匹“平布”只賣五六十元,花紋相對複雜的“單被”也才賣七八十元。但是老人們坐功好的,一天可以織一匹“平布”,還是挺划算的。一匹土布長2.1丈,相當於6米多,剛好可以做一條床單。
就在這天上午,吳園菊在家裡賣出去了六七匹土布,兩名來自高平的客商在沒有過多討價還價的情況下,買走了一匹開絲米織就的“四眼”單被和五六匹棉紗織成的“三十六粒加八卦花”平布。吳園菊說,雖然她能織十幾種花色,但是眼下這兩種花色織得較多。今年她已經織出了100多匹土布,長度有700多米。“在村裡,今年她算是最多的。誰織得多誰織得少,大家都很清楚。”73歲的王寶珠老人告訴我們,儘管時代在變遷,但織布數量多少依然是衡量“織女”心靈手巧的重要標準。布賣得多,不僅說明此人勤勞,更說明她的手藝又好又快。
吳園菊看上去很瘦削,但是她一坐上織機,瘦弱的身子就爆發出無窮的力量,10把梭子分別裝著10種顏色的紗線,整齊地排列在右手旁,什麼時候用哪一把她是隨手拈來,而我們不一會兒就看得眼花繚亂。她正在忙活的是“四眼”單被,由於顏色太多,進度很慢。看那些色彩,五彩斑斕但非常雅緻。她的老伴、72歲的陸福奶說,這些顏色都是妻子自己搭配的。別看她們這些“織女”不識字,更不懂什麼美學原理,但是在色彩搭配上都無師自通,還能隨心所欲地發揮,看上去雜而不亂非常和諧。
陸福奶自豪地說,妻子的手藝在村裡算是不錯的,她織出的土布不僅花色漂亮,而且牢固異常,“可以用上20多年都不破。”這裡有一個竅門,就是吳園菊所用的織機上的機筘是用鐵絲製造的,這是她自己的發明。陸福奶說,傳統的機筘用篾絲製作,容易破損,維修費時,而且織出的布不夠緊密。現在市場上這種篾筘已經不大買得到,有一次,她就想法從織布廠找了一些原料,製作了這把鐵筘,試用後效果很好,省力多了。“全畫水鎮只有兩把這樣的鐵筘,平原村就我家一把。”陸福奶還說,前幾年有人嫌手工織土布麻煩,就用機器織,結果發現比不上手工織得好,於是又銷聲匿跡了。

恐龍蛋化石

畫水鎮
畫水鎮
東陽畫水鎮刨出一窩恐龍蛋化石。2008年4月23日下午,畫水鎮明煥村金塘自然村一建築工地上挖出一堆蛋狀石頭。24日,在專家確認是恐龍蛋化石后,發現這些化石的村民將它們全都上交給了市博物館。這一窩恐龍蛋化石一共有十多枚,大小不一,成堆狀分佈,其外殼顏色跟鴨蛋很相似。據保存這些化石的村民杜龍燈說,發現恐龍蛋化石的地方叫王坡山,原先是一處山坡,幾年前因建房,厚厚的表層泥土已經被挖去。最近,住在王坡山的一戶人家拆掉原住房,擬退後數米重建,沒想到在挖地基時挖出了一窩恐龍蛋化石。
據了解,東陽市至今已經在30多處地方發現恐龍蛋化石,2007年還在白殿發現了恐龍化石,經專家確認為世界上新發現的新屬新種,種種跡象表明,中生代時期的東陽是恐龍生息繁衍的理想場所。當前,東陽市文物部門正在搜集整理相關資料;而畫水鎮出土的這批恐龍蛋化石,“來”得正是時候。為進一步證明東陽曾是“恐龍之鄉”提供了充分的佐證。

歷史沿革


宋、元、明、清屬懷德鄉六十一都。1929年稱第八區畫溪里,1932年為第八區畫溪鎮,1935年5月為六十一都鄉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保,1944年11月為畫水鄉。1949年11月建立畫水區(畫水區政府就設在畫溪村),1950年8月稱王坎頭鄉二、三、四、五、六村,1952年12月25日屬王坎頭鎮,1955年建立天明、友誼、三星、華聯、大明、大聯、竹院、同心、盟心、三聯農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3月屬王坎頭鄉,1958年9月稱畫水人民公社王坎頭管理區天明、友誼、華聯、大前、五村、三聯生產隊。1961年9月稱王坎頭人民公社天明、二、三、四、五村及三聯生產大隊。1966年12月三村改為東方紅生產大隊,1981年複名,三聯改為六村生產大隊。1983年9月稱王坎頭鄉天明、二、三、四、五、六村。1988年9月改為畫溪鄉畫溪一、二、三、四、五、六村。2003年10月8日,撤消畫溪鎮、黃田畈鎮建制,合併成立為畫水鎮仍稱畫溪一、二、三、四、五、六村。2004年10月16日,撤銷畫溪一、二、三、四、五、六村建制(撤消后各為自然村),建立畫溪行政村。

基本信息


畫溪村共61個村民小組,主姓王,約佔72%;次姓劉,約佔2.55%,共70多姓。2004年底有3027戶,7620人,土地總面積24083,耕地面積3926.3畝(其中田3751.3畝,地175.3畝),山16136畝。
畫溪歷來是鄉、都、區、鎮的所在地,郵電、交通稱便,有郵電所,每天有汽車直達東陽城區以及義烏、金華、杭州等地,旅客每天流量在1500人以上。商業有畫溪供銷社、糧站、食品站、書店和合作商店、私營和個體商店50多家;飲食、旅館、理髮、照相、修理等服務業40多家。清代建集市,逢農曆二、七為市日。王樟毓(1876-1935)20年棄教從商,在市基開設正大南貨店,自產糕點、黃酒、火腿和蠟燭等。腌制的火腿,號正大韻記,年產20?40件,銷往杭州。1935年其長子繼業,后改號福泰。

社會


醫療

畫溪衛生院,創辦於1955年,原名王坎頭鄉衛生院,1988年9月更名。原建築面積250平方米,1991年新建480平方米門診樓。2000年投資100萬元建成畫溪衛生院新大樓投入使用,衛生院實施整體搬遷。解決一般性疾病的防治,開始向初級衛生保健達標。6個村均設有醫務室,小病、打針不出村。

代表人物


名人

畫溪古今名人輩出。王夫(1516-1555),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三十一年任常熟知縣。時值倭寇猖獗,王夫除浮費、輕徭賦亟以防守為務。每日校閱士伍,又選良家子弟數百,立耆長,編成耆民兵,親挽強弓教練。熔寺廟大鐘制兵器,率士卒築城。寇劫福山鎮。王夫率耆民兵迎敵於尚墅。次年,倭寇又來犯,城中有內應。王夫捕殺城中姦細,陳屍城上示眾。倭寇因失去內應而退。次日,倭寇犯三丈浦,王夫與兵備號任環追剿,斬首5000人,生擒7人,焚燒寇船27艘,倭寇溺斃無數。時吳、越一帶剿倭寇,以常熟為第一。三十四年五月二十四日,倭寇載重寶過常熟城南,王率耆民兵乘船追擊,不幸中伏,陷於蘆葦泥沼之中犧牲。詔贈太僕少卿,蔭子錦衣衛世襲百戶,遺官諭祭,立祠死所,歲時奉祀。當地居民挽留其弟和長子落籍常熟。明萬曆六年(1578),浙江撫臣徐式(常熟人)奏建常熟的“褒忠祠”和東陽西門內的“忠勛祠”,朝廷發帑,每年二月戊日致祭。著有《褒忠錄》一書。
畫水鎮地圖
畫水鎮地圖
王祖烈(1909-1991),高級工程師,中國著名水利專家,半個多世紀以來,把精力傾注在治理淮河的事業中。1949年4月參加並領導淮河流域水文、幹流治理及洪澤湖以下入海、入江等規劃,提出多項專業規劃報告,主持起草1981年與1985年國務院治淮會議規劃報告,為治淮事業和安徽乃至全國水利工程事業作出重大貢獻。參加國家外經委和水電部赴羅馬尼亞、肯亞、坦尚尼亞的水利工程和援建項目的考察。著作有《淮河流域規劃經驗總結》、《淮河流域治理規劃》、《淮河流域治理綜述》、《對於治淮規劃中幾個問題的商討》等。王石之,又名之英(1894-1991),國立北京美術專門學校首屆畢業。創辦京華美術專門學校。1929年東渡日本,入東京高等工藝學校研究院專攻工藝圖案與雕塑。1934年回國在北京中山公園水榭舉辦工藝雕塑個人展覽。任北京美術專門學校和東北大學教授。1949年後任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1958年支援初創的內蒙古師範學院,培養美術人才。王加品,1949年畢業於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國畫花鳥科,受潘天壽等大師教益,作品被北京中國對外展覽公司選中,作為國家級藝術品,送國外展出。
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還有教授王瑞梓、王人潮、王著祿、王加微;副教授王梅仙、王加秋、王瑞福、王瑞雲;高級工程師王人松、王瑞成、王瑞孝、王福華、王加普、王加成、王瑞璋、王文乾、王天奎;副主任醫師王東興、王忠喜;高級農藝師王璋生;高級畜牧師王加洪。旅台人士王雲鵬、王登輝、王益元等。

歷史名人

畫水鎮可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畫水鎮
畫水鎮
王氏素有“婺東望族”、“理學世家”之稱。宋時王德衡、王居之、王如璇祖孫三代連中進士,明朝王鈇、王鍭
兄弟同中進士;武將清時有武功將軍王昌順,武解元王開倉,太平天國太平軍旅帥汪(王)熙坎;王鈇抗擊倭寇功績卓著為國捐軀永載明史。
元代名醫朱丹溪、明初八傳皇太子及諸王的京學教授許存仁等均為畫水學子,也是明萬曆年間南京兵部尚書許弘綱、駐朝鮮事務許弘基、明震撼浙江“白頭軍”起義領袖許都的故鄉。
當代名人就更多了,有曾任重慶市委書記、上海市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市政協副主席王致中,北京武警總部副政委、少將蔣金鏘,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陸光正、馮文土等知名人士。據初步調查,分佈在全國各地的縣(處)團級以上幹部和高級知識分子達200餘名。

相關詞條


中國東陽龍、東陽霉乾菜、盧宅肅雍堂、永康方岩、蘭亭、東陽木雕、東陽竹編、金華火腿、落鶴山、橫店影視城、仙華山、國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