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

詞語

假若,指假如;即使。語出晉袁宏 《後漢紀·桓帝紀下》:“假若上之所為而民亦為之,向其化也,又何誅焉?”

基本解釋


[provided;suppose;in case;in the event that] 假如
假若這些推論是合乎邏輯的話

引證解釋


1. 如果。
晉 袁宏 《後漢紀·桓帝紀下》:“假若上之所為而民亦為之,向其化也,又何誅焉?”元 無名氏 《桃花女》第一折:“假若星官不來呵,你著我等到多蚤晚也?”老舍茶館》第一幕:“假若真打起來,非出人命不可。”
2. 即使。
元 無名氏 《村樂堂》第一折:“休休休,人到中年萬事休……假若我便得些自由,沒揣的兩鬢秋,爭如我便且修身閑袖手。”元 劉庭信寨兒令·戒嫖盪》曲:“假若你便銅脊樑,者莫你是鐵肩膀,也磨擦成風月擔兒瘡。”
3. 猶如,好象。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二折:“假若 韓退之藍關 外不前駿馬,孟浩然 灞陵橋 不肯騎驢,凍的我戰兢兢手腳難停住。”
老舍 《茶館》第一幕:“假若真打起來,非出人命不可。”
元.劉庭信〈寨兒令.撅丁威凜凜套〉:「假若你便銅脊樑,者莫你是鐵肩膀,也擦磨成風月擔兒瘡。」。
元.王曄《桃花女.第一折》:「假若星官不來呵,你著我等到多蚤晚也?」也作「假使」、「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