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西毛村的結果 展開

西毛村

山東陽信縣商店鎮下轄村

西徠毛村地處山東省陽信縣商店鎮政府駐地西北5里處,西鄰桑陽路。明永樂四年,李姓人由河北武邑棗強遷徙至此,為防黃河誰患,選原春秋湮滅的古鉤盤河南壩,已演變為通登州、萊州的大道北立村,村址高出四周3米,因有人死去土地廟報喪的習俗,在村東建土地廟一座。西鄰縣城去濱州的交通要道,交通發達,土地肥沃,因本鄉西南有李家村,故稱小李家。與其鄰居東毛村,中毛村並稱毛河。

歷史沿革


更名原徠由
經過50多年的繁衍生息,小李家仍為不足百人,十餘戶的小村莊,但貧富已經分化,土地出現了集中。至成化年間,村正李員外佔有全村一半的土地,成為全村首富,有3個子,二兒子20歲時早逝,無嗣,留下年輕寡婦,孤苦無助,按慣例應從其他二房過繼香火,但兩家為了爭奪老二的田產,達成一致,都不過繼子嗣給老二家,逼其改嫁,因為老大為員外,其他李姓遠枝也不敢將兒子過繼。李二寡婦脾氣倔強,不屈不撓,於正月初六回到長壽鄉永興里毛家村(現商店鎮沙河毛),將二侄子毛鰲要來為子,更名李喜,娶妻生子,自立門戶,並子孫興旺。事事難料,不到兩代,其他兩枝都無子嗣,雖然與李喜人不近但枝近,都又要李喜的兒子為子。至嘉靖年間,小李村大部分田產歸入李喜的後人,此時,李喜大哥毛鳳的兒子毛思義官至督察院右副督御史,成為陽信最大的鄉紳。在毛思義的干預下,更改官籍,李喜的後人全部改為毛姓,重新認祖歸宗。毛姓在小李村佔有豐厚的田產,繁衍速度遠遠超過李姓人,宋姓人通過購買李姓的田地也來小李村落戶。到明朝末年,李姓人口少於宋姓人口,成為小姓,村莊也正式更名為毛庄。
後續
民國期間,李姓人在西毛只有祖墳地,在清明來西毛村西祭祖。解放后,隨著土地集體化,李氏祖墳劃歸西毛村,上世紀50年代的“破四舊”平墳運動,李姓祖墳被平,隨之不再來祭祖。到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生活條件的改變,村莊擴大,李氏祖墳處已成為宅基地,李氏人在西毛村的痕迹徹底消失,偶有上年紀的老人在閑聊時還說起小李村。
到清朝康熙年間,人口激增,村莊急需擴大,宋姓人和一部分毛姓人越過土地廟到村東的高地建屋立戶,規模逐漸接近原村莊,由於中間隔一土地廟,在康熙末年正式分為兩個村莊——東毛、西毛。道光年間,大韓村韓進喜攜三子來西毛村岳父家居住,其岳父為宋姓中的財主,贈住宅一處,贈村西北(桑上)20畝地,仍姓韓,在西毛落戶。至清朝末年,毛、宋、韓依次成為村中的大姓,而李姓僅存一戶,經風水先生指點,搬到魏家寨住丈人家。至此西毛村無李姓。