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河橋鎮

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下轄鎮

洪河橋鎮,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位於皖豫兩省三縣(河南省淮濱縣固始縣)交界處的洪河下游,S202路穿境而過,北距阜南縣城20公里,南距淮濱縣城16公里。東鄰王家壩鎮;西接方集、段郢兩個鄉鎮;北與公橋、地城、於集三個鄉鎮隔河相連;南與河南省淮濱縣、固始縣的欄桿、王崗、往流三鄉鎮隔洪河相望,是阜南縣的南大門。

洪河橋鎮轄25個行政村,188個自然庄,318個居民組。

1950年設於集鄉,1958年屬地城公社,1979年建洪河橋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改鎮。

歷史沿革


洪河橋鎮古屬楚地,歷史悠久,現因境內有洪河大橋而得名。解放前,洪河橋集鎮只是阜陽通往河南淮濱、信陽等地的過路小店,沿路屈指可數的幾間民房,居民不到200人,經濟落後,社會動蕩不安。1951年12月,在現洪河橋鎮轄區建洪集鄉、洪河橋鄉、鄭灣鄉,隸屬地城區。1958年9月撤區,在洪河橋鎮轄區改建洪集公社、洪河橋公社、鄭灣公社。1983年4月又設洪集鄉、洪河橋鄉、鄭灣鄉,屬地城區管轄。1992年1月撤區並鎮,洪集鄉、洪河橋鄉、鄭灣鄉合併為洪河橋鎮,轄28個村委會。2007年1月,28個村委會合併為14個。

地理環境


洪河橋鎮位於阜南縣南部,皖豫兩省三縣(河南省淮濱縣、固始縣)交界處的洪河下游。東鄰王家壩鎮,西接方集鎮、段郢鄉,北與公橋鄉、地城鎮、於集鄉隔河相連,南與河南省淮濱縣隔洪河相望,是阜南縣的南大門。面積84.07平方公里,62375人(2017年)。轄14個行政村,188個自然庄,318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洪河橋村,北距阜南縣城20千米,南距淮濱縣城16千米。S202阜(南)淮(濱)公路縱貫南北,京九鐵路從鎮境西部穿過。南有洪河、北臨河,地勢低洼。
洪河橋鎮地處洪河與淮河交匯處,地形由西北向東南微傾,海拔高度30-----27.5米。全鎮地表由平原、窪地和堤壩組成。境內河流主要是洪河治理工程留下的兩段洪河故道,有電力排灌站與洪河及蒙河分洪道相連,是洪河橋鎮內主要灌溉水源。境內溝塘、窪地星羅棋布,適宜養殖與林木種植。洪河橋鎮氣候屬溫暖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南緣,具有明顯的過渡帶氣候特徵: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暖多變,夏雨集中,秋高氣爽,冬季寒冷。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常年日照2252小時,無霜期220天。

行政區劃


1996年
橋東村、橋西村、新莊村、王楊庄、田灣村、趙莊村、高園村、白集村、於窩村、鄭灣村
魏灣村、釤崗村、胡台村、洪集村、張湖村、盛郢村、石台村、節灣村、葛寨村、唐灣村
截流村、許寨村、東張寨村、劉村、曾沃村25個行政村。
2010年
盛郢村.孟郢村.石台村.新莊村.白集村.於沃村.洪河橋村
截流村.許寨村.唐灣村.高園村.上崗村.曾沃村.洪集村
洪河橋鎮轄14個行政村,188個自然庄,318個居民組

經濟


全鎮已形成優質水稻、紅麻、黃砂、活性炭、中藥、畜牧、經濟林、瓜果蔬菜八大經濟帶。境內水源豐富,擁有可養水面8000畝,水產品年產量190噸,農業生產設施齊全,活性炭年產1.5萬噸,產銷量全國第一;麻皮殼銷量全省首位,紅麻、水稻、林業生產及生豬均在市縣前列。
種植優質水稻3.5萬畝,紅麻1.2萬畝,良種生豬2.8萬頭,黃砂年吞吐量80萬噸,木質品、活性炭遠銷國內外,吸引外商企業紛紛落戶紅河橋。投資120萬元新建的洪淮木材交易市場年經營木材可達60萬畝。為發揮區位經濟優勢,鎮政府規劃成立了集工業、商貿、餐飲為一體的橋西村經濟技術開發區。

發展現狀

幾年來,鎮委、鎮政府依託資源優勢,緊緊抓住木材交易、黃砂交易和活性炭銷售“三大市場”建設,著力發展特色經濟,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目前全鎮已形成木材、黃砂、活性碳三大市場和優質水稻、紅麻、畜牧、水產、經濟林、瓜果蔬菜六大經濟帶。木材交易大市場平均每天交易量達150立方米,年交易總額2800多萬元,帶動近500人從事木材販運;活性炭年產量超0.5萬噸,全國市場佔有率達80%,產銷量全國第一,並遠銷國外,年產值近800萬元,帶動勞動力就業1000多人;黃砂大市場年銷售量達1200多萬噸,年產值超億元。
境內水資源豐富,擁有死洪河水面8000畝,水產品年產量190噸;優質水稻種植面積3.5萬畝,紅麻種植面積2.8萬畝,育林面積突破2萬畝,水稻、紅麻、經濟林面積均為市縣前列。全鎮良種肉牛存欄量1.1萬頭,境內大小養豬場4家,良種肉雞飼養場10家,有效帶動了我鎮水產養殖和畜牧養殖的健康發展。
目前,全鎮社會穩定、政治安定,經濟發展形成了人心思干、人心思變、人心思富的可喜局面。

交通


新建移動基站三座。
全鎮公路四通八達,京九鐵路及s202穿境而過,水路運輸三條,交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