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絹的結果 展開

漢語漢字

絹,漢語常用字,讀音juàn,最早見於戰國文字。基本含義為生絲織物。厚而疏者稱絹;引申含義為一種薄而堅韌的絲織物:絹本。后引申為絲織品的通稱,書畫、裝潢等物件。

字源演變


形聲字。"絹"字在甲骨文和金文裹找不到。戰國文字"絹"字從糸肙聲,所從的聲符"肙"或繁化作"圖A"、"圖B"。"絹"為"絹"之簡化字。"絹"最早指的是用生絲織成的帛。生絲是白色的,所以古書中將絹解釋為"生白繒",繒就是絲織晶。《說文解字》中說"絹如霜",反映了絹如霜那樣的白色特點。《說文》:"絹,繒如麥䅌。"本義是麥青色的絲織品。引申為絲織品的通稱。《信陽楚墓》2·013:"二紡絹。"《管子·乘馬》:"無絹則用其布。"后指書畫、裝潢等物件。
絹

詳細釋義


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名詞平紋的生絲織物,似縑而疏,挺括滑爽。carbaso;thin,thoughsilk
《墨子·辭過》:"治絲麻,捆布絹,以為民衣。"
唐·韓愈《論變鹽法事宜狀》:"初定兩稅時,絹一匹,直錢三千。今絹一匹,直錢八百。"
清·梁章鉅《歸田瑣記·天下太平四字》:"聞阮雲台師在相位時,每於歲除前用松江花絹方箋,篆書'天下太平',字如秦漢瓦當體,分貽知好。"
絹地、絹帖、絹絲
指書畫、裝璜物件。paintingandcalligraphonsilk王安石詩:"堂上絹素開欲裂,一見猶能動毛髮。"
今多指蠶絲及化纖的混紡織品。較緞、錦薄而堅韌。silk;handkerchief天香絹、迎春絹
麥青色的絲織物。deep-greensilk絹扇、絹素
動詞羅網。
《周禮·秋官·翨氏》:"翨氏掌攻猛鳥,各以其物為媒而掎之。"
漢·鄭玄注:"猛鳥,鷹隼之屬,置其所食之物於絹中,鳥來下則掎其腳。"
賈公彥疏:"雲各以其物為媒者,若今取鷹隼者,以鳩鴿置於羅網之下以誘之。"
纏系。twine
《後漢書·馬融傳》:"絹猑蹄,鏦特肩。"
李賢注:"絹,系也,與罥通。"

書法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字形對比圖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篆書(3張)楷書(3張)行書(3張)草書(3張)

音韻彙集


字頭韻書韻攝聲調韻目聲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廣韻去聲合口呼全清吉掾切kjuæn
集韻上聲合口呼全清古泫切kiuɛn
上聲合口呼全濁胡犬切ɣiuɛn
去聲合口呼全濁熒絹切ɣiuɛn
去聲合口呼全清規掾切kjuæn
韻略去聲吉掾切
增韻去聲吉掾切
中原音韻去聲先天全清kiɛn
去聲先天全清kiuɛn
中州音韻去聲先天居願切
去聲先天雞現切
洪武正韻去聲全清吉掾切kyen
分韻撮要陰去第十三鴛婉怨乙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繒如麥䅌。從糸肙聲。吉掾切。
說文解字注
繒如麥䅌色。
色字今補。色譌也,而俗刪之耳。自絹至綟卄三篆皆言繒帛之色,而此色字先之,聲類溷縳絹為一字,由不考其義之殊也。䅌者,麥莖也。繒色如麥莖靑色也。射雉賦曰:麥漸漸以擢芒。又曰:闚䦓?葉,四月時也。繒色似之曰絹,漢人叚為?字。
從糸肙聲。
吉掾切。十四部。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字部】絹
《廣韻》《正韻》吉掾切《集韻》《韻會》規掾切,音狷。《說文》繒如麥䅌。《博雅》䋷鮮支縠絹也。《釋名》絹,䋌也,其絲䋌厚而疏也。《廣韻》縑也。
又《集韻》古泫切,音犬。罥,或作絹。《周禮·秋官·冥氏注》弧張罿罦之屬,所以扃絹禽獸。
又《翨氏注》置其所食之物於絹中,鳥來,下則掎其足。
又《集韻》熒絹切,音炫。射侯綱紐。

擴展閱讀

本草綱目-絹
「釋名」時珍曰∶絹,疏帛也。生曰絹,熟曰練。入藥用黃絲絹,乃蠶吐黃絲所織,非染色也。
「主治」黃絲絹∶煮汁服,止消渴,產婦脬損,洗痘瘡潰爛。燒灰,止血痢、下血、吐血、血崩。(時珍)緋絹∶燒灰,入瘧葯。(時珍)
「附方」新三。
婦人血崩∶黃絹灰五分,棕櫚灰一錢,貫眾灰、京墨灰、荷葉灰各五分,水、酒調服,即止。(《集簡方》)產婦脬損∶小便淋瀝不斷。黃絲絹三尺,以炭灰淋汁,煮至極爛,清水洗凈。入黃蠟半兩效,名固脬散。又方∶產時傷脬,終日不小便,只淋濕不斷。用生絲黃絹一尺,白牡丹根皮末、白芨末各一錢,水二碗,煮至絹爛如餳,服之。不宜作聲。(《婦人良方》)。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手絹、絹子、絹本、絹花、絹布、冰絹、絹頭、遺絹、綢絹、絹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