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雷竹的結果 展開

雷竹

禾本科剛竹屬的植物

雷竹(學名:PhyllostachyspraecoxC.D.ChuetC.S.Chao'Prevernalis')是禾本科,剛竹屬早竹的栽培種。竿高可達10米,幼竿深綠色,節暗紫色,老竿綠色、黃綠色或灰綠色;竿節最初為紫褐色,節間並非向分枝的另一側微膨大,而是向中部微變細。竿環與籜環均中度隆起。籜鞘褐綠色或淡黑褐色,有不規則分散的大小不等的斑點,還有紫色縱條紋;籜片窄帶狀披針形,外翻,綠色或紫褐色。葉片帶狀披針形,花枝呈穗狀,佛焰苞內生假小穗;外稃背部有短柔毛疏生;內稃疏生短柔毛;筍期在3月開始,4-5月花期。分佈於中國浙江。

筍味美,筍期早,持續時間長,產量高,是良好的筍用竹種,浙江農村常見栽培;竿壁薄,節間又常向一側腫脹,僅能作一般柄材使用。

形態特徵


雷竹
雷竹
竿高8-10米,粗4-6厘米,幼竿深綠色,密被白粉,無毛,節暗紫色,老竿綠色、黃綠色或灰綠色;中部節間長15-25厘米,節間並非向分枝的另一側微膨大,而是向中部微變細,有時隱約有黃色縱條紋,壁厚約3毫米;竿節最初為紫褐色,竿環與籜環均中度隆起。
籜鞘褐綠色或淡黑褐色,初時多少有白粉,無毛,有不規則分散的大小不等的斑點,還有紫色縱條紋;無籜耳及鞘口繸毛;籜舌褐綠色或紫褐色,拱形,兩側明顯下延或稍下延,致使籜舌兩側露出甚多,邊緣生細纖毛;籜片窄帶狀披針形,強烈皺曲或竿上部者平直,外翻,綠色或紫褐色。末級小枝具2或3葉,稀可5或6葉;無葉耳和鞘口繸毛;葉片帶狀披針形,長6-18厘米,寬0.8-2.2厘米。
花枝呈穗狀,長4-(5-7)厘米,基部托以4-6片逐漸增大的鱗片狀苞片;佛焰苞5-7片,無毛或疏生短柔毛,無葉耳及鞘口繸毛,縮小葉小形,狹披針形至錐狀,每片佛焰苞內生有2枚假小穗;側生假小穗常不發育,頂生假小穗常含2朵小花,常僅下方的1朵發育;穎1片,被短柔毛;外稃長2.5-2.8厘米,背部有短柔毛疏生;內稃長2-2.5厘米,背部1/2以上疏生短柔毛;鱗被僅見到1片,長約3毫米;花藥12-13毫米;柱頭僅見有2枚。筍期在3月開始,花期4-5月。

生長環境


雷竹
雷竹
雷竹原產中國浙江,江西、上海、江蘇、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和廣東等地有引種。喜肥沃,怕積水,鞭細根少。在年平均溫度15.30℃、年降水量1400毫米的地區,向陽,靠近水源,上質疏鬆,排水透氣性好的微酸性或中性砂質壤土。旱地、四旁、河灘都可以種植,普通紅壤與黃壤也適宜栽培。

生長繁殖


雷竹
雷竹
雷竹繁殖採用移母竹造林。母竹要求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無開花竹株。母竹選1-2年生,基部直徑2-3厘米、分枝低、生長健壯的竹株。挖取時母竹鞭必須保證來鞭15.20厘米,去鞭25-40厘米,一般最下一盤分枝的方向與去鞭的方向大致相同。鞭根健全,鞭芽飽滿,母竹帶宿土10-15千克,用草繩捆紮泥球,切忌手提、肩背、搖晃竹稈。竹稈只留枝4-5盤。挖起后立即斬梢,切口要平,呈450角。挖母竹時,若幾株竹靠近在同一鞭上,則可將2-3株竹一起挖起,成為一叢母竹,造林效果更佳。

栽培技術


整地
全面深翻,深度30厘米。清除石塊、樹樁等。把表土翻人土中,這樣有利於雜草的腐爛和有機質的分解。平地要開好排水溝,以防積水。每畝挖穴60個左右,長80厘米、寬50厘米、深40厘米,然後下足底肥。每穴施基肥25千克左右。
種植
以6月份梅雨季為最好,造林成活率高,發鞭快,當年就能出筍。或在秋末冬初栽母竹,首先將腐熟的基肥用表土拌勻踏實。母竹置於穴中時要求鞭根舒展,底部與土密接,再填入表土,分層打實。注意在竹蔸周圍打實,不能在母竹蔸上面敲打,以防傷鞭。總之,栽竹要做到:竹蔸要栽深,竹鞭要淺埋,上層覆土要松,下層泥土與竹蔸、竹根要緊貼。
覆蓋
覆蓋物有竹葉、礱糠、稻草、竹粉、麥殼、廄肥以及大棚等。覆蓋一般“冬至”開始,覆蓋物要求均勻,厚30厘米以上,並插入溫度計,觀察覆蓋層溫度變化。一般竹林地覆蓋10天左右即有竹筍開始出土,采筍期可持續60-100天。覆蓋后一個月注意及時採收竹筍,到了3月份天氣轉暖時,要及時去掉覆蓋物。
施肥
⑴6月份新竹成竹后,及時施肥,以速效肥為好。每畝施尿素40千克、過磷酸鈣100千克、氯化鉀20千克,結合鬆土進行。挖去5年以上老竹,將肥料深翻人士中,以促進地下鞭早發。
⑵9月份用人糞1000千克,兌水1倍以上,澆潑。高溫乾旱。應進行澆水,每畝5000千克左右,以促進筍芽提早分化。
⑶11月上旬施豬、牛廄肥4000千克,翻入土中。
⑷準備覆蓋前5天要鬆土施肥,每畝施碳銨100千克,拌勻后撒施。再撒施有機肥2500-3500千克。施肥后再澆一次透水。
幼林管理
⑴除草鬆土、實行林間套種,以耕代撫,加速土壤熟化。2月、6月、9月可結合鬆土進行除草。前2年可間作農作物,套種作物以豆類、薯類和蔬菜為主,不宜套種玉米、麥類、高粱、芝麻等。
⑵造林后的頭兩年,要追施人糞尿或尿素1-3次。第一年2月份每株母竹可施人糞10千克,6月份施人糞25千克,9月份施豬糞或嫩草、豆稈、綠肥25千克。或用氮、磷、鉀相應含量的化肥。如用化肥,適當遠施、散施。乾旱季節在母竹蒲頭周圍覆土蓋草,保持土壤濕潤。
⑶造林第一年新栽母竹保持成竹1-2株,一般第三年每畝立竹數達700多株,即可形成竹園,進入竹筍豐產期。
成林管理
⑴更新:每年留養定量的新竹,伐去等量老竹,保證每畝立竹數800-1000株。深翻施肥時,要挖除發黑或無芽的老竹鞭,促發新鞭。新竹留養要在筍盛期一周內留足。在新竹長成后的5-6月,結合松上施肥砍除老竹。
⑵采筍:除留足當年母竹數外,其餘筍全部挖取。一般在筍籜籜葉開始開裂、筍尖露頭出土10-20厘米時採挖。采割竹筍必須掌握5個技術要點。一是割高留低;二是割近留遠;三是適時割筍;四是留筍基割斷;五是要保證割筍質量。割筍時要扒開筍周圍泥土,用鋒利的鏟刀切斷,要做到切口平整,不傷小筍和筍芽,並要在采筍后3-4天割口乾燥后覆回原土。在產筍期留好母竹,伐去無養筍能力的老竹。
⑶施肥:第一次在出筍前半個月至一個月,施速效肥,淺鋤施肥或開溝施肥;第二次在初夏4-5月進行,主要是將有機肥拌化肥撒施林地,再進行翻土;第三次於秋冬時重施基肥,撒施或穴施有機肥並翻土埋入。施肥量以全年施肥量為準,第一次佔25%,第二次佔35%,第三次佔40%。
病蟲防治
⑴叢枝病:新栽母竹出現叢枝病或開花現象時,要及時剪除花枝和病枝。
⑵煤污病:可用多菌靈托布津500倍液高壓噴霧防治。由蚜蟲介殼蟲引起,若對蚜蟲、介殼蟲進行了防治,煤污病也會得到控制。
⑶竹螟:用氧化樂果甲胺磷,兌水1-2倍進行竹腔注射,每株1-2毫升。也可用赤眼蜂進行生物防治。
⑷蚜蟲:50%樂果乳劑1000倍液,5月下旬噴殺;筍期可用尿洗合劑(0.5千克尿素,1.25千克洗衣粉,水50千克)進行噴殺。
⑸介殼蟲:可用人工抹殺,或用敵敵畏乳劑l000倍液,在幼蟲期進行噴殺。

主要價值


雷竹是優良筍用竹種,其筍粗壯潔白,甘甜鮮嫩,味美可口。由於採用覆蓋技術和科學管理使雷竹的出筍期由原來的3-4月提前到春節前後,成為人們節日餐桌上的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